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莫马玛赫冠和亚欧大陆上那些精美的皮草皇冠

2023-02-18 09:39 作者:Khitad_Sarmata  | 我要投稿

莫马玛赫冠和亚欧大陆上那些精美的皮草皇冠

之前我做过关于莫诺马赫王冠的视频,当时的资料大多是在英文网站上查找的所有难免有些偏差。这次重新写一篇关于莫诺马赫王冠的文章收集了不少俄语文献以及高清细节图片同时包括亚欧大陆上的各种形制相似的皮草皇冠。

莫诺马赫王冠(一号)


莫诺马赫王冠一号,藏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

莫诺马赫王冠一号,藏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


莫诺马赫王冠一号,藏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


莫诺马赫王冠一号,藏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



莫诺马赫王冠一号,藏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
莫诺马赫王冠一号,藏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
莫诺马赫王冠一号,藏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
莫诺马赫王冠一号,藏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

莫诺马赫王冠一号,藏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

莫诺马赫王冠一号是俄罗斯现存所有皇冠中最古老的一顶也是狭义上唯一一顶莫诺马赫王冠,年代大约可以追溯到13-14世纪。关于这顶冠的来源流传了很多版本。第一种说法是此冠是由季米特里顿斯科伊与他的兄弟兹韦尼哥罗德的伊凡的头盔残片重新制作。金冠的冠体是13世纪制作,但是部分部位是在1505-1526年完工。第二种说法是源自东罗马帝国说,传说是东罗马皇帝莫诺马修斯将此物赐予罗斯大公,甚至还有传说罗斯第一位王公留里克是罗马皇室后代此冠一直流传到莫斯科大公国。但是源自罗马说实际上是瓦西里三世时期才兴起的,因为他的母亲是东罗马末代公主索菲亚巴列奥略,因此这种传说实际上是为了提升瓦西里三世的正统性。第三种说法就是此冠源自蒙古-鞑靼人,也是考古佐证最多的一种观点。据说莫诺马赫王冠最早是金帐汗国月即别汗赐予他的妹夫莫斯科大公尤里丹尼洛维奇的(也有观点认为此冠最早是尤里的妻子康查卡的皇冠)。后来在莫斯科特维尔战争中康查卡被特维尔掳走杀害,尤里丹尼洛维奇没有子嗣他的遗产被弟弟伊凡一世继承。莫诺玛赫冠重993.6克,通身用黄金打造,冠体下半部分用紫貂皮作为帽檐。冠上有五种11颗宝石:蓝色和黄色蓝宝石,三颗红色尖晶石,表冠上两颗红宝石和四颗祖母绿。 此外,装饰中还使用了 32 颗珍珠:十字架及其底部各四颗,底托上三颗,七个金盘上各三颗珍珠。 前八盘包含四颗珍珠,呈菱形排列。

喀山冠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喀山冠是俄罗斯第二古老的皇冠,保存在克里姆林宫军械库中。此冠是在沙皇伊凡四世统治时期制造,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它是为了庆祝沙皇征服喀山汗国后制造的纪念冠。目前没有关于王冠的制作时间和制作人的确切信息。另一个版本说它是由被征服的喀山汗国工匠制作的。此冠使用的材料有金、银、宝石、珍珠、紫貂皮。冠体和装饰细节制作采用了磊丝,铸造,雕刻,黑金镶嵌术,珐琅。皇冠上装饰着多片黑金花卉装饰,以“东方”风格制作。 雕刻的花片成排地附着在它上面 - 非常类似于“城镇”造型,在俄罗斯建筑和应用艺术中非常常见。 每个“城镇”的中心都有一颗大宝石。帽顶镶嵌着一颗 90 克拉的黄色蓝宝石。喀山冠形象被用于俄罗斯帝国喀山徽上。


阿斯特拉罕冠

阿斯特拉罕冠,克里姆林宫藏

阿斯特拉罕冠,克里姆林宫藏


阿斯特拉罕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阿斯特拉罕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阿斯特拉罕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阿斯特拉罕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阿斯特拉罕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阿斯特拉罕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阿斯特拉罕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阿斯特拉罕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阿斯特拉罕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阿斯特拉罕冠(左),西伯利亚冠(右)
阿列克谢一世佩戴莫诺马赫王冠画像,1670年左右绘制

阿斯特拉罕冠右称为“大冕之冠”,是在沙皇米哈伊尔统治时期制造。是由克里姆林宫武备作坊总监叶菲姆·格里戈里耶维奇·捷列普涅夫督造。此冠作为沙皇加冕时期最重要的配饰因此被称为“大冕冠”(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的十二旒冕冠)。阿斯特拉罕冠还被称为“西式冠”因为冠体的装饰和达成度是采用西欧文艺复兴风格工艺制作。冠体通身为金属制作,共装饰有 177 颗宝石和珍珠,冠体下部分为紫貂皮帽檐。阿斯特拉罕冠形象被用于俄罗斯帝国阿斯特拉罕徽上。

莫诺马赫王冠二号

莫诺马赫王冠二号,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莫诺马赫王冠二号,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莫诺马赫王冠二号,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莫诺马赫王冠二号,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莫诺马赫王冠二号,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莫诺马赫王冠二号诞生于1682年彼得一世与伊凡五世共治时期,也被称为“大冕冠二号”。在二帝共治时期,伊凡五世作为兄长最古老的莫诺马赫王冠一号被他继承作为了伊凡五世的冕冠,而彼得一世作为幼弟只得使用新铸造的莫诺马赫王冠二号作为自己的冕冠。莫诺马赫王冠二号的整体设计和结构是基于莫诺马赫王冠一号,但是装饰更朴素做工也没有一号皇冠精美。表冠主体由八块光滑抛光的三角形金板组成。 每块板子有一个宝石座和四个珍珠座。 与莫诺马赫王冠一号一样,皇冠上有一个带十字架的帽顶,装饰有四颗宝石和八颗珍珠。 皇冠的底部饰有传统的紫貂皮帽檐。去掉帽檐的净重量在600克左右。莫诺马赫王冠二号形象被用于俄罗斯帝国克里米亚徽上。

西伯利亚冠

西伯利亚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西伯利亚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西伯利亚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西伯利亚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西伯利亚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西伯利亚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西伯利亚冠又叫“锦缎冠” (Altabas),因为此冠是唯一一顶帽胎采用织物而非金属制作的莫诺马赫王冠,此冠与1684年制作。许多在西伯利亚冠上的珠宝饰物都是取自早期沙皇菲奥多尔三世的一顶“钻石冠(没有图片)”。制作西伯利亚冠使用的材料有“锦缎,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串珠,以及紫貂皮帽檐”。在1698年一些记载中西伯利亚冠也被称为“大冕冠三号”。按照1702年面额计算此冠的造价在909卢布。西伯利亚冠的形象被用于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徽上。

伊凡五世钻石冠

伊凡五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伊凡五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伊凡五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伊凡五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伊凡五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伊凡五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伊凡五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伊凡五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伊凡五世钻石冠帽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伊凡五世钻石冠是制作于1687年左右,同另一顶彼得一世钻石冠一起制作。这两顶皇冠都是出自克里姆林宫皇家作坊。当时为了制造两顶价值连城的皇冠,使用了一些已经过时的装饰品上的珍贵材料。 因此一些低级皇冠上的珠宝饰品被拆除用在了这两顶钻石冠上。此冠除了继承了传统的莫诺马赫王冠基本形制,同时也采用了大量的巴洛克风格装饰。此冠的表冠有一个双金属框架。 内部是一个金色镂空的半球连接着外框,外框连接黄金镶钻花片饰品。这些镶钻花片位于不同的角度,因此在明亮的光线下这些钻石光彩夺目。外框下部附有由12个菱形图案组成的王冠。 外壳为两层式,帽顶是三段式华盖结构,内部镶嵌碧玺,顶部有一枚镶钻的十字架。在冠的底端是用紫貂皮制作的帽檐。皇冠的金色双层框架总共包含 900 多颗钻石,这还不算其他宝石。1702 年,这顶王冠的价值为 15,211 卢布。带十字架的皇冠高30.2厘米,皇冠周长66.5厘米,不含紫貂帽檐的重量为1652克。

彼得一世钻石冠

彼得一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彼得一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彼得一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彼得一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彼得一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彼得一世钻石冠,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彼得一世钻石冠帽顶,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彼得一世钻石冠帽饰,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彼得一世佩戴莫诺马赫王冠画像,18世纪

彼得一世钻石冠是同伊凡五世钻石冠在1687年一起制造的,此冠后来一直被彼得一世本人视为自己的私人财产与物品但1703年后就一直被放置在克里姆林宫军械库保管。彼得一世最后一次佩戴此冠是在1696年。彼得一世钻石冠的形制大体还是基于莫诺马赫王冠一号设计的在装饰上采用了巴洛克风格。尽管此冠和伊凡五世钻石冠是一同打造的但此冠的帽顶上没有钻石圈,而且钻石数量也要比伊凡五世冠少总共有817颗(一些已经丢失),重量上也要比伊凡五世钻石冠轻在1420克左右。但是此冠的钻石用料品质却要比伊凡五世冠的好许多,所以价格也更贵在当时的16930卢布左右。两层表冠由两个金属框架组成。 外层是32个相连花片。这些花片上是双头鹰、皇冠和各种形状和大小的花瓣的玫瑰花结的图像。钻石之间的地方用彩色珐琅装饰。皇冠的帽顶中央有一颗大宝石上端是一枚镶钻的十字架,最早中间的宝石是一颗大碧玺石后来换成了红色的尖晶石。除了钻石之外,皇冠上还装饰着尖晶石以及其他宝石,它们是 8 颗祖母绿和 4 颗碧玺,这 12 颗钻孔石在 4 个位置对称地附着在表冠顶部。在皇冠的底端是用传统风格紫貂皮制作的帽檐。冠高 28.3 厘米,冠围 65.0 厘米。

尼古拉二世冬宫舞会暖帽

尼古拉二世冬宫礼服暖帽,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尼古拉二世冬宫礼服暖帽,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

这顶尼古拉二世在1903年冬宫舞会佩戴的宝石暖帽并不属于莫诺马赫王冠从形制上看是“Murmolka暖帽”的一种。属于尼古拉二世的私人物品。此冠是1903年在圣彼得堡制作,帽胎材质为锦缎,丝绸,和皮革,帽檐的材质是紫貂皮草。帽饰采用黄金,各类宝石和珍珠制作。帽子的制作工艺包括了编织、铸造、镂刻、雕刻、珐琅等。此冠高度在17.7厘米,周长在58厘米左右。

中亚金冠

19世纪乌兹别克\塔吉克贵族金冠,冬宫博物馆藏
印度莫卧儿皇帝阿克巴二世佩戴皮草金冠的画像,1811年绘制

印度莫卧儿皇帝阿克巴二世佩戴皮草金冠的画像,1811年绘制

与俄罗斯莫诺马赫王冠形制相同的皮草金冠在中亚也存在。俄罗斯冬宫博物馆就收藏了一顶产自布哈拉的19世纪塔吉克\乌兹别克贵族的金冠。此冠高34.5厘米,通身采用黄金打造的镂空雕刻外壳,帽胎上镶嵌祖母绿、红宝石、尖晶石、珍珠,琉璃等珍贵材质。金冠内衬使用天鹅绒制成,冠的底端采用皮草制成的帽檐镶边,冠体侧面装有独立的翎管可用来插花翎等配饰。在1811年绘制的一幅印度细密画上,莫卧儿皇帝阿克巴二世也佩戴了一顶与此中亚冠形制类似的皮草金冠,从画像上可以看出冠体侧面也有翎管和花翎,应为同类金冠。

中国清代冬朝冠


清乾隆熏貂皮冬朝冠,中国台北故宫藏


清乾隆熏貂皮冬朝冠,中国台北故宫藏


清乾隆熏貂皮冬朝冠,中国台北故宫藏


清乾隆熏貂皮冬朝冠,中国台北故宫藏

清金嵌东珠朝冠顶,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金嵌东珠朝冠顶,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金嵌东珠朝冠顶,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金嵌东珠朝冠顶,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黑貂皮一品冬朝冠,国外拍卖
乾隆皇帝朝服像,1736年绘制
乾隆皇帝朝服像,1736年绘制

在东亚地区也存在和东欧\中亚皮草金冠形制类似的头饰那就是清代的冬朝冠了,冬朝冠和其它两种金冠的最大区别就是帽胎通身使用织物和皮革制作而非金属,只有帽顶子部分采用金属和珍珠\宝石制作。朝冠是清代帝王\官员佩戴的最高规格首服,一般只会出现在登基仪式,祭天,祭祖这种最隆重的典礼仪式上。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就收藏了一顶乾隆皇帝的冬朝冠,虽然国内保存的清代冬朝冠实物很多但是保存最完美品级最高的唯有台北故宫这顶。此冠高13.5厘米,冠围72.22厘米,帽檐厚度为3厘米。此冠的帽檐为黑色熏貂皮制作,冠顶缀朱缨。乾隆冬朝冠的顶子采用镂空黄金纍丝工艺制作,形制为三层结构底座八龙四珠,中层四龙四珠,层与层之间各用一枚东珠连接,顶珠最大以卷草灵芝纹嵌托,冠顶共有东珠16颗。冬朝冠于每年九月十五日\二十五日至十一月朔期间佩戴。

《钦定大清会典图典》记载 “皇帝冬朝冠,有薰貂,有黑狐,惟其时,瞻上仰,上缀朱纬,长出瞻。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龙四,饰东珠如其数,上衔大珍珠一。梁二,在顶左右瞻下两旁垂带,交项下。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冬用薰貂制作,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用黑狐毛皮制作。 冠体上缀朱纬,长出冠檐,顶上加金累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宝顶分为三层,底层为底座,有正龙四条,间饰珠四颗;第二、三两层各有升龙四条,各饰东珠四颗,每层间各贯东珠一颗,共饰东珠十五颗。顶部再嵌大东珠一颗。梁二,在顶左右。檐下两旁垂带交于项下。”

完结。


莫马玛赫冠和亚欧大陆上那些精美的皮草皇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