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不理解选B线了就要无辜挨骂吗?收官收的我梗住【大侦探】【REACTION...

2023-04-17 03:50 作者:没有九九  | 我要投稿

看到大侦探后边了,也知道☁️为什么被骂。。大半夜气得我上头写的可能有点问题。

一开始我以为这个阵营战的本是感性与理性的交战,参照MOSS和刘培强,看到后面才知道是《美丽新世界》的乌托邦和现实主义的抗衡。这很难评,阵营战搞这种不对等观点。搞得张若昀辩论像在强辩。

首先感性方大打感情牌,直接断定创造“超脑”的天顶集团是恶,因为初代董事长史传奇作恶多端,而且把撒明灯这种适合卖情怀的角色安排在这方,所以似乎有感情的人都该选择追随这个明灯,张若昀一方则是死板的机器人AI,过度理智和傲慢,不讨喜。

其次证据重心偏移,“超脑”出现后创造的避免天灾人祸的美好图景一笔带过,反而朝露组织和撒的努力被不断刻画加深,从搜证的角度明显看出真实的A线为主体。同时关于未来世界的证据细节不够,比如张在就M800年后的未来提出的构想都因为证据细节少显得是在诡辩。甜甜作为超脑的分身已经会给人类提供选择,交还主动权,这是否能证明即使这次尝试失败,回到M800年后通过抗争还能使两方达成分世界国而治?A方说超脑是强制重置世界,重置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抗争者扰动使结果偏离理想测算吗?如果两方分开,超脑真的还有所谓“强制性”或者“奴役”“抹杀天性”吗?超脑针对大事的整体指引与个人天性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可以达成统一?张所辩论的这些点甚至没有细节上的事实依据。

以及,让朝露组织代表全人类决定回归“自由”的时间线,本质上是否也是一种“强制”?为超脑作出牺牲的科学家们、因超脑免于天灾人祸的人们、本应来到这个世界却因“自由”甚至无法出生的孩子,他们的命不算命,他们的价值不叫价值么?在两种阵营的人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全面扳到一方就意味着对另一方的不公。比起直接让一方消失,为什么不在两方都能存在的世界里寻求解法?前面说了超脑也会动摇,像MOSS一样,在仍然有可能进行平权斗争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再试一试呢?所谓的黔驴技穷,说这次选择是唯一可能自由的机会也仅限于朝露组织罢了。在M800年未曾植入芯片的人仍有很多,其中也有不少追求自由的人,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希望。

而且留在B线,“超脑”、天顶集团都是无比确定的事实,如果有追寻自由的人想进行斗争那也是有目标的,只要脱离超脑控制,与“被奴役被操控”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就完全可以,如果回到一切都没发生的A线则不一定,没有天顶集团也可能有别的顶,以别的更意想不到更隐秘的方式来操控全人类。有确定性的斗争与控制和未知的一个世界,可能前者更为保险,孰是孰非真的不一定。以及提一下,关于天顶集团以前作恶以后也会利用超脑作恶的问题,这不是最近常常挨骂的滑坡谬误?工业革命中普通工人是否受伤害?AI盛行的今天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状况是否受到挤压?新技术的诞生必然伴随着血与泪。从个人的角度时代微尘也如大山,这是你我心中不争的事实,可是因此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我们就该阻止技术的发展吗?说史传奇本人还在的,M800年超脑应该已经糅合科学家的思想产生独立意识了吧。不然现在的选择机会,回到神圣闭环的本案是怎么来的?而且最后史传奇不也死了。

说张若昀为什么纠结于改变未来,超脑控制下未来不可能被改变的,还是上面的例子,甜甜被动摇,给了人们重新选择的机会,这件事本身不就是改变吗?所谓闭环本来就是悖论,因为有撒这个四维空间的变数,使两方都有独立于时间之外的能力。一次次在时空穿梭中甜甜和撒明灯的交锋改变了超脑,自然也可以在M800年改变超脑强制控制世界的事实,进而改变未来。非要说A线和B线哪个是真实,B线已经是了。天顶集团的壮大和超脑的诞生本身就是历史自然发展的产物,只不过时间长河中的每一次不合理想的偏移都被修正。回到没有超脑干预的过去,要么世界可能一次次自然毁灭,要么继续产生其他类超脑产物拯救世界。张说的“总想着改变过去不如想想怎么改变未来”,完全正确。

最后想说,如果我本人放到一个平等选择的情况下我很可能也会选择真实的世界,因为抹杀各种发展的可能也不是我想要的。但是这是一个综艺,这是一个阵营战辩论的命题。在不公的背景情况下,张若昀的一切思考都像反派,一切驳斥都像强辩,因为这个虚拟的剧本本就提供不了太庞大的论据。张若昀一发言,剪辑得就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甚至还需要大老师来活跃气氛。而张若昀一反常态地不接话茬面色严肃,看起来不近人情,显得很不讨喜。然而他本身就是在劣势情况下紧急思考自己的辩论角度,忘却了人际忘却了节目效果,他何错之有。而且他站在剧中人物张罗,一个未来观测者的角色里说话,与他本人又有什么关系。

“有辩论的地方,权威就暂时终止。”不要在这个剧本中用普世的眼光审判“乌托邦”构想,超脑和它本就不同。A线站在道德制高点这种剧本本身就有问题,当一方成为事实上的“思想正确”,辩论的开始就失去了必要性。在既定的对“乌托邦”的解释面前,张若昀的辩论似乎如此苍白无力,以至于被打成强辩。而单薄的剧本和不平衡的线索安排,又让费尽心思找辩论角度的他变成了“诡辩”。还有一点就是我见过的辩论赛有时候费尽心思找角度、阐发辩题,可能发言本就有失偏颇或显得偷换概念,事实上辩论有时候需要这样。逻辑有漏洞、角度有点偏本身就很正常,拿到公众的眼光下审视,好像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似的。

我不理解选B线了就要无辜挨骂吗?收官收的我梗住【大侦探】【REACTION...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