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农耕的挽歌里,爱情或是活着最明亮的希望
如果你对于电影中各种程式化的起承转合感到厌倦,那你可以去看看正在上映的影片《隐入尘烟》。

编辑
《隐入尘烟》是青年导演李睿珺的第六部长片,目前正在影院上映。虽然排片不多,但是口碑不错,这是2022年开年以来,唯一一部豆瓣评分超过8分的院线电影,并且还在持续走高。该片于2022年入围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也是唯一一部入围的华语电影。
《隐入尘烟》是献给农耕文明的一首挽歌。在这个快速机械化城市化的当下,人和土地的关系越来越陌生。土地是如此包容,不论人的阶级财富如何悬殊,他总是那般公平,你给他什么,他还以你十倍。在这背后卑微如尘埃的人,因为怜爱相守一生,期待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收获着奢侈的未来。现实却如此残忍,犹如黄粱一梦,最终一切尘归尘,土归土。

编辑
披着现实主义的皮,讲述了一个极尽浪漫主义的故事。中国人植根于血脉里的关于土地的执念,在这部里面被阐述得相当尽兴,每一颗种子和每一块黄土都在诉说对农耕文化的依恋。
所有的意象和暗喻都溢于言表,但转念一想,又仿佛是以主观视角在带领观众的视野往故事的最深处沉进去。水草丰茂和戈壁沙漠融为一体,老实的农民在孱弱的农妇身上映见自己的怜悯和对母性的依赖,在农村题材的电影里第一次看不到仰望,只有无尽的坚守。

编辑
男女主人公所说的傻子才是世间大智若愚的智者,而最后,本应逐渐火热的生活戛然而止,是农耕与现代化之间纠缠的溃败,也是朴实爱情被生活击倒的惨象。海清从海淀黄庄走进了甘肃的农地,被风刮出沧桑的棱角,却没有真正脚踩过那些粘稠的黄土,她这一次的表现有点像《一个勺子》里的蒋勤勤。
两个像尘土一样卑微轻贱的个体,在世俗嘲笑的眼光下相互拉扯扶持。拼尽全力盖好的土房却抵御不了命运的洪水。海清一改干练的“中国好媳妇形象”,在西北农村生活了10个月,演出了非常真实难以辨认的带有“缺陷”的农村妇女形象。

编辑
她云淡风轻地说出:“驴的命都比我好。”她的生命那么的卑微,没有人格尊严,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马有铁,一个憨厚老实善良的农村人,两个人如草芥被嫌弃的个体,因为彼此的出现,在风雨里相濡以沫,没有说过一句爱,但是每一个动作里都是爱。
非常真实琐碎化的农村日常,仿佛看到老一辈的农作生活,人生真的很苦哇,半点由不得人。非常克制的描写死亡,非常“枯燥”的叙事,却让人不动声色的哭出来。
两个被社会“抛弃”的人相遇,通过日复一日辛勤劳作,得到来自土地的回馈。他们明明只是在追求最低限度的生存,却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爱与光——导演李睿珺用133分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留下病根、随时会小便失禁的曹贵英,木讷老实、遭到嫌弃的马有铁,面对这两个所谓的“边缘”小众人群代表,导演没有以两人的弱势来唤起观众的怜悯和同情,而是将两人的命运放在土地之上,以他人的嫌弃和不理解,来衬托两颗灵魂互相取暖的珍贵;以两人“逆来顺受”的朴实和忍耐,来抵抗这“被抛入”世间遇到的苦难,从而激起观众“崇高”的观影体验。这也是影片带给观众感动的原因之一。
编辑
“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影片用许多笔墨表现这种被“抛入”世间,被迫承受困难,却依旧保持淳朴善良的品质。马有铁就是中国许多农民的缩影。作为农村题材的电影,《隐入尘烟》并没有着力于群像描写或者宏大叙事,而是选择表现农村夫妻的生活,反而更加成功。导演在采访中说,中国的农民们,从不是一个数字,他们都是单独的个体。他表现的,也是这些个体的故事。
非职业演员武仁林和职业演员海清,互相成全力道正好,演出了一种令人亲切、敬佩的神性,他们生活贫苦、身体残缺,但不怨不尤安之若素,对花鸟虫鱼、毛驴、周遭的邻里乡亲充满了恩情,诚实、信义、正直。

编辑
两个人互相搭伴儿过日子温柔相对,一茶一饭相濡以沫,面对要给富人输血救命这样的事情,也无怨无悔不求回报。他们像凡人一样生活,却具备了神一样的悲悯灵魂,在远去的乡村景观里已荡然无存。
影片将贫苦乡土夫妻生活细致入微浪漫化,叙事中点缀剥削与时代变迁政策实施的讽刺铺垫,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背景下对扎根于土地的农民刻画,越来越幸福温存的日子迎来急转直下的拐点,生命的朝气隐匿于人性的冷漠嫉妒。

编辑
结局的疑点在开放性线索中回味探讨,触及内心深处的悲剧性共鸣已挥之不去。
相信看过影片的观众,都会对其中的细节印象深刻:在纸箱中照着灯孵小鸡;用木头模型做泥砖,一泥一砖全靠双手;用五颗麦粒在手上印出一朵花,这样就不会走丢了······这些细节,全部来自导演李睿珺的生活经历。
李睿珺生长于甘肃高台县,他所执导的影片《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以及《隐入尘烟》,讲述的都是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在创作中,这一片土地是李睿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也以自己所能,用镜头表现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与人的关系。所有设计精巧的镜头语言和刻意起伏的故事情节,在土地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编辑
整部电影基调质朴,只有两处稍显精巧。一是海清在表演中的细节处理,二是影片开头的几个镜头。这部电影仅仅启用了一名职业演员,就是饰演农妇曹贵英的海清,其他演员都是实打实的素人,例如在影片中挑大梁、饰演马有铁的武仁林。作为职业演员的海清,在片中多少存在一些表演的痕迹。为了饰演好这个角色,海清提前到花墙子村,也就是电影拍摄地,前后花了十个月时间跟着村民们一起,做农活、喂牲口。但是,让一个农民来饰演农民,和让一个演员来饰演农民还是有区别的。如何在适当的时候用表情作出反应,手在什么时候该颤抖,海清表演中的“巧”,也是她作为职业演员的素质。
第二处,就是开头的台词设计。影片开头要把所有的背景交代完成,以至于每个人说的每句话,都经过精巧的设计:曹贵英落下病根,马有铁在三哥家里干了几十年的活,虽然马有铁的三哥两家人都视他们为累赘、急切希望他们能组成新的家庭离开……导演想要传递的信息量过多,也就导致了影片开头节奏稍嫌缓慢,如果整个影片的节奏能够更加流畅,想必观影体验会更好。

编辑
土里长出了苗,长出了麦子,土豆,苞谷;土地上跑着鸡,跑着猪,跑着驴;围起土坯房的院子里,燕子们飞来飞去,房檐是它们的家;附身劳作在土地上的最卑微的两个人,被全世界轻视,却与土地上的生灵们天然亲近。
他们秉持中国人最温厚传统的道德观,生死观,卑微却不失尊严。他们有他们的浪漫,相依取暖,花朵印在皮肤上,绽放在心里。希望,是世间最明亮,也最残忍的东西,得而复失,心痛不已。

编辑
土扬起来如尘,人死去后化烟。他长了两只脚,但不愿迈出这片土地,甚至化为和土地一样沉默又厚重的存在,忍受着世间许多肮脏,却仍然是最干净的。
是种下去注定被收割的麦子,是被推土机三两下拆掉的房子,是卸下农具也不愿离开的驴子,它们和他的结局只能是“隐入尘烟”。
但瑕不掩瑜,《隐入尘烟》确实是2022年不可多得的佳片。正如导演李睿珺所说,希望喜欢这类影片的观众能够走进电影院,支持这部影片。毕竟,观众的选择才是市场导向,而我们的选择,又决定着我们能看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