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乐坛大佬追星探秘!解锁那些藏在作品里的应援彩蛋!

2021-10-18 14:43 作者: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最近刷到一组上世纪六十年代很有意思的照片,先来分享给大家看一下。猜猜看这是发生了什么?乍一看前排女生的表情,是不是以为发生了什么惨案?

这场面,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荒芜的场地和拥挤的人群又是经历了什么?

以及,怎么还有人进医院了?

哈哈哈,不用害怕,事情没有那么恐怖。这些照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演出时的疯狂景象。对比一下,现在的饭圈追星算什么?跟当时比都是小巫见大巫啊。

当然,从这些照片也能侧面感受到,当年的披头士乐队到底有多火爆。

披头士乐队于1960年成立,1970年解散,短短十年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狂热浪潮,唱片销量在全世界创造了奇迹般的数字。他们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又一代呼喊着自由、生命、摇滚不死的年轻人;更是在他们耀眼的光芒下,不断汲取养分的一批又一批音乐人。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从披头士开始说起,了解那些伟大的乐队或音乐人是如何影响着那一代的华语音乐人,而这些音乐人又是如何在偶像的激励下,创造或改写历史,书写出自己传奇人生的。


披头士——中国摇滚的隐秘启蒙


1986年,距离披头士成名二十多年后,中国才终于在崔健的一声怒吼中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摇滚时代。

后来,很多年轻人奉崔健为一代精神偶像,我们却几乎从来没有听崔健讲过他自己的偶像是谁。有趣的是,尽管崔健从未公开表达过对披头士的喜欢,但有一种说法是,早在他童年时,披头士的摇滚乐就在他心里种下了隐秘的种子。

据说崔健小时候,曾在部队大院里看到过当时的某高干子弟一边弹吉他,一边演唱披头士的作品。这个画面对他产生了强大的震动,默默在心里想着:长大后我也要这么唱。

众所周知,披头士在国外兴起时,中国内地正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文化革命,所以比起世界其他地区来说,中国摇滚受披头士的影响大打折扣。但崔健童年的这次经历,似乎也印证了从一开始,披头士就为中国摇滚播下了隐秘的种子。

后来的日子里,崔健还翻唱过披头士成员Paul McCartney的作品《Say Say Say》,取了一个中文名叫《谁、谁、谁》,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披头士对崔健的影响。

事实上,1980年代,当中国大陆的摇滚乐队纷纷成立时,他们最开始唱的作品,几乎都是披头士的歌。在邓丽君甜美的音乐覆盖祖国大江南北时,这些软绵绵的歌曲并不能完全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因此披头士的作品也让大家耳目一新。

▲受披头士影响成立的中国内地第一支摇滚乐队“万里马王”乐队

而彼时远在香港的Beyond乐队,也是披头士翻唱大户。可惜当时的他们的星途也并不顺利,发的几张唱片几乎都无人问津。备受挫折的Beyond一度被唱片公司安排到酒吧去唱歌,低落期的他们,唱的便是披头士的《Let it be》。

成名之后,Beyond乐队还曾在节目中模仿过几个对他们影响深刻的著名乐队,其中第一个模仿的,就是披头士。现在回头来看,真是无比珍贵的回忆。

披头士对中国摇滚的影响不是像风暴一样席卷而来,而是像春夜的细雨,无声地滋润着那一代的摇滚先驱,孕育了首批摇滚的灵魂。


鲍勃迪伦——台湾民谣的启蒙大师


另一个影响了一批华语音乐人的伟大人物,是鲍勃迪伦。这位在五年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音乐家,不仅是个民谣歌手,还是一名出色的诗人,他把诗歌创造性地融入音乐中,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世界上掀起了民谣与诗歌的高潮。

同样由于时代的原因,鲍勃迪伦在最火的时候,并没有给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带来实质性的直接影响,但却深深影响到了当时的台湾民谣运动。

就连著名的诗人余光中,也曾模仿鲍勃迪伦的作品,他根据《Blowin' in the Wind》写出诗歌《江湖上》,句式与修辞手法几乎一模一样,后来这首诗也被民谣歌手杨弦谱了曲子,成为了三十年前台湾民谣运动里一首经典的作品。

而要说鲍勃迪伦的最大“粉头“,非缔造了魔岩文化的张培仁莫属。张培仁为自己取了一个英文名叫Landy(即Dylan倒过来的读法)。李宗盛曾经在自己的歌曲《和自己赛跑的人》中写过这样一句歌词:亲爱的landy,我的弟弟,你很少赢过别人但是这一次你超越自己。

这里的landy,指的便是张培仁。他曾在最好的时代,打造了魔岩三杰的神话,将摇滚乐由地下发掘到地上,甚至可以说曾经改变了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而这样一位幕后英雄,大概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会以这样可爱的方式被李宗盛写进歌里。

当然,李宗盛又何尝不是鲍勃迪伦的迷弟?不仅仅是歌词写作的文采,鲍勃迪伦更是在人生态度上对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李宗盛曾这样描述鲍勃迪伦在他心中的印象:

随遇而安应该是他给我最意义非凡的礼物。他的词无论叫嚣,尖锐,阴沉,低回,咒骂,提醒,安抚…他都在简约的和声进行里找安顿。

罗大佑的书架上同样放着鲍勃迪伦的歌词集,如今著名话剧导演赖声川在酒吧驻唱,也是翻唱鲍勃迪伦的歌…他对台湾文化圈子的影响可见一斑。

2011年,鲍勃迪伦首次来到中国上海开演唱会。这场演唱会非常质朴,舞台上除了乐手和乐器设备,没有其他任何多余的摆设,连背景都是一片空白。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台下的星光熠熠,崔健、郑钧、何勇…纷纷来到现场,致敬这位伟大音乐人。


小红莓——90年代时尚的代名词


2018年1月15日,从欧洲传来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小红莓乐队主唱桃乐丝去世,年仅46岁。

小红莓乐队走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如今最为大众熟悉的歌曲,大概是在2005年被李宇春翻唱过的反战歌曲《Zombie》,以及另一首同样与反战有关,忧伤但温柔的《 Dying in the sun》。

小红莓的走红,同样对九十年代生机勃勃的华语乐坛造成了很大影响。窦唯、张亚东是最早对小红莓曲风有所借鉴的音乐人。窦唯的作品《艳阳天》,有明显的小红莓味道,而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更是为王菲写了很多充满小红莓风格的歌曲;张亚东为莫文蔚写的《宝贝》,也是从小红莓的曲风中得到的灵感。

与此同时,模仿小红莓主唱桃乐丝的“咽音”唱腔,一度成为90年代流行歌手的时尚,王菲、关淑怡、范晓萱等女明星都曾争相模仿。而最成功的,当然要数后来成为华语乐坛天后的王菲,她翻唱了一首《Dreams》,完美复刻小红莓的气质与唱腔。这首歌被用在王菲出演的电影《重庆森林》中,也助力她在华语乐坛一举成名。

甚至,小红莓也引领了华语乐坛的时尚潮流。主唱桃乐丝清爽的小平头造型也在女歌手风靡,成为个性、时髦的象征。王菲、范晓萱、莫文蔚早年间都有过超短发、平头的造型。

而范晓萱正是以《Darling》这张专辑中的小平头造型,正式从儿歌歌手转型为另类女歌手。

可以看到,即便是后来几乎被封“神”的王菲,在出道早期,也是从模仿开始的。而她之后又经历了什么,能成为邓丽君之后新一代称霸华语乐坛的天后?

本周更新的《华语音乐养成史:多维解析流行乐》课程中,我们将走进上世纪9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的鼎盛时期。这个阶段,华语乐坛也全面步入了“菲时代”,而王菲的成功到底是资本造型的成功,还是自身实力的成就?抛开时代滤镜,我们该如何评价那个年代的成就?解锁本周课程,一起走进在日韩歌曲加持下的华语音乐全盛期。


乐坛大佬追星探秘!解锁那些藏在作品里的应援彩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