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理带背】马原理带背期末考试突击课

可知论:世界可以被认知,思维和存在统一。
不可知论:世界不可被认知,思维和存在不同一。
辩证法:联系、发展的角度看世界,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与发展。
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的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与发展。
物质是世界观的基石
朴素唯物主义:直观、朴素的认为物质等同于它的具体形态,就像用金木水火土来表现世界。
形而上学(机械、半截子)唯物主义:只看表象,不看本质,认为世界的最小单位只有原子。
辩证唯物主义:抽象出物质的共性与本质,指出物质的实在性。物质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
肯定是维持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是让事物灭亡的因素,灭亡会使事物发展,因为灭亡会让旧事物趋于消亡,而产生新事物来更好的适应环境。
事物要想存在首先得肯定它,想要事物发展首先要否定它,只否定一次矛盾可能没有解决,还需要再次否定让它进行发展才能解决问题,形成一个肯定→否定→否定的周期循环,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告诉我们事物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遇到问题要迎难而上。
辩证法内容和形式,杯就是形式,水就是内容,杯子就是水的包装,水就决定杯子,水为什么不用纸装,因为装不了,所以内容决定形式。杯子好的话就让我多喝水,杯子不好的话就让我少喝水,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形式好内容就好,形式坏内容就坏。
现象本质就是外在的,本质就是内在的。
原因结果,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彼此是前后相继,相互制约。
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种瓜得瓜,偶然性:得几个瓜不知道;形成原因不同让表现形式就不同。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可能和现实,可能和现实在一些条件下可以转化,鸡蛋到一定条件能孵出小鸡,只要看条件是否充分。
实践的要素:主体、客体、中介,有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有实践、认识、价值关系,但实践最根本的关系。
实践和认识比就是具有直接现实性;人和动物比就是人有自觉能动性;过去和现在比就是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类型:
实践首先得活下来,就是物质生产实践,然后就是改造生产社会,就是社会政治实践,然后在社会的基础上创造精神产品就是科学文化实践。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
学习是知识的来源,准备期末考试了,我们才有动力去学习,提高知识(进行发展),然后去参加考试(检验真理),然后是为了考试才学习(目的)。
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先有意识然后再决定物质,认为意识就是天赋产生的。我只要想象就能创造物质就是主观唯心主义;我认为上帝是精神的产物是客观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认为先有物质,但没有实践也没有辩证(直男癌晚期),否认实践与辩证与事物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应论:认为认识是源于世界,承认实践与辩证法与事物的关系。
你是真黑!不!这是健康!
实践到认识飞跃:
第一次:感性到理性,把感性材料整理成为理性材料。
第二次:理性到实践,把实践用于改造世界。
改造世界中人性的理性思考就是起到指导、解释、预见作用,这就是理性因素。
人的情感就是非理性因素,能激活人的实践意志,驱动人的动作,控制人的思想。
实践时同时具备理性、非理性因素,不能只是单一的。
过于注重理性就是教条主义;过于注重感性就是经验主义。
真理和价值: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客观性:内容是客观的,标准是客观的,从同一个角度来看待事物规律。
实用主义(错误观点):有用=真理
马赫主义(错误观点):大多数人承认=真理
柯南:真相(真理)只有一个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错的。
见仁见智,是对的(指的是智者和仁者从不同角度看真理)。
真理绝对性:内容绝对正确且可知(真理包含与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而且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虽然现在我们没能掌握可控核聚变,但它不是不能实现的。
我们现在有些东西没找到它真实,没认识到它的客观规律。
真理相对性:有条件性。
勾股定理,必须用在直角三角形上。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真理的发展永远有相对到接近绝对的转化。
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对的)
绝对主义:思想僵化,否认相对性。
相对主义:对一切东西都有怀疑,看得很随意,也是怀疑主义和诡辩论,否认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它们对立,但统一、依存、包含,在一定下条件可以转化。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特点决定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不排斥逻辑证明,逻辑证明是补充。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有唯一标准,不可推翻,最终会被实践表现出来。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有局限性、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继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价值:由主体需要、客体满足构成,二者相统一。
价值的特性:
客观性:绝对性、无条件性、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
你怎么喝水,不喝汽油,就是不满足客观性。
主体性:直接与主体联系,以主体为中心。
男孩天天给女孩买香蕉,分手了,女孩对香蕉过敏,但喜欢香蕉。
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跟时间有关,在过去、现在、将来价值都不一样。
多维性:同一个东西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价值,比如水能喝、洗澡等。
价值评价的特点:
1 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的对象。
2 评价结果和主体有直接联系,以主体的特点而转移。
就像语言在英语老师眼里就是沟通用的,在程序员眼里就是做程序用的。
3 价值是否正确依赖于客体的状况和主体的需要。
就像我感染新冠了,我吃抗细菌药,这就是不对的。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践活动必须要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
真理尺度:客观标准符合规律性
价值尺度:主观标准符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