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次穿越战区、雷区、全程4800km,他是如何做到的?

2023-04-08 14:34 作者:星际龙城  | 我要投稿

提到撒哈拉沙漠,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死亡。

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克服了种种困难,驾车先后三次穿越战区、雷区、全程4800km,历时23天。让人称奇的是,他并不是什么专业的赛车选手。他的真实身份不过是飞行管家。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门外汉敢于冒险穿越,即使是专业赛车选手都闻之色变的达卡尔拉利塞的路线呢?

现年33岁的李毅,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他从小酷爱探险童年,是在军区大院儿度过的。大学毕业后,他留在了北京,从事公务机行业,也被叫做飞行管家。

因为工作关系,他认识了一名空姐儿做女朋友。婚后,两人结伴出行,走了四五十个国家和地区,让李毅拓展了见闻。

有一次,李毅在电视上看到有关于达卡尔拉利塞的纪录片,当介绍到撒哈拉沙漠的路线时,他立刻被眼前的沙漠风光吸引了,真有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觉。

能不能组成一个非专业的团队穿越撒哈拉沙漠呢?当李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时,她惊讶得合不拢嘴,连忙劝他放弃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是专业的赛车团队都经常在撒哈拉沙漠里迷路。

你们一群门外汉闯进去,还不陷入其中?

可是李毅并没有放弃,他找了一家英国的专业机构做测评,得到的结果是不可能。

李毅又找了两家法国的测评机构,当办事人员看了李毅的计划之后,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对不起,你们做不了这个事情,不可能,难道自己的想法真的无法实现吗?

那段时间李毅食欲寡欢,连吃饭都没有滋味儿。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通过网络搜集了撒哈拉沙漠的大量资料。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李毅给达卡尔拉利塞组委会写了一封求助信。

半个月后,就在他不抱希望时,他不仅收到了回信,还有工作人员主动给他打电话,帮他做线路的合理性规划,哪些可以走,哪些要避开。

更让李毅高兴的是,组委会还破例答应给他们的团队进行培训。

培训的地点定在摩洛哥的马拉卡什,2015年7月,李毅和团队成员几次转机到了马拉卡什。

一下车,当地恶劣的环境就给了成员们一个下马威。

由于培训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成员们还来不及适应当地的气候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培训中。

团队要在短时间内学会自如地应对沙漠复杂的情况,什么时候要放弃,什么时候要增压,如何应对线车爆胎等突发状况等。

然而两天后,李毅就因为不适应出现了高烧呕吐。

由于没有药,他只能吃当地人配的草根煮水。

幸运的是,到第四天他都烧退了下来,为了弥补两天没有参加的训练。

之后几天李毅,每天只休息六个小时,终于在第七天的时候,培训的全部科目都结束了,培训结束后就要穿越撒哈拉沙漠。

李毅给妻子发了一条短信,妻子回他必定成功。

出发后所有人都很紧张,神经一直绷着,好不容易开到了比较开阔的地带。大家松了口气,谁都没想到会有危险,但紧接着车就翻了。

由于速度很快,谁都没注意到前面其实有一个大坑,车腾空飞了起来,在空中旋转,180度。

然后车顶朝地向前滑了三四十米。

虽然车子报废了,幸运的是两位成员只是受了轻伤,随着行程的深入,李毅发现这样的事故不过是小儿科了。

有一次碰到了沙尘暴,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沙尘,让大家几乎喘不过气来。


紧急中,李毅只好让大家脱下衣服,把头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幸运的是,半个小时沙尘暴过去了,等李毅松开缠在头上的衣服时,他发现所有的车子差不多都只能看到了车顶。

他急忙指挥大家从沙堆里挖出了车子,再缓慢前行,大家惊魂未定。晚上车队又遇上了毛骨悚然的事情。

当时大队人马正在海边儿扎营,准备休息,突然发现帐篷里铺满了蚊子。

桌上地上,床铺上全都是成千上万只乌压压的一片,没办法,晚上得睡觉。

第二天还要赶路,大家只能强忍着想尽办法,试图驱逐这些不速之客,拿发胶加打火机喷火,用衣服打,折腾了两三个小时,精疲力尽,蚊子没少几只,每个人身上倒被咬了不少包。

然而,除了那恶劣的自然环境,李毅也遭遇了战区和雷区,整个行程一共会经过三个国家一个地区。

其中西萨哈拉地区存在多国领土争议,而且很长一段路都是占区。

在毛里塔尼亚,恐怖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破坏,随处可见被损坏的房子,被炸毁的车辆,还有多次战乱留下来的弹坑和隐秘雷区处处都是触目惊心,那种景象可能自己在中国,在和平年代里一辈子都见不到的。

有点儿像电影红海行动。

李毅在给妻子的短信中这样写道,为了安全期间,李毅亲自找到了毛里塔尼亚政府,希望能排出政府国防军保驾护航。

当收到李毅的请求后,办事人员先是警惕地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最后告诉他,这样的事情还得等,可是究竟要等多久,我也不知道。其实,对于李毅的请求。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当天就和国防军指挥部联系。晚上李毅接到政府国防军方的电话,答应派遣数十人的团队对他们的车队进行保驾护航。


国防军的车辆护卫,李毅的车开在最前面,别提有多威风了。

就这样,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国防军一路护航,直到李毅和车队开出了毛里塔尼亚,除了艰辛,李毅和团队也开始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

有一次,团队路过沙漠腹地的一个很小的村庄,当地水和食物都很缺乏,也没有医院和学校。

让李毅和团队成员感动的是当地人,尤其是小孩子,脸上永远带着笑,特别纯净透彻。于是李义和成员们一商量,决定给村子捐一家诊所和学校。

晚上停住在村里。

接待李毅的是一个带着孩子的女子,她的丈夫在战乱中去世。

李毅问小孩子,为什么她一直在笑?

小女孩儿回答道,相比较其他在战乱中去世的孩子,我已经是非常的幸运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也会死。与其悲伤的死去,还不如微笑的面对李毅感动不已。

是啊,就像自己不知道前面还会遇到什么困难,与其每天提心吊胆地想着随时发生的事儿,还不如好好的享受沿途的风景。

车队经过了一个古海底盆底。

在一亿三千万年前,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但如今只剩下随风滚动的沙砾和碎石目之所及,全是黄沙,完全没有生命的痕迹。

向导拿出一瓶矿泉水,往石头上一浇,突然这个石头就活了过来,上面露出了三叶虫,各种各样的贝类,还能看到一些植物化石一亿多年的时间好像静止了一样。

所有人都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团队经过八天时间终于完成了全部形成回到国内之后,李毅整理了这次冒险的照片和心得发布,在他的微博上立刻引起了网友的赞叹,很多人都询问他什么时候组织下一次这样的冒险。

实际上第一次撒哈拉冒险让李毅意犹未尽,很快在他的召集下,第二次冒险活动的团队就出发了。

当团队路过那个捐赠学校的村庄时,村子里所有的人都围拢过来,拉着提前准备好的中国国旗,在村头儿等他们场面,让李毅始料未及。特别感动。

你永远不会知道,有时候你无心的一个善举会给黑暗中的人带来多么珍贵的光。

第二次撒哈拉之行,彻底激发了李毅的热情。

很快他又组织了第三次活动。

由于有了前两次经验,这次除了经历毛里塔尼亚战乱地区寻求了保护之外,其他的地区还算顺利。

原本计划十天的行程缩短到了八天回国之后,李毅将第二次和第三次撒哈拉之行发布到了他的微博上,和网友们分享。

网友们纷纷询问他在非洲的趣事和人文,很多问题他也回答不上来,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虽然三次穿越撒哈拉,可是他对于非洲的了解还是少之甚少。

很快,李毅就制定了到非洲其他地区看一看的计划。

二零一七年二月,李毅再次登上了前往非洲的飞机。

在东非,李毅坐在车上,居然碰到了一个象群,一头公象看到车子后就挡在路中间,耳朵张开,等到象群全部过去了以后,这头象才走。

当地的司机说,大象,做这种动作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意思就是你们不要再往前走了。如果你再往前,我就要攻击你了。

他这么做其实是为了保护母象和小象,能够安全地通过这条路。

在坦桑尼亚,李毅碰到了声势浩大的角马迁徙。

不幸的是,车队被疯狂的角马分开,一些角马甚至大胆地用脚顶车子,李毅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儿,幸亏领队急中生智,他学着弓脚马的叫声,几只顶车的角马才不情愿地离开了。

领队告诉李毅,角马如果发起缝来一只就足以将车子顶翻,其他的角马就会蜂拥而上,人很可能在疯狂的角马脚下丧生。

虽然遭遇了生死的经历,可是李毅拍摄到了不少珍贵的角马迁徙盛大场面的照片,结束非洲之行之后。

李毅又赶到阿拉斯加参加爱迪塔洛德狗拉雪橇拉力赛,这场比赛是为了纪念很多年前阿拉斯加的一场瘟疫。

那时候一个小镇发生了白喉病,急需血浆,有一百多个勇士架着自己的雪橇疾驰了一千多公里,为当地人提供治病的血浆。

经组委会同意,李毅团队以首支中国人非专业赛手的身份参加了比赛。

从阿拉斯加回来,李易冒险的心再也收不住了,他又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

第一,去迪拜跳伞从天空中跳下来,面向大海,沙滩,海岛和棕榈树体验飞翔的感觉。

第二,去俄罗斯和乌克兰体验战斗机飞行圆自己从小以来的飞行员梦想。

第三,去复活节岛,看看那儿的石像,在日出日落的时候拍一些特别壮丽的风景。

第四,去墨西哥寻找亚马逊密林深处的玛雅金字塔。

对李毅而言,冒险的意义不在于做了什么刺激的事情。而在于旅途的经历坎坷也好,感动也好,正是这些无数小的让人记忆深刻的点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场冒险的意义,冒险不单单是几次极限旅程而已,他更是我的一种生活态度。

短短几十年,为什么不趁着自己还活着,多出去走走,看看人生就是一场冒险。你永远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但是你永远都要迈出下一步,去迎接第二天的到来。


三次穿越战区、雷区、全程4800km,他是如何做到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