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刻钟哲学】《存在与时间》为什么没有写完?因为海德格尔怂了

__________________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不包括时间,时间被换成了天命)为什么没写完?
齐泽克《敏感的主体》:语言学转向,背叛了自己在《存在与时间》里获得的最极端的革命性
♥第一部分
★卷1: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此在”的存在(获得存在论的基本术语/套路)
★卷2:存在论的基础上,分析此在的存在(用这个套路进一步分析主体性的存在)
★卷3:从个体的向死而生(本真的存在),走向 群体(民族)的天命(本真的存在)(重复英雄个体的向死而生,聆受某种存在之天命)
♥第二部分:
★时间样态 →《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
★时间样态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时间作为存在论问题的先验视域(操作系统的版本更新史)
⊙亚里士多德式的
笛卡尔
康德
海德格尔:绽出的时间样态
本真的个体,本身应该变为历史性的创造力,创造力对应在观念论哲学里是先验想象力(头脑里的语词/符号是可以图像化的)
快入睡时,内视觉的的抑制神经/审查机制比较弱的时,你说“马”,会浮现马的形象,这时就不是先验想象力,想象力变为经验性的,经验图像 。
齐泽克认为,海德格尔缺失的是讨论本真与先验想象力之间的关系。本真的个体就是要做出抉择, 真正本真的应该是创造新选项,突破环境,回溯性地把原本不存在的选项变为必然的选项(不仅仅是并列的选项),这种能力就叫先验想象力。
从已有的既定选项中选,是海德格尔批判的消费主义美式”自由”。掀翻选项,自己通过主体性的姿态/立场,主体(此在)的极度内在&&时间的未来中绽放,结果好像本来就有(回溯性地篡改历史),本体论上的事件,创造之力。齐泽克认为海德格尔不敢面对它。先验想象力是康德的主体,海德格尔在研究康德时,是完全视而不见的(主体的内在性=时间绽放的未来,认为太主观主义/主体主义了)。
在齐泽克看来,先验想象力的维度缺失,导致海德格尔变为了娜翠,对于群体的本真性→向古代“智慧复兴”/反技术主义/反现代性,如果海德格尔有先验想象力,他就能导向康米主义,意味着群体的本真性→面向未来的想象力(既定选项中不可能的革命范式=推翻资本主义,结束阶级社会)
主体通过自己的内在的超越性,能够为历史提供答案,这种能力被海德格尔遮蔽/躲避了,怂了,不敢去想象集体的先验想象力=(那个时代)Lenin的国家Revolution说。
齐泽克认为《存在与时间》(时间样态本真的变化)有点类似柏拉图《巴门尼德斯篇》中提出的激进的立场:ontological horizon本体论视域(操作系统版本可以互相搭配)。晚年柏拉图又怂了,变成了神秘主义者。海德格尔也一样,最后他的主体就变为了接受者。
娜翠的意识形态,就是怂了,面对capitalism不敢硬刚,回归到前现代的本真状态。现代会把握成扰乱本真状态的一种剩余。辩证法:本真状态是一个效果,必须在被打破的时候才会被显现的幻觉。前 现代本真状态其实根本不存在,真回到那个状态会认为是凡俗,正是现代的过度自由、否定性的剩余,现代人不敢面对它,怂了,形成的效果:还有一个地方可以逃避,这个剩余本身具有的致命的压力,使得这个本真状态看上去有很强大的力量。海式的存在主义,不是人道主义,是一种怂了的所谓理想,走向极右翼,娜翠ism,Christ教原教旨主义的精致化 。
以海解马,此人必右无疑,在最后关头一定会捅自己人一大刀,换取他在符号系统中的高官厚禄 。
德里达(左翼自由主义者),解析海德格尔,把他的思想解构为极右翼的天主Religion思想。不过他们惺惺相惜,都通过某种花招去追求超语言(背后就是极右翼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