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愿我们持有一颗“赤子之心”
今天如标题所言,是六一儿童节。
如果从高中议论文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标题必然是要在正文里讲讲“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了,然而我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儿童了,在这里装年幼也得不到什么来自长辈的怜爱。当然,对于某些没有任何恶意的长辈口吻的调侃,我也会稍稍让嘴角来一点上扬的弧度。
我们会说,孩子们往往拥有一颗纯粹的心。但在当今信息繁杂的时代,许多孩子不仅在生理上早熟,也在心理,或者说是看待这个社会的层面上“早熟”了。对于前者,我当然要表达我的欣喜,因为这说明我们的物质条件从整体上来说变好了,我们能给孩子提供更丰富和更有营养的“食物”了。虽然仍有部分地区还离这个目标有所差距,但我相信未来的前景终究是光明的。而对于后者,我不免会有所担忧——连一个所谓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都不一定能辨清网络上虚虚实实的信息,对于孩子们来说,会不会对他们有弊大于利的影响呢?
我想起以前还尚未深入了解抑郁症的时候,那时的我在粗浅的思考后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爆炸其实进一步加重了很多未成年人的抑郁症状。因为无法有效筛选的信息流会让人的思维变得混乱,这对于一个深受压抑的孩子来说,不仅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让他愈发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感到失望乃至于绝望。
上面这一段也不必细究,毕竟是我尚未成熟时的思考。事实上,关于抑郁的问题,即使是在我学习了精神分析以后,我也觉得难以去很好地阐释它。让我们先回到开头的那句话:孩子的心真的是“纯粹”的吗?单纯从语义的角度来说,“纯粹”显然跟“圆满”大差不差,我们心知世间并没有尽善尽美之事,缺憾常在而得意难寻。但我们仍旧喜欢这样的词汇,哪怕我们看到那些“纯粹”过头的孩子在还未形成是非观念时犯了一些他自己压根意识不到的错误,我们也经常一边滥用着“性恶论”这种经不起太多推敲的意识形态,又一边把善意的目光投给那些“乖巧”的所谓“人类幼崽”。
是的,尽管我们知道理想社会在当下是遥不可及的,但我们仍愿意去做出微薄的努力去迎接那样的未来;正如不再纯粹的我们仍希望自己能持有那样一颗“赤子之心”。
我从来不否认,女性主义的道路上荆棘遍布。除了要面对外界的污名化与无知之徒的中伤,还要亲自担负起造成某些问题的责任——女性主义的目标当然不是为了加强性别对立,但我们仍遗憾地看到,一方面,有一些为了私利而利欲熏心者打着女性主义者的名号伪装自己,发表一些看似激进的言论,但从来没想过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另一方面,我们当中一部分尚未成熟的同行人有时也好心办了坏事,让本来可以争取的人投向了另外一方。
不要气馁,因为无知者只会出于幼稚的报复心态投向他们自以为是光明前途的深渊,而背负荆棘之人,知道自己并不是为了向谁请罪,也不是为了赎清被莫名其妙摊上的“原罪”,而是为了担负起独自一人无法承担的重任。不仅仅是女性主义者,每一个追求平等之人都在一同朝着那样的未来而前行。
还有很多的话想说,但那些话多少也会有“黑话”的嫌疑,故不再多提了。今天是儿童节,不是什么成人礼,不需要过早地把未来的重担托付给孩子。
最近写的东西术语居多,等到写平常文章时多少还有点不适应了。那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毕竟这是孩子们的节日,我也希望你们不要失去“赤子之心”,那是极为宝贵的东西。至于它究竟是什么,也不必急着去探寻,在广阔的现实中,你们总有机会去接触到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