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难信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有不信鬼神的传统的。
像孔子就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句子,要知道孔子的主张是恢复周礼,而周礼就包含有祭祀典礼,倘若他说:“没有!”那么为什么要祭祀呢?而且倘若没有“天”。那“天子”又算什么?于是他断不能这么讲,但是他又提倡“诚”还不能够撒谎,去说“有”或者“我不知道”,最终用了一个及其回避的姿态:“我不聊关于它的东西”。
荀子是直接反对迷信天命鬼神的,我们一般说天命是老天给你安排的,你就得老老实实地认命。但他却说“制天命而用之”,不得不说是一个狠人。南北朝时期的范缜的《神灭论》更是直接,其内容大致意思是:人死了,就啥都没了。也不知道吓坏了多少善男信女。要知道,比世界上有鬼还要恐怖的,就是,世界上没有鬼。
其根源应当可以追溯到一件怪事。“商人好鬼”,这是周朝人对上一代王朝的失败原因的分析总结。商朝十分重视对于鬼神的祭祀,每每时节甚至会通过杀人来祭祀祖先。他们十分相信“鬼神”,迷信鬼神的力量。他们在神的保佑下统治着世界。但是怪事发生了,一群人,他们违逆神的意志企图造反,更诡异的是,他们成功了!提到鬼神论谁心里都会泛起嘀咕,但是在这场暴乱中“神”却如此的软弱无力!既然神是软弱无力的,那么人为什么要信它?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封神演义》,这里面讲的就是阐教(人修炼而成的神:哪吒、杨戬等)支持的周将截教(动物形态的神)支持的商打败的故事。其中人形态的人可以对应成人,而动物形态的神可以理解成“原始的神”,于是它其实讲的是一个“人打败神的故事”。
既然神是软弱的,那么周凭借的这股比神还要强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神没了我们要信什么?周造反成功了那我们是不是人人都可以造反(即周朝的正统性)?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站了出来,对此罅隙进行了理论弥补,他就是周礼的创始人周公姬旦。他提出了“天”、“天子”的概念,他认为支持周获得胜利的神秘力量,就是“天”。周之所以胜利是有因为“天”让他们胜利了,而天之所以让他们胜利是因为他们顺应了民心。旧的神死了,他便树立起了一个新的具有神秘色彩的偶像——“天”。统治者之所以统治人民就是因为“天”给的“天命”,于是他被称为“天子”。认识到了“民心”的作用,将民心比作为抽象的“天”,其中有很朴素的“民主”的思想。自此鬼神成为了“故事”。这里可以再提一下: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上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也是受这一思想的影响。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产生一个问题:既然周公也是反对神的,那为什么孔子要在提及怪力乱神的时候回避呢?这是因为两者的处境不一样,时代在进步,孔子时代的“神”就是周公提倡的“天”,人们对于“天”这一概念中的神秘色彩进行了反思,于是孔子只得回避。这里可以提一下孟子,孟子是直接认为如果国君做的不好人民可以翻身选出“贤者”来做的,也就是说他反对“天命”中国君生来就是国君的部分。孔子提出学说的时候天下大乱,它是希望大家去尊重周天子的,这一点对于孔子来说,自然是不愿谈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