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就是“神舟”载人飞船,中国载人天地往返的“太空专车”!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08,费俊龙、邓清明、张陆等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前往近地空间执行“天宫”建造工作。

驻留空间站期间,“神十五”飞船停泊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并在“神十四”飞船撤离之后,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飞船共同构成“十”字型空间站组合体。上图为从“梦天”实验舱舷窗拍摄的“神十五”飞船。

“神舟”载人飞船是我国现役唯一一型载人飞船,也是世界现役投入载人飞行的3型载人飞船之一,其它两型为美国“龙”载人飞船、俄罗斯“联盟”载人飞船。“神舟”飞船采用经典的三舱构型,由后至前依次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

“神舟”飞船推进舱又叫仪器舱或设备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舱体呈圆柱形。该舱段是飞船姿态和轨道的“调整器”,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姿轨控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同时还包含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
飞船返回舱又称座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是航天员往返太空的“驾驶室”,为密闭结构,前端与轨道舱连接处有舱门。该舱段具有着陆后支持航天员陆上生存48小时、海上生存24小时的能力。
飞船的轨道舱呈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7米,底端与返回舱相通,顶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在空间站任务之前,除了升空和返回时,其它时间航天员都在轨道舱里,该舱用于航天员入轨后的工作、吃饭、睡觉和交会对接等。

“神舟”飞船高约9米,起飞质量8.2吨,能搭载3名航天员进行天地往返飞行,具备停靠180天的能力,并具备自主飞行7天的能力。除了人员往返,“神舟”飞船利用轨道舱还具备可观的货物上行能力,同时返回舱具备一定的货物下行能力。

自“神八”开始,“神舟”飞船进入定型批产阶段,采用了天地往返运输器技术状态,此时轨道舱不再留轨利用,在前端加装了交会对接装置,用于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的交会对接。

截至“神十五”飞船,我国总计发射了15艘“神舟”飞船,包含10艘载人飞船,5艘无人试验飞船,成功率100%,将16名航天员、26人次送入太空。“神十五”是空间站任务阶段的第4艘载人飞船,本次任务将全面完成空间站建造工作,并为空间站任务进入运营阶段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截至2023年1月30日23:08,“神十五”乘组的飞行时间已经达到62天,“天宫”之旅已到1/3。按计划,“神十五”任务将持续约半年时间,飞船将于2023年5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作者:大白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