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传习录》讲读by王德峰(字幕➕ppt版)全7天22课150节

王阳明心学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两千多年来的最高成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最高凝聚。学习和继承王阳明心学未竟的事业,是当下中华民族思想的事业,也是中华民族重建精神家园的事业,是每一个中国人安心立命的事业。
人生在世,就是要做种种的事;
人生第一等事:读书学做圣贤。
整个中国的近代史,就是想通过中西思想贯通,来重建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但直到现在都无法完成贯通,因为中、西思想的根基不同,所以我们又折回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现在看来,唯有王阳明心学思想,才是符合中华民族现在、未来需要的思想。因为王阳明心学是,基于中华民族的儒、释、道三家的集大成者。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做事首先就是坐人,做人就是学做圣贤。
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
各司其能,各谋其利,重功利、轻道义,视荣耻为无物,社会信任不复存在。
勉人自励,虚比浮词。
学,然后习,习是做人的生命实践。
现代人不缺知识、技能,缺的是信念。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
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
佛氏不着相,其实着了相。吾儒着相,其实不着相。佛怕夫子累,却逃了夫子;怕君臣累,却逃了君臣;怕夫妇累,却逃了夫妇。都是为个君臣、父子、夫妇着了相,便须逃避。汝吾儒,有个父子,还他以仁;有个君臣,还他以义;有个夫妇,还他以别。何曾着父子、君臣、夫妇的相?
我们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还怕什么生死场。
人生无处不是道场,回到现实中:
禅宗: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新儒家:事父事君,亦是妙道。
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极:标准。
天道之极致,无非柴米油盐,天包容万物,天理无处不在。
切莫因为阳明心学是空论,它是实践,它指点我们如何检省一下我们的日常实践,待人接物,应应世事,无不要有一个纯乎天理的心。第一等事学做圣贤,其实不脱离种种的事,有大的才华作大事情,有小的才华做小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自信、自足的生活。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心之德;德,属性。德者,得也。明即心,心叫一点灵明,他的属性,合起来叫明德,人人具备。儒家讲明德,佛家讲佛性。
至善:此心纯乎天理之极。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矣。——《孟子》
中国哲学养心。
我们需要的是中国哲学,而不是心理学,从根本上改变由这个文明熏染给我们的不会的人生态度,从根本上转变,这才直击本源。
所谓心理疾病、精神病倾向,在哲学看来,很容易扫除,它们都是“闲思杂虑”。只要推上战场、轮刀上阵,那再容得你分毫的闲思杂虑?那叫生死之间心存天理!
我们太软弱了、太科学了!
人欲:心把自然欲望带到社会关系中去。人欲横流,贫穷的感觉是社会性感觉。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
陆澄录
做人在做事情当中提现,离开做事情谈不上做人。以做人为统帅来做事。
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
做人也是需要引导的,不是天生就会的。
主一之功是,作任何事,专主一个天理。
天理不脱离色和货,人生种种的事情都可以做,但不要跟着那些事情本身走掉,任何事情里都有一个天理。
什么事情上来,先不忙于去做,先想一想其中的天理是什么,想清楚天理再去做,就永远不会错,因为无论什么事都在天理中。
立志: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情商是个伪概念,教人怎么坏。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什么事情都有针锋相对的对药,自己解决问题,对症下药,不假外力。
圣人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
即心即佛!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未来是我们不可预知的,未来是希望和恐惧的对象。
金融学的出发点,把未来看成是知识推断的对象、逻辑预测的对象,然后把它宣布为当下真实,然后买卖。
金融学才把未照之形先具之。
金融学是当代一门邪恶的学科。
自洽:自己包涵着自己的全部。
互联网来了,各种各样的说法千奇百怪,不怕,让我们这个民族在互联网这面镜子上照出自己是什么模样来。
以不变应万变,不是为人处世的程序、方式方法不变,那时刻舟求剑的死胡同,不变的是天理,同心同理。
天理不脱离情,所以它在心,不在头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故天将降任于是人也,比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人心感通万物!
这个宇宙趋向于生命,生命趋向于生命的情感,叫心,情感就是仁。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礼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
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爱得深,才能爱的博大,才能爱及亲人、朋友民族、国家至天下,大爱才可能有伟大的创造。
中国人应该都有英雄气概,因为它就来自于心。
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
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清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世人生死是大,至少做到无疾而终。
养心三境界: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所以命也。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矣。
————把放出去的心再求回来。
所谓的的心理疾病,精神病,在中国哲学看来,叫闲思杂虑。是人们太闲了、太软弱、太科学。
轮刀上阵,还容得你分毫的闲思杂虑?
我们学习心学,学习的是一种伟大的英雄气概,王阳明就是我我们作为人自在、自豪的伟大丰碑,而不是一门学问,一种技术技巧。
人欲:心把自然欲望带到社会关系中去。
人欲横流,贫穷的感觉不是自然的感觉,是社会性感觉。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
天下文章太多,妖言惑众,孔子述而不作。
禅宗,破文字执。
善可为训者,特存其迹以示法;
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
以做人为统帅来做事。
做人在做事情当中体现,离开做事情谈不上做人。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
立志,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作品完成后,它就是独立的,就活动了它自己的生命,完全由个人理解而不同,不存在单一的、固定的意义。
动物没有世界,有心才有世界,心就是世界。
中国哲学的主旨是:安排人最难安排得心,
西方哲学:永远的好奇心,是解释和解决各门科学、理性无法 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知识和理论都是关于有限的物质世界的解释,而人心有无限的一面,所以无法安顿到有限的现实世界,西方人用宗教来出世,中国人用哲学来出世。
佛是已经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
纯乎天理的心是不变的,变是是人心
我们这个时代有病,凡是新的就叫真理,旧的东西就是谬论,改革开放30多年,就是形成这样的怪病。衍生出来的就是,年轻的都是好的,年老的都是不好的,所以追求永葆青春。
现代的年轻人,年纪是轻的,但没有年轻人的青春心态和精神。
我的青春从70岁开始
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不能尽。
义理无定在,无穷尽。无与子言,不可以有所得而遂谓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人生,不要去想象我们在哪里达到巅峰状态,人生就是一个永远奋进的过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子对人分类:
狂者、狷者、乡愿。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乡愿,德之贼也。
人类世界里,没有完美的东西,佛家的许多说法是说不通的,如出家、不杀生。
内方外圆,儒家是内在的方,道家是外在的圆。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我们最大的毛病是窝里斗,社会普遍的互不信任。
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根本特征。儒讲理想、讲价值;道讲权变,讲经又讲权,即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所以我们爱好和平。
人的悟性: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
境界高,不等于知识多。
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霍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知道可能面对的苦难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惧中不断挣扎,而仍然能战胜自己,选择这条道路,才是真正的勇气。
咏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器小无远见,志骄好生事。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克己,就是克己复礼,放下小我,在做事情时把小我放下。
磨:临事而用克己工夫。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定,定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
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故知胜有五: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生如夏花,逝如冬雪。
人生如此,何悔何怨!
所有的书籍都有立场,所有的立场都有倾向。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仇恨往往比爱更有生命力。
所谓的粗人,不是指他没有文化或是行为粗鲁,而是指他的行为欠考虑,为人处世不通人情,属于那种想了就干、干了再想的人。
改革一定是利益重组,旧的利益集团被侵犯了,新的利益集团产生,然后新旧两大利益集团一定斗争。每一次改革的实施,一定是经济上、政治上的大洗牌。所以,不能光有法家,应该补充儒家。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孟子
止于至善的心,才能够无往不胜。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庸》
最好的政治,就是抑制豪强,布济底层人民。
自古有云:
善用刀剑者,死于刀剑下。
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惟精:把那个事情做得十分的好、通透.
惟一:心对天理的领会,只是一。用到做事情上来,那要精。
修身:身,不是身体,是与亲人的关系。
修身就是在你跟亲人打交道当中,这个关系怎么做的好。所以,中国思想五伦之外没有“身”,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落实在亲情关系里。
明善:哪些事情的做法和态度。
诚身:对待事情的做法和态度。
明善是为了诚身,最要紧的事情是亲人关系要合适,那是我们生命价值的依托、目标,于是我们懂得了各种道理。
初念是圣贤,转念是禽兽。
儒家的原则:做事情是无所为而为(本应当做,事情它自己就是自己的价值、目的,这就是初念),针对有所为而为(把每一个所做得事情都看成是达到另外一个目的的途径和手段)。
初念,用佛家的语言“不昧因果,如实观照”。人从躯壳上起念,往往不知不觉昧了因果,殊不知,祸根由此种下。
淡薄以宁静,宁静以致远。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身忙心不忙。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 ————《中庸》
君子不器!器而不器!
心即理,心外无理。
生命情感本真的存在,就是仁。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吾心。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
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
天地之大德者,曰生。生生不息,谓之易也。
儒家——仁、明德;佛家——佛性;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法治不立,秩序紊乱,各图侥幸,群情不安。——梁漱溟
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以痛苦为代价获得经验。
互联网金融,就是私人高利贷。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读书,是在读我们自己的生命感受。再把它领出来,叫境界。
能不能读懂,就是你能不能把自己的生命感受放进去。
智慧在古代,应该读《道德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坛经》。
读经要转经,而不是被经转。读书应该转书,而不是被书转。
此心不动,随机而行。
《大学》诚意——修身;《中庸》诚身——治国。
诚身:就是亲亲,
身:亲情关系
修身:就是合适的处理好亲情关系。
中国人之间的关系,多是交互性关系。
父子之间的“父慈子孝”、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是一种交互性关系。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政治:是一个契约、规则,让利益斗争限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怕鬼、鬼迷,非鬼迷也,心自迷也,心正无所谓惧。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反腐——正名
中国的教育不应当产业化,还是应该师道尊严。
君子有三乐: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
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炼。
有所忧患,不得其正。
毁不灭性:孝子哀伤不能伤害性命。
中国人主张因时因地制宜,没有僵死的教条。
中国人区分是非:正确就恰当。
西方人区分是非:逻辑上不对
权变不是变了天理,而是让同一个天理,在不同的事情当中有所不同的体现。
如:
企业制度只是提高企业效率的一种手段、工具,它并不是天理本身。
中国的企业就是中国员工的一个家,
西方人的企业就是资本政治的机器。
制度的制定,只是一个说话的依据,处理事情不等于完全按照制度来。
处理事情要心中存个天理。
儒家讲的权变,不是道家讲的不要原则。
原则只是一个天理,(如:水,海水、冰、蒸汽都是水的不同体现;“仁”,在不同的人和事,体现就不同)原则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体现。它体现出它还是天理,但不是那个条文本身。
人生无处不是道场。
中国的和谐,完全是基于中国文化精神。
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志到熟处。
人世间,唯一有绝对价值的就是善良的愿望。
——卢梭
我们在许多事情上都用功的,唯独对自己的本心不用功。有了心学这样的一条道理,让我们的生命有了精彩、有了意义,而不是为环境左右、为遭遇所支配。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
民族需要脊梁,非所谓精英。
人的生命要让它有意义,这才是第一事情。
谋生只是乃第二等事。
大学教育的目标,决不仅是早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担当大仁,主持峰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
物质财富是道德的前提和基础,这个论断是错的,是动物原理。
仁义,是人类社会、人类世界的基础。
超越功利,成仁赴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中断罪恶的链条,保全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
喜怒哀乐本体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
推动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去活动、去奋斗的动力绝不是头脑,是情感的力量。
修身,就是要时常检省我们的喜怒哀乐里,是不是参杂了个人私意。
世人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
过去与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天道之极致,无非柴米油盐。极高明而道中庸。
人要随成成就,才是其所能为。
人要相信自己,不要局限了自己。
企业就是做生意,所以前途是企业所做的事情要有生意,有生生不息的意,即有源头。————这是关系到企业能不能生存,能不能持久的生存——有没有源头、源泉;第二步,就看这个源泉、泉水大小。泉水大的,企业就能快速成长,长得很大很大;泉水小的,企业成长就慢,成长空间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