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永远不要说再见》第四章:每个人的选择

凌晨,闹钟还没有开始响"普罗扎"就已经醒来了,他把东西收拾好,然后蹑手蹑脚地从卧室走向汽车。穿过一片黑暗,他走到约定的地方,听到了政委叫醒战士的声音。
他突然发现昨天的狙击手就坐在自己的旁边。"普罗扎" 问:"你昨天找到SVD 的夜视瞄准镜了吗?""找到了。"狙击手叫安德烈,今年已经五十七岁了。他们在一起既不讨论战争,也不讨论书籍。而是在讨论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普罗扎" 抱怨道:"我大儿子和一个带有反战立场的女孩住在一起,我们每次见面都从他都会对我说:‘我不明白这场战争的意义是什么’。然后我每次都要变换表达方式来重复同样的观点,他点头表示同意,但马上又开始从头:‘为什么我们要入侵别的国家?’结果我发现自己都无法说服那小子..."“你应该在你儿子还小的时候,让他多读读平霍夫(苏联作者)的小说,虽然他小说里有些人物是虚构的,但是他写的小说确实能让人对俄罗斯有更加正确的了解。”

这时从安德烈旁边传来一个声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儿子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的,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场战争还会持续很久,够他做出选择了。”说话的是安德烈的观察员利奥。这位身材矮小,鼻子弯曲的老战士有着疲惫又忧郁的面容。他一言不发的躺在旁边,看起来像是在打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安德烈一边重复着,一边望着远方,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普罗扎”还没有时间了解利奥,人就都到齐了。政委让 "普罗扎" 坐在副驾驶上,其他战士们把补给品装上车以后,就把自己也一块儿装车了。团部到前线的直线距离不超过40公里,但因为途中既而走高速公路,又要走乡间泥泞的道路,所以实际所消耗的时间会偏长。在前沿指挥所,政委"普斯特尔加"要求"普罗扎" 低调一点,不要被营连级军官发现,因为他是在未经团长允许的情况下来的。"普罗扎" 就躲在车里观察,他发现前指所在的居民点除了个别建筑的墙壁上有弹坑以外,居民点总体而言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普罗扎”发现己方火炮发射次数很少,少到令人担忧。他现在正在学着区分哪些是炮弹出膛的声音,哪些是炮弹飞来的声音。下一个停车点是苏哈巴尔卡,那里驻扎着团属通信连。此时天还很黑,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地堡的轮廓。“普罗扎“一行人从前线的右翼一路行驶到了左翼,他们每到一处阵地,就会卸下补给。这一路上他们先后要去“风暴”分队(5连和6连拼凑出来的临时部队)、2连、1连的余部、4连——每个连大约 15-25 人。连队与连队之间由交通壕联系起来,每处交通壕由三至四人为一组进行放松,小组成员都是从防空单位、工兵单位、炮兵单位临时抽调过来的。原来,这个团在前线的兵力就只有100多人。防御阵地设在克拉斯宁斯科耶 – 比尔罗斯格尔斯卡娅公路南边的一片树林中。北面是亚历山大罗夫卡。。。。。。
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全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