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出事就关闭?“华山云梯”不能成为幼稚鬼们的牺牲品


华山景区的领导大概现在十分难过:
一方面掉落的游客虽然没什么大碍但因此这件事的心理压力极大,华山云梯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开放是个问题,纵观全国景区因为游客自身问题反让景区赔偿的案例不是没发生过。
另一方面作为“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峻所在,云梯是个看似危险,实际上操作不当也真的挺危险的存在。每年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华山挑战一下这短短几米的云梯,这次万幸没出事,难保下次不出事。

所以在网传游客爬云梯不慎坠落的视频流传网络后,华山景区第一时间向大家说明:
不是非要攀爬云梯才能上华山,旁边有步道,这是游客的自由选择。
但事发后也真的有人会对景区进行指责。
有人援引《旅游景区安全防范要求》的行文——
“明确了行人游览线路包含在景区的安全防范重点部位和区域中。要求景区保证人员的安全通行,并在警示标识、导向标识牌、安全和隔离护栏、监控装置和紧急广播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
最后总结:
“作为知名景区,华山景区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要看到,山岳型景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状况和自然环境多样,导致旅游安全管理难度大,救援难度高,更需要在相关制度指引下,下更大功夫去保障旅游安全……”

先说我对批评意见的一些个人看法吧——
我想真正参与过旅游活动的人都不大看得懂这些只言片语,“套话”谁都会说,我偶尔也会冒几句书面用语,但我想有些事实要呈现给宅在家里发表评论的人:
一、华山云梯不是最近才开放,景区实地工作人员很清楚自己的职责。
二、游客只要不瞎,都知道步道和云梯哪样更安全,余下的都是成年人的选择。
三、视频中发生事故的云梯整体不超过十米,在这段云梯上出现问题纯属游客个人操作失误。

根据我对华山云梯的实地了解和体验,我认为华山云梯没毛病,工作人员很尽责,云梯景点人流密集但我选择了走步道,因为我恐高。
看,这就是正常人在面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时的正常选择。
体力不支?游客为什么不选择体力“支”的行为?没有安全绳?你知道云梯所在位置要悬挂安全绳需要多少条才能配给所有攀爬的人吗?设置警示牌?如上,不瞎的人都要对自己负责。
所以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罔顾景区经典实际情况。
更不能为了发稿而发稿,搞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这次华山云梯游客不慎摔落的实际情况是“人掉下来了,被很多人及时救下了。”这个事例告诉大家的是“要对自己的体力和行为有正确认知”。
因为一个行动失误的游客导致华山云梯被关闭,才真的是“一刀切”式的避责行为。
没有人会在景区强迫别人一同冒险,这些年我知道的景区事故大多数都是游客自身的问题,如跨越警戒线拍照不慎坠入深渊,在高空缆车上打架不顾全体游客安全,还有……这么热的天居然敢出来旅游。
前两天北京故宫外人头攒动,在烈日下那么多人排着队游故宫,中暑的情况我相信肯定也会发生,但没有人会指责这是故宫的问题——
太阳在那,温度在那,你在那,凭什么要故宫负责?
同理,华山云梯也一样:
高度在那、环境在那,你在那,凭什么要云梯负责?

好在网上大多数人和我持一样的观点,大家对华山云梯关闭的事情感到不解:
显而易见的可选择不冒险的行为终于出现失误,导致许多旅游和登山爱好者不能感知华山云梯的魅力,这肯定不是不慎跌落的游客的问题。

根据一些大型商超(对,我也只有这种观察经验)对超长扶梯的人员限流的举措参考,我认为只要在高峰期限流攀爬云梯的游客,并在等待处公示警示牌即可。
在这个前提下,游客的生命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任何人,包括景区都没有义务像教一群小孩子一样反复提示:
你要知道你自己的斤两,不要给我添麻烦。
而不是非此即彼——
坠落就关闭,出事就害怕。
按这个逻辑看待“出事”的场所,我想全国大多数景区和游乐园,甚至高速公路都该被关闭。
同样,用成年人和管理者的思维分辨有行为责任能力的人和无聊凑趣发表意见的人也很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便立即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