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2023年5月时事热点作文素材,收藏!

5月最新热点作文素材
01 飞天!神舟十六号载梦起航
"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是我国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个载人飞行任务,对于日后的科技研究、科普教育和国际合作等有重大战略意义。
此次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配置,是本次飞行任务中一大亮点。这是航天员乘组首次集结“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
担任航天驾驶员的景海鹏曾执行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以及神舟十一号任务,具有相当丰富的飞行经验。而作为此次任务的“新人”——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与载荷专家桂海潮,将以自身沉淀多年的专业知识与素养,给予航天器各系统的检修、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等技术支持。
探索宇宙,叩问苍穹。在此刻,中国航天的飞天之梦灿烂于宇宙,在未来,宇宙苍穹将会见证更多中国航天的伟大印记。"
适用主题:航天精神、追求卓越等
02 巅峰使命!国科考队创纪录登顶珠峰
"5月23日上午,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
人类对于这座世界最高峰的探索,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在《皇舆全览图》中首次标注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而后世界各国便开启了对这座神秘高峰的科考研究。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三名队员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为我国之后的珠峰科考奠定夯实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珠穆朗玛峰有着更为深入的探索研究,而各类科学技术之间相互运用,日渐成为科考发展的趋势。本次科考队登顶珠峰,便是以探月工程供电系统技术作为依托,实现了科研技术的有效迁移运用,解决了高原海拔气温低导致的供电难问题。
在世界最高峰留下中国的印记,这是中国科考队砥砺攀登的见证,也是中国科技发展进步的象征。"
适用主题:时代发展、科学技术、跨界合作等
03 一稻济天下:缅怀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从此,春种秋收都和怀念有关。
年轻时,袁隆平决意报考大学的农学专业,父母都不同意。袁隆平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最终他还是说服了父母。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后来,袁隆平成就斐然,表彰无数,但他一直惦记的仍是“下田”。湖南省农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尽管已经90岁高龄,袁隆平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田边“打卡”。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一稻济天下,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始终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不懈奋斗。
如今,袁隆平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
适用主题:家国情怀、勇于探究、坚持梦想、奋斗不息等
04 “敦煌女儿”樊锦诗,捐赠1000万给北大
"5月4日,时逢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日,“敦煌女儿”樊锦诗回到北大捐款一千万元人民币,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用以支持北大的敦煌学研究。
此次捐赠的资金,包括樊锦诗近年来获得的多个奖项的奖金,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基金本金能达到1000万元,樊锦诗又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捐出。捐赠仪式上,樊锦诗说:“做人不能只为自己打算,一定要使所得奖金用在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业上。”
一生择一事,樊锦诗将半生岁月交给了敦煌,无怨无悔。几十年来,她走遍了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看遍了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守望着莫高窟里的历史沧桑、文化纷繁。她将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及弘扬、管理工作当成了终身事业。
1987年,莫高窟被批准列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申报材料全由樊锦诗手写,后来在她的推动之下,一系列保护条例和保护规划出台;为了让敦煌石窟的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樊锦诗又带领团队建立起系统的“数字敦煌”资源库,让敦煌文化与艺术真正地走出洞窟、走向世界。"
适用主题:奉献、公益、榜样等
05 街头弹钢琴的工人大叔,在音乐厅演奏“梦想”
"近日,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落成典礼上,57岁的农民工易群林身着工服,头戴安全帽,受邀在这座自己参与建设的艺术场馆中,第一个上台演奏钢琴曲。他的工友们也来到现场,与他一同感受这意义非凡的一刻。
易群林是湖南岳阳人,和儿子一起在深圳打工。不久前,老易与工友在深圳华强北附近街头发现了一架公益钢琴,他坐定开始弹奏《致爱丽丝》《化蝶》《粉红色的回忆》……一段段耳熟能详的旋律,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围观。
老易从小就十分喜欢音乐,因为表亲家有一架钢琴,他就常去表亲家玩,找了音乐书、琴谱来看,摸索着学会了钢琴、口琴等乐器,虽是自学,并不专业,但老易还是学会了上百首乐曲。
这次,深圳这座有温度的城市,将“追梦人”请上了更大的舞台,让建设者在自己参与建设的艺术场馆中,上台演奏钢琴曲,热爱音乐的老易得以被更多人看到。"
适用主题:坚持热爱、人文关怀、尊重劳动者等
06 5·12地震十五年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永不言弃才是人生
"十五年前,四川汶川突发8.0级特大地震,各方救援队众志成城,展开紧急搜救,十五年后,曾经满目疮痍的大地孕育出新的希望,而那些灾难中的幸存者,在苦难的磨砺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叔叔,我想喝可乐,要冰的。”曾经的“可乐男孩”薛枭如今是可口可乐世界成都博物馆的馆长,经受过苦难的他,更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更多人。
除了他,十五年前的地震,还让年仅15岁的王睿,永远地失去了她的右腿。在后来的康复训练中,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王睿进入乒乓球训练队,于是她从零开始,一步步努力向前,并在东京残奥会上与队友夺得乒乓球女团冠军。
苦难之路多荆棘,他们选择坚强勇敢地拥抱新生活,幸存于狂风暴雨的种子,此刻正在新生的阳光下,耀眼成长。"
适用主题:坚强勇敢、砥砺前行等
07 五一旅游热 经济复苏尽显社会活力
"五一小长假期间,各地旅游业经济呈现显著增长的态势,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据相关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内地旅游出游高达2亿人次,旅游收入近1500亿元,而旅游出行半径则从过往的150公里以下,升高至180公里。无论是从旅游的出行距离还是消费水平来看,都较以往有着十分明显的提高。
“早上5点10分到北京了,6点43分到颐和园了,9点50分来圆明园了,4点47分到达机场,6点39分登机,11点到达云南......”在高涨的旅游热度下,许多游客的旅游半径辐射全国,据全国铁路统计,五一假期发送旅客近2000万次,开行旅客列车约12000列,均创历史新高。
“五一”假期出游,出行距离辐射广、消费活跃度高都在标志着旅游市场如今正焕发新的活力势能,展现强大的经济复苏内动力。"
适用主题:经济复苏、文旅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