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145:《不要抬头》
天上有脏东西,不要抬头看。
这部电影的标签是喜剧和科幻,尽管多了一些末日色彩,但丝毫不能影响其中的喜剧元素。这部电影先说人物,主角团的配置有些太高级,两位女演员中的大魔王(《穿普拉达的女王》《卡罗尔》),一位日渐油腻的男影帝(《荒野猎人》),还有一位杰出的女演员(《饥饿游戏》),至于其他人就先忽略一下,就这阵容,想要把无厘头演绎出来,那确实容易。
喜剧相较于直接叙述现实的方式,最有优势的地方在于既能用夸张的方式折射现实,也能在嘻嘻哈哈之间将一切和解。这部电影贯穿全篇的主线是生存和毁灭,但电影一直在用物种的多样性,或也可以理解为是用生命鲜活的特点去讲述生存的重要性。而关于毁灭,似乎只是存在于恐慌之中,因此在电影剧情发展的时候,我们总会在期待电影反转的可能性,毕竟俗话说‘早发现早治疗’,既然一开始就发现了潜在危险,而且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进行准备,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怎会预料到这突然死亡?
既然是喜剧电影,夸张一些我都能理解,只是有时我想不通,这种‘彗星撞地球’的事件,首先发现者是普通学者,然后又经漂亮国的航空航天局的专业计算机计算后证实了危机的可能性,最后都已经到面见总统的环节了,一国之主还能这样的无所谓?就算是喜剧,这也不太合适吧,尽管想内涵总统选举的私心以及国家领导人的不合理,这会不会太过头了?
如果你只是想通过电影缓解疲劳,那关注这部电影的喜剧标签就好。那如果想多看点其它的东西,还是得多看看电影中略显矛盾的环节,那些大概率就是电影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我觉得这部电影一直将理论的严谨和现实的荒诞进行碰撞。有科学学者严谨的理论研究,有也媒体报道注重的娱乐性;有政治上的威严立场,也有财富左右政治的可笑行径,而且还是整个地球的生死存亡之际。当然,电影中还刻画了一些性和爱的部分,那些属于人性,也属于生命的延续,虽然构不成大的对立面,但对于深化主题还是挺受大众喜爱的。
最后的话,回归现实,电影用喜剧的方式描述了末日来临前人们的不同反应,如今的时代粮食富足,居民安居乐业,这样的危机似乎很远,但正如刘慈欣在《三体》种描述的‘黑暗森林’体系,宇宙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环境,可能某一天一个高阶文明就能轻易毁灭地球,人类的命运也将走向未知。如果那天真的到来,你的内心需要多久才能接受这个现实呢? (如果您能看到这,求关注,求点赞,您的每一个点赞都是创作者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