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98、垄断价格
【本文转载自《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徐禾主编】
【如有错漏或其它问题,欢迎指正】
98、垄断价格
在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由于控制了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的绝大部分,因而便可以人为地将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到生产价格或价值以上,并以此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这种价格由于是基于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形成,所以叫做垄断价格。垄断价格等于生产费用加垄断利润,后者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平均利润。
垄断价格除上述形式而外,还有另一种,即垄断组织对农民和手工业者规定的产品收购价格,这种价格要大大低于产品的价值。
垄断价格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也曾存在过。例如,某一些葡萄园,由于具有特别优越的自然条件,生产出来的葡萄可以酿造特别名贵的葡萄酒,而且这种葡萄的产量又极其有限,因此这些葡萄种植业者便可以将葡萄按照高昂的垄断价格来出卖。但是,类似这样的垄断价格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毕竟只是少量的特殊现象,而不是价格的一般形态。这是因为,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是为数众多的分散的资本主义企业,它们之间为利润进行自由竞争的结果,使得任何企业都不能长期保持平均利润以上的高额利润。
只有到了帝国主义时期,由于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占据了统治地位,所以垄断价格才成为一种典型的价格形态。
当然,垄断组织也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其产品价格。这是因为,垄断统治并没有消灭竞争,而只是改变了竞争的某些形式。在这里,既有垄断组织和“局外”企业的竞争,又有垄断组织相互之间的竞争,这些竞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垄断价格的继续提高。
垄断价格既然高于商品的生产价格或者价值,这是否意味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大大超过商品价值总额呢?不,不是这样。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价格而多得的价值,其来源主要有这样几部分:(1)本国的工人阶级在出卖劳动力和购买消费品方面所损失的价值;(2)本国的劳动农民在出卖农产品和购买消费品或生产资料方面所损失的价值;(3)本国的中、小资本家在商品流通中让渡出去的剩余价值;(4)殖民地和附属国的人民在类似上述三种情况中所损失的价值。所以,垄断价格的存在,只不过是价值和剩余价值作有利于垄断组织的一种重新分配,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来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商品的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