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和平杯的“金牌老师”--上海戏校陈小燕积极支持业余京剧活动的事迹

2022-09-24 01:25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图片
陈小燕老师

上海戏校陈小燕积极支持业余京剧活动的事迹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校高级教师,张派青衣陈小燕,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旦角演员,在学校授艺育苗,培养了众多京剧新人,而且热心于业余京剧活动,积极支持各文化馆和京剧社团的票友活动,不遗余力地支持、推动群众文艺的发展。特别是,自1991年以来培养众多优秀京剧票友,参加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取得卓著成绩。陈小燕老师的票友学生有7位获得和平杯“十大名票”称号,4位获得“十佳票友”称号。陈小燕倾心京剧艺术,热心支持票友活动,全力以赴做好和平杯大赛组织工作和艺术指导工作,受到了大家称赞,被大家誉为和平杯的“金牌老师”。


陈小燕还是上海“百老讲师团”成员,退休后在多个学校、京剧社团担任顾问,为中小学生教授京剧,辅导业余京剧活动,一直活跃在社区,为普及京剧、振兴京剧作出了贡献。


出身梨园  多才多艺

陈小燕之所以能教出那么多获得金牌的优秀票友,是因为她自己艺术造诣深,戏路宽,功底扎实,教学有方。


陈小燕出身梨园世家,1940年8月出生在天津大舞台宿舍。祖父是戏班编导,叔伯父都在京剧班社。父亲陈鸿声是著名的文武老生,曾长期在上海共舞台挂头牌,不仅擅演《打金砖》等传统戏,还创演新戏《宋景诗》《八一风景》等新戏。姑妈陈桂兰也是位著名的南派花旦,文武兼备,红极一时。陈小燕从小受到西皮二黄的熏陶,二岁就会哼戏,五岁就登台演娃娃生。陈小燕除了家传家教,还向名家周斌秋、李盛佐、醉丽君等名家问艺,15岁时还考入中国戏曲剧学校当了插班生学习。1956年随父搭班在各地演出,在舞台上爬摸滚打,有了扎实功底和丰富的表演经验,很快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旦角演员。1956年陈小燕在泰州梅兰芳泰州艺术剧院领衔主演;1961年,在江苏省京剧二团成为主要演员;1965年,调入江西宜春京剧团;1976年调入上海戏曲学校任教师。1980年拜艺术大师张君秋为师,专攻张派艺术,艺术上又有了一个飞跃。


由于陈小燕生在戏班,长在戏班,自小学戏,功底扎实,长期活跃在舞台,是一位优秀演员,扮相俊美,嗓音甜润,表演细腻,文武兼长,能演梅、尚、程、荀、张各个流派的戏。同时因为陈小燕悟性高,戏路宽,善于吸收,敢于创新,还创排了许多新戏,如《江姐》《腊虎迎春》。也正是因为陈小燕艺术经历广,戏路宽,舞台实践经验丰富,也善于教戏,课徒育人,在戏校培养了不少优秀旦行演员,1996年获文化部优秀园丁奖。另外,还曾应聘去上海歌剧院、上海淮剧团任艺术指导,陈小燕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好演员、好老师。


金牌学生  誉满津门

上世纪九十年代,京剧观众少了起来,剧场里白发人多于黑发人,舞台演出也少了许多。陈小燕此刻认识到,振兴京剧不仅要创演新戏,培育新人,还要培养观众,广泛宣传,吸引青年。当时,上海业余京剧活动十分活跃,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个票房,每天都有票房活动。陈小燕老师感觉到,票友、业余爱好者是振兴京剧中的不可忽视力量,票房是培养新观众的重要阵地,应该到票友中去,普及京剧,争取观众。同时感到,票房活动不仅要自娱自乐,普及京剧,更要做提高工作,培养优秀票友人才。于是,陈小燕走出校门,利用业余时间,深入文化馆,各大票房,教戏传艺。


上海市黄浦区文化馆京剧之友社是一个以培养青年为主的京剧社团,陈小燕在这个社里担任顾问,收了好多票友学生,在文化馆开课授艺:从跑圆场,练水袖,发声咬字开始,到说戏教戏。陈小燕教票友学戏也极为严格,授课认真细致,不厌其烦,一招一式,十分到位。陈小燕不仅每周到文化馆教戏,还在下班后,叫学生到戏校去练功,星期日就叫学生到自己家中说戏……。


在陈小燕老师精心培育下,好几位学生都很快成长,成为票友中的尖子。青年李健,是同济医院一位医生,当时只有20多岁,酷爱京剧,1994年开始跟陈老师学习,经陈小燕手把手教,很快成为一位优秀的梅派青年票友,2006年,在第三届和平杯中国票友邀请赛中,以一出《红线盗盒》荣获“十大名票”称号,同时在第二届京剧电视大赛中,以《天女散花》夺得“金龙奖”。以后李健又在陈老师培养下,学会了《宇宙锋》等20多出梅派戏,1999年5月演出了专场,李健一晚演出《洛神》、《牡丹亭》(游园)、《贵妃醉酒》、《杨门女将》(探谷)四出不同风格梅派戏,轰动票界,这台戏也展示了陈小燕的教学成果。


陈小燕教票友学戏出成果名声大振,许多票友慕名向她学习。杭州邮电职工何旭军专门把陈老师请到杭州教戏。陈小燕不辞辛苦奔波于沪杭两地,倾心传艺。经一年多努力,1998年举办的第四届和平杯大赛中,何旭军以《杨门女将·探谷》一举夺魁,荣获“十大名票”称号。


以后,每届陈小燕都推荐和辅导优秀的票友参赛“和平杯”,而且都有好的成果,荣获“十大名票”的还有第五届康志强《黛玉葬花》,第六届季莉芝《红霓关》,第十届吴似雯《海港》、方林飞《春秋配》,加上第一届的张育文《拾玉镯》,共有7位,另外获“双十佳票友”称号的学生有毛建丽、张顺娣、倪俊伟等多人。陈小燕情怀“和平杯”,卓越的教学成果受到各方称赞,陈小燕也被誉为和平杯的“金牌教师”。


陈小燕之所以在“和平杯”大赛中能让学生出成绩,一是她会教戏,学生底子打得扎实;二是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特点,选出不同的剧目,从得奖剧目中可看到,有唱功戏《黛玉葬花》,有文武并重的《探谷》《红霓关》,还有现代戏《海港》等;三是她教学认真、服务到位,每次比赛,陈老师从选剧目开始,到教戏、排戏,一直到找服装、琴师,化妆、扮戏,都亲自过问,认认真真地抓。在火车上还见缝插针说戏,最后到比赛时台上把场……,真是倾注全省心血。陈小燕爱护学生,把票友学生当成子女,来家学习还留吃饭,学生台上演戏,她在侧幕边上端着水杯,做好后勤工作。


和平杯大赛中,陈小燕除了为旦角学生服务,还协助其他行当参赛票友排戏,协助领队做好组织工作,使黄浦区文化馆在那几年比赛中还夺得老生等行当多块金牌。


陈小燕为推进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的开展,培养京剧票友人才,立了大功,成了幕后英雄。


普及京剧  情怀校园

1998年,陈小燕退休了,仍被聘在戏校任教,时间宽松许多,可她却没有闲下来。她除了担任京昆之友社、大江京剧研究社、张派艺术研究会等京剧社团顾问,着力培养票友尖子,还深入到大中小学校校园宣传京剧、普及京剧,并作出了成绩。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辅导学生演出《樊江关》等剧,还为美国学生教唱《唱脸谱》,排演《水族舞》,受到欢迎。


从2002年开始至今,陈小燕一直在闵行区外国语实验中学,向师生传授京剧,学生换了好几批,陈老师一直在台上坚持。


在浦东牧羊神小校,陈小燕为四个班级100余位小学生连续教学辅导京剧整整八年,排演了《红灯记》、《沙家浜》、《别姬》、《甘露寺》等现代剧和传统戏,协助该校举办了三届牧羊神艺术节和校庆五周年、十周年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学生们演出的京剧受到称赞,其中《八仙过海》一剧还上了新区电视台。


陈小燕不仅向小学生普及京剧,还走进黄浦区老年大学向“老大学生”介绍京剧艺术。目前,她已75岁高龄,还担任上海老龄大学京剧教师。


陈老师业余京剧学生遍天下,有七八岁的孩子,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有海外美国、新家坡、日本等地的票友学生。


除了教戏,陈小燕还参加了由老干部、老红军、老艺术家组成的上海市百老讲师团,深入部队、社区、学校、企业、监狱……演讲授课,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发扬民族文化,陈小燕还获得过“百老功勋章”。


陈小燕退休后比在职更忙,奔波在舞台、排练场、校园、社区,不辞辛苦地普及京剧艺术,推进群众文化的开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奉献自己的一切!


陈小燕热爱京剧艺术,长期支持京剧票友活动,为振兴京剧、普及京剧做了大量工作,成绩卓越,为此推荐陈小燕为第二届中国京剧票友社会活动家。 


附:

陈小燕学生在和平杯大赛中获“十大名票”、“十佳票友”名单


十大名票:

第一届  张育文《拾玉镯》

第三届  李健《红线盗盒》

第四届  何旭军《杨门女将·探谷》

第五届  康志强《黛玉葬花》

第六届  季莉芝《红霓关》

第十届  吴似雯《海港》、方林飞《春秋配》


十佳票友:

第一届  毛建丽《断桥》

第二届  倪俊伟《春秋配》

第四届  康志强《生死恨》

第四届  毛建丽《红灯记》

第五届  王之颖《刘兰芝》

第九届  毛建丽《海港》

第十一届  张顺娣《痴梦》  (佚名)

【旧文回顾】和平杯的“金牌老师”--上海戏校陈小燕积极支持业余京剧活动的事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