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赚钱的方法,就是看钱往什么地方流?

2023-06-09 13:08 作者:bili_53790493147  | 我要投稿

《读懂中国金融》书评

主要内容

1. 系统介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从建国初期的单一人民银行体制,到银行业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创立,再到金融机构改革与金融市场建设,作者归纳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演变历程。

2. 深度剖析中国金融业现状与运行机制。作者系统介绍了中国金融机构的运作模式、资产配置、风险管理机制等,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 阐释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作者认为金融全球化使中国金融机构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但也带来了更多资金和技术输入的机会。中国金融业应积极应对,把握全球化机遇。

4. 剖析未来中国金融发展趋势。作者预测未来中国金融业将向多元化、国际化、智能化及绿色化发展。金融创新与科技将成为主要驱动力,监管会更注重系统性风险防范。

作者主要表达

1) 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呈现出漸进的历史逻辑;

2) 当前中国金融运行机制正处在转型期,还存在一定问题;

3) 金融全球化使中国金融机遇与挑战并存,应积极应对;

4) 未来中国金融发展将向创新、国际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方向转变; 

5) 金融监管应适应金融发展趋势,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所以,该书试图全面而深入地解读中国金融,剖析其机制与走向,提出关于金融发展的思考,为读者理解中国金融体系提供一个比较系统的框架。这是该书的主要表达意图与内容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具体经历了哪些阶段?

1. 单一银行体制阶段(1949-1978年)。建国初期,中国金融体系由人民银行独占,实行一级制。这一时期金融服务主要面向国有企业,以满足计划经济需要。

2. 银行业改革阶段(1979-1992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实行银行业分业改革,先后成立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专业银行。这标志着中国金融体制由一级制向二级制转变。

3. 证券市场初始阶段(1990-1997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相继成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标志着资本市场的形成。这一时期证券市场规模较小,主要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融资渠道。

4. 金融危机及金融改革重新启动(1997-2003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重新启动,先后推出了政策性银行改革、金融监管体系调整等举措,金融市场化进程加快。

5. 金融深化改革阶段(2003年至今)。中国金融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先后出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等,金融全面开放与市场化逐步实现。

所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单一银行体制到二级制转变,再到金融市场建设,最后实现全面开放与市场化的进程。这是一个渐进的改革过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金融机制日趋市场化、国际化与现代化。 

中国金融体制,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1.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stock市场、债券市场与期货市场将进一步协调发展,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更好地满足各类投资者和融资主体的需求。

2. 环球一体化金融中心。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开放将进一步推进,中国金融机构和市场将加强与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中国有望成为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和全球金融中心之一。

3. 金融高科技与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将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金融业务流程将加速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更加数字化,这将提高金融业效率和创新能力。

4.  policy与market相结合。未来中国金融体制的一大特点是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并存,政策性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政策性金融与市场化金融并行发展。这种体制可以满足金融对双重功能的需要。

5. 统一大监管。金融监管体制可能会向统一监管机构转变,政策性监管部门与银监会、证监会等机构有望进一步统合,形成統一的金融大监管体系,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控。

所以,总体来说,未来中国金融体制可能呈现出多层次市场体系、环球金融中心地位、高新技术与智能化、政策与市场结合、大监管等特征。这种体制旨在满足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双重需求,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这将有利于中国金融业的创新与竞争力提高

是更像美国,还是更像日本和德国呢?

1. 政策性金融的需求。中国仍有较大的政策性金融需求,用于满足经济战略转型与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而日本和德国的金融体系也兼顾政策性金融机制,这更符合中国国情。

2. 金融体制稳定性。中国注重金融体制的稳定性,偏好渐进式改革。而美国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激进,体制变化较大。日本和德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也较为稳健渐进,这更符合中国改革理念。

3. 对公 VS 对私。美国金融体系侧重对私金融,中国金融体系还会继续强调对公金融比重。日本和德国的金融体系也更加兼顾对公金融,这点上更贴近中国。 

4. 监管模式。美国金融监管相对分散,而中国未来有望形成较为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日本和德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也较为统一和集中,这种模式更契合中国监管理念。

5. 金融开放度。中国金融开放程度会较为渐进,而非直接全面开放。日本和德国的金融开放进程也较为渐进,这种更为稳妥的开放路径更贴近中国改革思路。

但是,中国未来金融体制的某些方面也会借鉴美国模式,比如金融创新机制和金融产品创设。总的来说,中国未来金融体制发展可能介于美欧日德两种模式之间,既会借鉴美国金融创新理念,也会借鉴日德渐进稳健的改革路径,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金融体制框架。


最赚钱的方法,就是看钱往什么地方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