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稿】孤星字体解析——太空时代的字体往事
这篇文章是视频BV1fo4y1g73K的文字稿。
因为这次视频中做了字幕,所以文字稿一致没单独发。但最近有朋友想快速回看视频中提到的知识细节,所以还是单独发出来了。

PART 1 - 引入
时隔一年,明日方舟的活动再次将舞台给到了哥伦比亚和莱茵生命。这次的活动整体基调定调于上一世纪50-70年代,围绕未来主义、太空探索、太空竞赛而发散开的主题。我们这期视频将从此次活动的美术设计出发,继续聚焦字体知识。

PART 2 - Helvetica
在上一期视频中,我们有了解过无衬线体类型下的两大细分:几何主义无衬线体,和人文主义无衬线体。而除此以外通常还有另两个细分:对早期观感相对怪异的无衬线体进行概括的“怪诞体”;以及它的改良版本“过渡体”。
而在无衬线体大类中,拥有和Futura平起平坐的顶级声量的Helvetica正是一种“过渡体”。此次的PV中也有大量出现这一字体。

过渡体的特征及适用情景了解起来并不那么直观,但Helvetica这款字体的特性却极其清晰——透明。透明是指它在风格上不具有任何倾向性,使得文字可以效忠于它本身的含义。

Helvetica与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或称瑞士风格具有强绑定。这一风格强调淡化装饰性,避开主观的具象意象;强调清晰可读、简单又客观的文字。生逢其时的Helvetica直接走进了这一风格的设计语言的核心。

虽然并不能归入人文主义字体阵营,但是Helvetica在于文字识别性上的表现并不算差。苹果公司在iOS与OS X中都选择过它作为界面字体。在上期视频中提到过,莱茵生命和苹果很像,都擅长运用简洁、利落的设计调性,以塑造自己高效、自信的尖端科技定位。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曾经长期使用Helvetica,为此次PV中使用这款字体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PART 3 - Avant Garde
在上一期视频中,我们有了解过几何主义无衬线体这一分类。而在这一次官方PV中,我们再次见到了这一分类的另一款字体,它的名字叫做Avant Garde,意为“先锋派”。

它原本用于1968年首次发行的杂志《先锋派》的标志设计,由美国的平面美术大师Herb Lubalin创作。通常而言,无论手写体或是印刷体,都只会对小写字母做组合设计。而Avant Garde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对大写字母尝试了组合与联结设计。

一经发布后,Lubalin很快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同行们的邮件和电话:求字体。2年后的1970年,该字体补全了字母表,正式发布。
Avant Garde一词本来就是先锋派的意思,饱含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未来的畅想;而这款字体诞生的年份也与太空时代蓬勃发展的时期所吻合。因此为孤星选择这款字体确实合适。但遗憾的是在具体应用上还不够严谨。
为了让字母间能根据不同情形紧密结合,Avant Garde为单个字母提供了多种造型设计。


但在此次的活动标题上,A取用了右倾的字形,导致字母R和A之间的空隙过大,文本“LONE TRAIL”被误读。

其实在字体发布之初就常有出现类似的误用和滥用了。作者也认为当时的应用状况不能满足他本来发布字体的意愿,甚至一度想专门撰写一份使用说明书。最终Lubalin以奥迪福克斯用Avant Garde制作的一系列广告来作为正面教材,发声指导其他创作者如何正确、合理使用这款字体。
Part 3.5
除此以外,泰拉的哥伦比亚使用几何主义无衬线体这一细分还有一项特殊加成。
我们都知道哥伦比亚对应现实世界中的美国。美国的历史不够悠久,文化内容缺乏时代的跨度。受其影响,美国城市街头的铭牌、店招、广告中,文字设计大都没有经过设计师的专业字形设计,而是由制作的工匠直接完成。工匠们的造型又受尺规工具和习惯所限,不谋而合地呈现出了大量尺规作图的痕迹——没错,这正是几何主义无衬线体的特征。

千禧年诞生的Gotham字体正是对这一特征的提炼。Gotham即是“哥谭”,是纽约的别称。换作中文语境,这款字体可能就是“京城街头体”,或是“不夜城招牌体”。

复习过这类字体的设计语言后,我们不难发现,有一处设计错误出现在四周年的标志中。上期视频中我们分析过,这类字体是将线条语言对应到直线或正圆弧上,来制造曲线和直线的激烈冲突。因此压缩字符的长宽比将直接导致正圆弧丧失,进而破坏几何主义设计语言的核心。如果基于其它设计目的需要相对扁的字形,完全可以使用其它字体,或者对压扁后丢失的细节寓意修复。
PART 4 - Ending
借着四周年和“孤星”活动,我们的视频团队得以更新出这一期DLC,将上期视频不便编排进的Helvetica相关内容呈现出来,也分享了更多关于几何主义无衬线体的知识。而经过这两期视频,关于西文无衬线体的分类的大略知识也接触得差不多了。感谢各位的观看。我们仍然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任何见解,也希望每一位观众都能带着收获离开播放页。再会。

补充语
视频 / 文字稿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一个对明日方舟官方设计细节的批评。关于这点在视频发布后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很多观众表示不能接受这一批评,设计师可能有自己的逻辑和目的。我对此的态度已在视频评论区做过回复,希望在这里就不再探讨了。
未来我还将在一段时间从事平面设计科普,我想要做到的是帮助业余设计爱好者、初级平面设计师或准设计群体可以获取到实质性的提升,当前网络平台流行的表演型设计和设计营销号的内容都是我唾弃的,我也不想自己的内容变成他们的样子。除此以外,我心目中仍然认可明日方舟这款游戏大幅度提升了游戏圈的美术标准。即便挑刺,我也是衷心希望这款游戏可以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