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老字号
倚邦,古称威山,明末清初时为古六大茶山之一。其地处古六大茶山的最北端,与易武茶山隔江相望,两地直线距离仅20余公里,但至今却没有公路相通。历史上,倚邦茶山是茶商、茶农和茶工生产、加工和集散茶叶的重要场所。清末以来,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倚邦茶山逐渐没落,茶园逐渐荒芜,生产逐渐停滞。

近年来,随着普洱茶的“复兴”,云南省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普洱茶产区的开发力度。1998年,思茅地区行署恢复了普洱茶乡老字号。一批倚邦古茶树得到了保护,一些老茶园得到了恢复和开发,倚邦茶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谭方成老人是倚邦茶山最后的老人。1998年,谭先生在易武经营的茶庄因经营不善倒闭,他变卖掉易武的茶庄后携家眷回到倚邦老家。此时,倚邦老家已没有他们的栖身之地了。无奈之下,他们只有在荒芜的倚邦茶山上开垦出3亩多地种上茶叶以维持生计。后来,他们用开荒得的1000多棵茶树育起了“谭家茶”。2002年,“谭家茶”正式进入市场销售,当年销售额达6万多元。以后,每年的销售额都在不断提高。目前,“谭家茶”已有300多亩的规模,谭先生又建起了茶叶初制所。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谭先生还办起了为恢复倚邦茶区生产的手拉手希望小学。

与谭先生一样有着“恢复倚邦茶区生产梦”的还有当地政府。2003年,宁洱县人民政府为恢复倚邦茶区生产,投资173万元完成了倚邦村至猫耳朵茶园路面硬化工程和茶叶精深加工厂的建设。
如今,走进倚邦猫耳朵茶园你会看到,一行行修剪整齐的古茶树正在吐着新绿。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些古茶树是1998年从老茶树上取枝培育而成的,猫耳石旁的这棵小叶大树就是“猫耳朵叶”母树。当地人讲,喝了用“猫耳朵叶”制作的茶后,大碗里的普洱茶喝起来味道更浓。
为恢复倚邦茶区的生产,思茅市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于2001年和2002年分别在黎明和糯扎渡“高选认定单株”。目前,思茅市农业局已把“倚邦”作为商标进行注册。

据了解,近年来,思茅市为恢复倚邦茶区的生产已做了大量工作。投资近百万元修复了龙血树至古老村、古老村至大叶茶石踏、大叶茶至雷家寨子等3条3公里的茶马古道;投资50万元开发建设了雷家寨生态茶园;投资20万元建成了采摘古茶树园;投资56万元建成137亩新式茶园;投资216万元建成了8700亩生态茶园;投资10万余元对原始森林中腐烂变质的“龙劈”进行了砍劈抚育;投资6万余元对4000余亩原始森林进行了砍杂、刀抚;由思茅市财政担保贷款25万余元供应农资更新了15个农户的家具和生活用品;由思茅市农业局提供技术由农民筹资投工建成沼气池16口;筹资7.5万元建成洗澡室一所;投资3万余元建成了卫生路;由宁洱县农工贸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初制所;投资4万余元建成水池13个;投资1万余元建成了公厕一处;由宁洱县教育局投资3万余元建成了球场。
为提高知名度,思茅市于2003年9月举办了“中国普洱茶叶节‘思茅’倚邦‘茶祖孔明号’万人品茗活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都曾报道过倚邦。
目前,倚邦村有近40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上百年的古茶树。全村有古茶园3282亩,每年产出干毛茶150多吨,可制出优质普洱茶5吨左右。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普洱茶认识的提高倚邦茶区的恢复生产正在悄然改变着当地农民的观念和生产方式。
以前,倚邦茶区大部分农民都只能靠卖毛茶维持生计,而现在他们开始重视采摘古茶树茶叶,用这种茶叶生产的普洱茶每公斤能卖到300多元。2003年,倚邦茶区采摘古茶树茶叶卖了4吨多。
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2002年,倚邦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860元,2003年增加到1200多元,2004年增加到1500多元。今年,仅前4个月,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已达800多元。
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还促进了当地农民对生态保护和古茶树的保护意识。以前,为增加茶园面积,当地农民对古茶树缺乏保护意识,大量砍伐古茶树。现在,随着古茶树的价值日益凸显,当地农民开始重视保护古茶树。

目前,倚邦村已建成了生态茶园8700亩,建设沼气池16口,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3盏,使茶叶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倚邦村谭家寨村民小组的“谭家茶”获得有机茶园转换认证,谭先生也成为倚邦第一个开发有机茶的人。
为提高茶叶品质,思茅市和宁洱县还加大了对茶叶技术培训力度。仅今年1月至4月,思茅市就举办茶叶技术培训2期,培训农民800人;宁洱县也举办茶叶技术培训3期,培训农民150人。
随着倚邦茶区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知名度的提高,思茅市把开发倚邦茶区列为了今后几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思茅市有关领导表示:“要把倚邦打造成普洱茶的原料基地、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普洱茶销售集散地。”
据了解,为开发倚邦茶区,思茅市计划投资173万元建成高优生态茶园1万亩、无公害茶园1万亩、有机茶园1万亩;投资150万元建成初制所5个;投资56万元建成精制茶厂1个;投资375万元建成“茶马古道”观光旅游线;投资80万元建成纯净水厂一个;投资369万元建成大叶种茶苗圃;投资466.9万元建成联户沼气池50口;投资216万元建成改灶节柴设备;投资96万元建成易武乡至倚邦镇弹石路面;投资237.6万元建成县乡主干线路面的柏油路面;投资125.5万元建成农村村组路面硬化;投资375万元建成大叶种茶苗圃;投资466.9万元建成联户沼气池50口;投资216万元建成改灶节柴设备;投资96万元建成易武乡至倚邦镇弹石路面;投资237.6万元建成县乡主干线路面的柏油路面;投资125.5万元建成农村村组路面硬化;投资697.4万元建成水浇地工程;投资735.7万元建成农村人畜引水工程;投资324.7万元建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据了解,目前倚邦村已有近40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全村有古茶园3282亩,每年产出干毛茶150多吨,可制出优质普洱茶5吨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普洱茶认识的提高,倚邦村的“谭家茶”正在成为人们争相品尝的佳茗。
七象茶业起源于金庸《天龙八部》中,段誉遇见神仙姐姐的云南无量山,无量山为云岭山系,东临把边江,西靠澜沧江;七象的祖辈世代生活在无量山“双江畔”,依托滇藏茶马古道,以传统种茶、采茶、制茶、运茶(马帮汉子)、售茶的古法讨生活;茶,深深的融入了“无量山”族人的血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七象茶业,↓↓私老喵说茶,享茶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