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风吹幡动

2023-08-12 09:15 作者:羽心萦  | 我要投稿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有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之说,所以很多修行人对此避而不谈,这是对不见他人过的误解;而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是修道人能够站在对方立场,换象思维,能够理解对方。

故事如下:惠能流浪到广州法性寺,听见一僧道“风吹幡动”,又听一僧说“幡动而知风吹”,惠能却道:“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法性寺法师印宗闻得这番妙论,当即与他攀谈,得知其即大名在外、耳闻已久的惠能,就请高僧为他剃度,完成出家仪式,并恭请其正式即位禅宗六祖。

风吹幡动,不离风、不离幡、不离心。若离风则幡不曾动,若离幡则不见风动,若离心则不知何为动。

若离风与幡则心凭什么动,若离风与心则谁说幡动,若离幡与心则风吹向谁家?悟者谓一切从心起,心不起则一切不起,心不动则一切不动,故说心动,亦为悟语。见物相状者看物静相、动相,幡不静故说幡动,亦为通俗表相说。研究功用者,研究幡为何动,察知由风在吹,无风吹则不动故说风在动,亦为原因追究说。

按照 《金刚经》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风吹幡动,禅宗公案就是参悟处理事物的认同理念---84000法门皆可成佛,在实际生活中化解分歧达成共识的运用方法.

是风动,是幡动,同是仁者心动.

在佛教,有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之说,所以很多修行人对此避而不谈,这是对不见他人过的误解.

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是修道人能够站在对方立场,换象思维,能够理解对方.

-《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译文:

《坛经》中记载:“当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诤论不已。惠能上前说:‘你们辩论不休的原因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你们作为修行人的心在躁动,心不清净啊!”(直指人心)

可以想象:当时的辩论情景,一定是诤论的面红耳赤!(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一定还有辅助性语言被省略)而坛经记载的体裁采用大雅方式,使后人难以理解,便成为佛教公案。

风吹幡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