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F女权运动

2023-02-04 20:52 作者:宇文红星  | 我要投稿

女权运动(feminism)

  女权运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地位,是一个有争论的主题。一方面,可以认为女权运动——被看作是争取同男人具有同等权力的运动——从本质上来说是自由主义和启蒙运动的一部分,很少受惠于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人们又一直认为把妇女从压迫和剥削中解放出来只有作为人类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才能实现,而人类的解放只在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做到。   从历史的角度确定女权运动的不同趋势,无疑是正确的。在英国和美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是旨在使妇女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机会的民主、自由的女权运动。在19世纪,这一任务虽主要是扫除教育和职业的障碍,但这些改良运动背后的动力却往往很有战斗性。这种争取“平等权利”的战斗精神随着20世纪初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激烈斗争而达到了高潮。争取“平等权利”的女权运动的最低的胜利,是英国实行了关于同工同酬和消灭性别歧视的立法,美国也实行了相应的立法,以及目前正在争取的在社会政策、就业等等方面的许多改革。   女权运动的第二个主要传统,可以说在性质上具有更大程度的“分立主义”的倾向。女权主义者的各种乌托邦著述常常描绘妇女的社会,在那里男人特有的那些所谓凶暴、好斗、等级森严和独断专行的特征不存在了。女权主义思想的这一趋势往往对男性的蛮横行为的改善持悲观的态度,倾向于建立女性社团和加强妇女彼此之间的联系。从历史上看,这一传统往往包含着以感情而不是以性爱来处理妇女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这一点上也像在其它方面一样,当代的分离主义倾向的女权运动的后继者们较少采取调和和温雅的立场。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英国和美国所形成的当代的妇女解放运动(以费尔斯通和米列特这样的早期典范著述为代表)从对男性的蛮横(肉体的和精神的)和对男性的权力(经济的、政治的和军事上的)不妥协的批判中,收到了政治效果。许多女权主义者都认为男性统治(父权制)是主要的社会鸿沟,比阶级或种族的划分更为要紧。   女权运动的第三个趋势,是把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同比较广泛的社会主义前景和政治联结在一起。指出下述这一事实是重要的,即当代英国的女权运动在政治上所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传统的影响,要少于受空想社会主义、自由意志论、毛主义、反殖民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比如,“提高觉悟”这一女权运动的主要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法农和毛泽东。这些特殊的社会主义传统认真地对待意识形态、觉悟和文化革命的问题,并不是偶然的。   那末女权运动在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地位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有多少解释,就有多少种答案。女权运动同正义、平等主义以及人的自身实现的精神是一致的,而这在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就可以找到。要了解《资本论》中的成熟马克思在其详尽探讨资本主义赖以为基础的原动力时如何为考察性的问题留有余地,是比较困难的。一般说来,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去解释马克思往往比从反人道主义的角度去解释,更能符合女权运动的需要。然而,近年来,阿尔都塞的追随者们却竭力从反人道主义的观点出发来论证,可以把妇女受压迫理解为出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力再生产(通过家庭)的需要和社会的生产关系的需要。这些论证并不十分令人信服,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企图把显然存在于一切已知生产方式中的(压迫妇女)现象看作是作为一种制度的资本主义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的和女权主义的思想与政治实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马克思本人在自己的作品中就很少提倡女权运动。然而,恩格斯除了对家庭作了有巨大影响力的分析之外,在他的一生中始终对女权运动采取比较赞同的态度。虽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常常把女权运动看作是某些背离革命道路的“资产阶级偏向”之一,而女权主义者也往往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愿优先考虑性平等的问题,但毫无疑问相互同情和合作的基础已存在了一段时间。除了女权主义思想本身之外,没有任何分析妇女受压迫的批判传统可以与一个接一个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这一问题所表示的深切关注相比了。特别是列宁、托洛茨基和倍倍尔。他们在这方面都是依赖恩格斯的著作的。那些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其政策始终把解放妇女运动的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即使在苏联,虽然许多批评家认为它在妇女的问题上不象古巴这样新近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么彻底,但那里在的妇女地位同邻近的国家相比仍然要好得多(如果拿苏联的中亚同邻近的国家如同伊朗相比,这种情况就十分明显)。   共产主义运动中争取男女平等的历史,可以通过像克拉拉·蔡特金和亚历山德拉·柯伦泰这样一些妇女的传记来探究。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政权,虽基本上没有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去批判压迫的人身关系和家庭关系,但他们却努力改善妇女的物质条件,并制订了大量的改革立法和政策。当然,可以证明男女平等主义在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纲领中所受到的重视,比那些新近以这种或那种宗教的原教旨主义为基础的政权所奉行的纲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要多(参看

家务劳动

条目)。                (MB)

参考书目

① 奥地弗·班克斯:《女权运动面面观》,1981年英文版。 ② 舒拉密斯·费尔斯通:《性的辩证法》,1970年英文版。 ③ 凯特·米列特:《性的政治学》,1971年英文版。 ④ 朱丽叶·米歇尔:“妇女和平等”载朱·米歇尔和A.奥克莱合编:《妇女的是与非》,1976年英文版。 ⑤ 希拉·罗伯瑟姆:《妇女、反抗和革命》,1974年英文版。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F女权运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