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兼听则明!音箱监听 vs 耳机监听

2021-09-27 09:06 作者:造音星球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Tweak Tone Labs录音棚的张步若,很高兴在AOA与大家交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经验技巧,以及一些音频小知识!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监听的一系列话题,因为对于音频工作者来说,监听是决定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就先来聊聊音箱监听与耳机监听的差别和各自的优缺点。


TTL录音棚MRA混音间监听音箱:ATC SCM150ASL Pro(上)PMC TwoTwo.5(下)


音箱和耳机是大家最常用的监听工具。很多初学者最开始都是使用耳机监听,因为耳机买得起,又不扰民,非常适合学生。但是,有经验的前辈又经常会劝诫大家不要使用耳机混音,那么用耳机和音箱监听时的差别是什么呢?


声场


正确摆放的音箱能重放一个完整而立体的声场,在听音者前方展开。听音者可以听到声像的左右和声场宽度,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反映纵向的深度,即听感的远近。听到宽度和深度对于音乐制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要把音乐中的每一个元素放在声场中的位置上。

在这个方面,耳机因为是佩戴在耳朵上,它会呈现出“头中效应”,也就是说,当你戴耳机时,声场信息只会出现在你的两耳之间的连线上,所以听不出纵深感。另外,当你加大混响的时候,它不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是会在你脑中慢慢“融化”,所以对混响的判断也会有一定影响。

耳机听音还会造成声像感知的偏差。因为戴耳机时,左声道的声音只会进入左耳朵。而用音箱时,左声道的声音会进入左耳和右耳,并伴随着时间差、强度差、频率差,还有不同的房间反射声,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判定声音的位置。缺少了这些因素让耳机听到的声像比较“假”,也会比用音箱感觉更宽一些。


耳机和音箱听音差别


低频


除了声场的反映,音箱重放的另一个优势是会让我们的身体感受到低频的冲击。这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地感受音乐。但是在耳机上,就算它的低频下潜再好,再怎么提升低频,都无法得到音箱的低频冲击身体的效果。


目前也有一些产品,比如SUBPAC,用“穿戴式低音炮”的方法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我认为它更适合在现场演出时配合耳返使用,而在音乐制作的过程中,还是需要用音箱来重放低频,才能得到更为自然和真实的感受。


Billie Eillish与Finneas在现场演出时使用SUBPAC


因为上面这两点,很多老师都推荐初学者一定要用音箱听东西和混音,就是为了让大家在一开始就对音乐的声场和能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防止大家走弯路。


但是,


用音箱监听一定比用耳机好吗?


不一定。因为音箱的重放效果,和它所在的房间、位置,都是直接相关的。你可以买世界上最好、最贵的音箱,但是放在声学很糟糕的房间,出来的声音也不一定会好。耳机在这方面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耳机不受到房间的影响。你在任何地方使用耳机,重放效果都是一样的。

在没有良好的音箱监听条件时,我们也完全可以直接用耳机来工作。当你用耳机的时候,注意以上所述的这些内容,在足够熟悉你自己耳机的情况下,你完全可以做出很好的作品。当然,等到有条件时,去监听环境良好的棚里,在音箱上检查一下是最保险的。


耳机选择:开放式还是封闭式?


这主要取决于耳机的应用场景。封闭式耳机能有效隔音、防止漏音。在录音时,歌手和乐手带的耳机是封闭式的,可以防止节拍器的声音串到话筒中。在嘈杂的环境中监听,比如演出现场,又比如在火车上,封闭式耳机也可以有效隔绝外界的噪音。


但是,由于封闭的构造,封闭式耳机在的频率响应更难达到均匀,声染色会比开放式更多一些,而且佩戴时间久了,人耳也更容易产生疲劳。


开放式耳机刚好与封闭式的特点完全相反。开放式耳机的频率响应更好,听感更自然,人耳也不容易疲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混音用的耳机和用来欣赏音乐的HiFi耳机使用开放式的设计。


开放式HiFi耳机:Hifiman HE1000(左)封闭式耳机:Sony MDR 7506(右)


但是,开放式耳机完全没有隔音和防漏音效果,耳机向内外辐射的声音基本一样大,你在听什么,外界也能听得一清二楚。对外界的噪音也完全没有遮挡作用,导致开放式耳机在嘈杂的环境下基本无法使用。


还有的耳机是半开放式或者半封闭式的,其实就是在开放式和封闭式耳机之间取一个平衡,同时具有两种设计的优缺点。如果你的应用场景很多,但是不想配备两款耳机的时候,这样的耳机就是不错的选择了。



随着音频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自己的家中制作音乐。不管是这样的“卧室音乐人”,还是音频音频爱好者、学生,往往都不甘止步于耳机,都想拥有一对监听音箱。


但是,即使拥有了监听音箱,大多也是要放在自己家中、出租屋、或者宿舍这种声学环境很糟糕的小房间中,而且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办法对房间进行像样的声学处理。在我的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会聊一聊在糟糕的声学环境下,如何打造最为合理的监听方案!



本文作者:张步若

录音师、混音师、母带工程师、北京Tweak Tone Labs录音棚总工程师。

*欢迎原创投稿,详情请联系本号后台;

*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完全代表本号立场,仅供参考交流学习;

*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处理。


兼听则明!音箱监听 vs 耳机监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