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学生自沙率高!孩子是哪里来的自沙勇气

2020-06-10 10:03 作者:悠远-alta  | 我要投稿

有两名小学的女生在教室里服下农药后,留遗言“死了怪数学老师”一事,震惊到了未老师,也令未老师沉思了良久。于24日放学后,安徽省阜南二小,有两名分别叫小梦和周周的六年级6班女生。她们在另外两名同学的注视下,于教室里服下剧毒农药敌敌畏。周周写:“如果我死了,就怪数学老师,请警察叔叔将她抓走。”小梦写:“我好累,她们都不理解我,... ”

而自杀的缘由,是其对数学老师安排座位与补课等行为不满,并表示导火索是数学老师多次催缴补课费,让自己很没面子。好在小梦与周周及时送到医院抢救及时,没有造成悲剧。而该学校的当事老师与校长分别受到处分,两名服农药的小学生已经转学。

是什么让年仅十岁出头的孩子们,有了面对死亡的勇气?

又是什么将孩子们都推向绝望的深渊,让她们愿意将以死亡来作为报复?

中国学生自杀率全国第一

其实我们做到防患于未然并不难,及时在悬崖边搭把手,才能不留遗憾。

青春期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而自杀多发于青春期中期——13至16岁,大致对应初中阶段。

下面有一组血淋淋的数据:

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高校约有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15%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需要学校、亲友进行疏导;3.5%有心理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1.5%有精神病,失去自制能力,分不清现实与幻觉。

▲以上数据来源——北医儿童发展中心

更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而中国每年自杀人数达60万。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代表的是鲜活的生命,也代表着一个家庭的不幸。

面对这样的数据,有很多家长都表示有疑问:为了孩子、家庭、未来在外面努力奋斗的我们,比他们辛苦多了!他们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年前在湖南衡阳市,祁东县的祁东二中一学生跳楼死亡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于2019年1月27日中午放学后,回家同其母亲和亲哥哥12:35在家吃完中餐后离开租住的房子,随即从其租住的房子的楼顶跳下身亡。

意外的具体原因不详!据现场初步了解,可能是这次期末统考考得不够理想,他母亲责骂了他,当时,他读大学的哥哥也在劝他,说一次没考好不要紧。

这个男孩平时的成绩都在全校前100名左右,这次统考到了270名,可能是心理压力太大了,导致走向了极端。


但在街坊四邻的口耳相传中,情况却好像并非如此。

当事男生性格较为内敛,平时不爱说话。在该学生自杀前,吃饭期间,出言责骂他的,正是大学放假归来的哥哥,母亲在一旁,似乎也未曾劝解开导。而他哪怕被责骂,也未言语半句,只是继续吃着饭。在自杀前,家长同学等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而大家大都将他自杀的原因归咎于他自身:“他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他没有为他父母着想过,不曾感恩养育之恩,太不懂事!”令人难过的是,祁东县的很多家长对此事都抱着以上看法。未老师看见了这样的言论以后,心里一阵发凉。

而由始至终,几乎没有人在除了当事人本身去思考这件事,譬如家庭教育亦或是外界原因等等东窗事发,大家都只看见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未去思考骆驼先前的遭遇。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导致了现在的孩子都显得如此脆弱。

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如此丰富的今天,孩子们怎么会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究竟是怎样的问题,促成了学生的高自杀率?

学习的压力、关爱的缺失、成长环境的恶劣、生命教育的缺乏、心理疏导的缺失等,都有可能让孩子“命悬一线”。

其中,未老师认为最为关键的,应当属心理疏导。而从心理学上来说,孩子出了问题,最该先反省的,其实是大人。

自杀与心理疾病两者脱不了干系。选择自杀的人,心理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疾病。

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代的父母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上,从而很少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阶段:动机的形成。个别学生在遇到挫折或打击时,为逃避现实,将自杀作为寻求解脱的手段。


第二阶段:心理矛盾冲突。自杀动机产生后,求生的本能可能使自杀者陷入一种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难以最终作出自杀决定。

第三阶段:平静阶段。自杀者认为自己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为生与死的选择而苦恼,甚至表现出各方面的平静。目的可能是为了摆脱旁人对其自杀行为的阻碍和干预。 

作为家长的我们,该为成长中的孩子们做到哪些努力,从而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呢?

青少年的许多心理问题并不是进入青春期后才突然的许多心理问题并不是进入青春期后才突然爆发的,其实有很多问题在从童年时就埋下了阴影。

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周边的批评和生活中的挫折,提高抗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健全人格。

做到少批评,多关心,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当孩子犯错,不要一昧的指责。这样单一且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会非常大。

家校应当做到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遇到问题以疏导为主,不要采取冷漠或粗暴的方式。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比如被尊重、被认可、被关注、被赏识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

大家都认为心理疾病离孩子们很远,但近年来发生的悲剧不减反增,如此真切的教训,我们都应该重点注意。

是啊,如果能在阳光下绽放,我想谁也不愿在黑夜里枯萎。

中国学生自沙率高!孩子是哪里来的自沙勇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