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污水来源
要知道福岛核污水的来源,必须更进一步了解福岛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地震发生后,引起海啸,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无法供电,而无法供电也就意味着无法通过电力设备(循环水泵)向反应堆内部和核燃料储存池供水以便带走热量,使其中的核燃料无法冷却,这导致的后果便是福岛第一核电站1、2、3号机的核反应堆堆芯的冷却用水因被核燃料加热沸腾,水位不断下降。最后,核燃料露出水面,导致核燃料融化,即堆芯熔毁
堆芯熔毁(英语:meltdown):又称为核熔毁或熔毁,是核反应堆因无法及时冷却而熔化造成的损毁。堆芯熔毁后可引发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外泄,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
为了冷却核燃料,东电直接向堆芯注入淡水,淡水不够后又在政府的指示下注入海水
由此可以知道福岛核污水的来源有两类:
1.直接向堆芯注入的水和发射性物质接触产生
2.事故导致的大量辐射物质泄漏到周边环境中与水接触产生,为了防止辐射物质扩散而采取某些方式产生
注:
堆芯熔毁后,堆芯也能依然继续反应,而只要继续反应就需要直接向其注水冷却,这就必然会源源不断产生核污水
截止到现在(2023年9月3日)仍然不清楚福岛核电站堆芯情况,若在继续反应,那么向其直接注水冷却是必然的,这意味着东京电力公司所说的向大海连续排放30年并不可信(实际在8月26日东京电力公司已经承认没有具体计划)

参考:
福岛核电站事故(知乎,作者闻岩)
起底东京电力公司处理核事故 “黑历史”(环球时报)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