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Strv2000坦克,没能实现的瑞典血统主战坦克

瑞典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备独立研发坦克能力的国家(至少曾经具备),其研发的无炮塔S坦克对军迷朋友来说一定不会陌生,不过瑞典并没有一直坚持这一设计风格,最后还是向现实妥协购买了豹2主战坦克,但话又说回来,瑞典自己的坦克工业就没有尝试设计一款S坦克的继任者吗?答案是有的,那就是Strv 2000坦克项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左右瑞典打算挑选下一代主战坦克,坦克并不一定是国产,从国外直接购买或者得到许可自行生产也是可以的,瑞典本国工业也提出了几种Strv 2000主战坦克的设想,今天我们来介绍这几款坦克里最接近成功的T140/40。
坦克在主武器的选择上有一点争议,在当时欧美新一代主战坦克纷纷选择了120毫米口径,瑞典一开始也认同120毫米滑膛炮的威力,不过或许是为了让自己的坦克拥有火力上的优势,随后决定改为140毫米口径坦克炮,理论上它将比120毫米口径滑膛炮提高25%~50%的穿甲能力。

更大口径主炮有优点也有缺点,更大尺寸的炮弹意味着载弹量下降,只有29发弹药,并且车内必须上装弹机,否则无法保证装填速度。更少的主炮弹药也意味着车组需要对每一发炮弹精打细算,毕竟考虑到烟雾弹、穿甲弹、高爆弹等不同的细分弹种,每一款能分到的份额就少了。
为了保证火力输出,坦克辅助武器计划安装一门40毫米机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它们可以替代主炮攻击一些软目标或者轻装甲目标,节约主炮弹药消耗,其中机炮备弹148发。从T140/40模型来看,机炮和一挺机枪一起安装在主炮的左侧,可以独立俯仰。坦克上还有照明弹发射器,可以在夜间照亮目标。

在防护方面要求坦克拥有低矮的外形和出色的防护能力,除了给坦克设计一个低矮的外形,在装甲的布置上采用基础装甲加附加装甲的办法,在主装甲外安装额外的附加装甲板,附加装甲板受损后可以快速更换。附加的装甲板是坦克防御的重点,它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瑞典在1989年对复合装甲进行了研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坦克可能会用上新的复合装甲,坦克的正面装甲在面对穿甲弹时等效于800毫米厚钢装甲。
在动力上,坦克的发动机被安装在车体前部,可以增加坦克正面防御提高成员的存活率。按照瑞典的要求,更大口径的主炮加上厚重的装甲,整辆坦克的重量肯定不会低,战斗重量预计52吨,所以需要安装1500马力的发动机。按照瑞典一贯的操作,坦克的越野机动能力是重点考虑对象,这是本国地形所需,只是这么重的坦克肯定指望不上它具备两栖能力了。

T140/40坦克采用3人车组,他们均位于坦克的右侧位置,驾驶员在车体内,车长和炮手位于炮塔内,炮手在前,车长在后。
在整个Strv 2000坦克项目中,只有T140/40走得最远做了等比例模型,其他几款如安装120毫米炮的T120B等连模型都没有。当瑞典接触到了外国新一代坦克后,意识到本国搞的Strv 2000坦克项目在很多方面有所不足,设计本身复杂昂贵,如140毫米主炮还需要重新研发,最终瑞典放弃了整个项目,转而向国外购买成品。

Strv 2000坦克项目之T140/40坦克,估计战斗重量52吨,车长10.2米,宽3.7米,高2.26米,动力为一台MTU 883 12缸柴油机,最大行驶速度70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5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