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品到货币是一场惊险的跳跃
和家人去农贸市场买菜,在一个老奶奶的摊前驻足。她卖的柚子估计是自己家树上结的,卖相不是很好,开价2元一个。
这里让我想到网上常说的: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障碍是商品率低,标准率低。拼多多的母公司“上海寻梦科技”曾经拿了国家脱贫攻坚的奖项,因为帮助农产品上行。鉴于这个理由,在上面购买了百亿补贴并且标记“品牌”的苹果,宣传页面的苹果真是非常漂亮,而且价格也比外面超市便宜。然而拆开快递,这完全就不一样嘛。
首先包装的保护不到位,磕磕碰碰导致苹果受伤。另外苹果的上色非常不均匀,十来个只有两三个的卖相有外面超市的水平,大部分是红绿不一的。然后找到客服争取补偿,同时安慰自己“一分钱一分货”。
再说买柚子,砍价150%要求5角/个,老奶奶虽然很不情愿但也只能争取到6角,最后还是成交。
拼多多里店铺客服爽快补偿,实际生活中摊主不情愿成交,本质还是完成了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跳跃。卖不出去收不回钱,商品就啥也不是。客服当然可以不补偿,但是我要退货,更是啥也得不到。老奶奶当然可以不卖,但是下一次柚子变成货币的机会还不知道在哪里。
结合两个例子,可以更深刻理解《资本论》中小小的一句话。

原发布时间:2023-02-08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