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之盟,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六)
金匮之盟,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六)
金匮之盟大结局。赵光义把可能抢自己皇位的人都肃清了!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可是突然他脑海里以最快的速度闪过一个念头,想起一个人,谁啊?原宰相赵普!想起赵普赵光义冷汗冒出来了……
为什么赵光义冒汗?他想起想当年杜太后临死前招赵匡胤和赵普进宫的事来了!自己总认为杜太后临死前会说什么?可是自己通过多个渠道打听均一无所获!后来,自己又找赵普,套赵普的话,两次找他他都一套词儿:
杜太后好人,养你们不易……
自己都听烦了!现如今,自己当皇帝了!杜太后遗言的事儿有没有呢?赵光义心想,按理说,我现在已经是皇帝了,有没有这个遗言无所谓,反正我说了算了!可是,赵光义又想到,一旦真有这事儿,遗诏上要是写的不是我,而是写的其他的人,德昭,德芳,赵廷美……那可就麻烦了!本来我当皇帝大家就有所怀疑,真要是赵普在把遗诏公布于众,上面写的传位的再不是我,我勒个去!那就坏了!自己的江山也做不安稳啊!这件事得及早处理!对于赵普,自己怎么处理呢?
可能咱们有的朋友会给赵光义出主意,杀了赵普不就结了吗?毕竟只有死人才是最安全的!德昭,德芳,赵廷美都死了,还差他一个赵普吗?话虽如此,赵光义不能那么做!为什么?因为赵匡胤的勒石三戒,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能杀文人!文人在宋朝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受优待的!贬官、降职都可以!就是不能杀!所以赵光义有点为难!
赵光义只得指使文武百官想办法挤兑赵普!赵普现在日子不好过,赵匡胤在的时候,由于赵普专权,被赵匡胤贬官,调出京师,任河阳三城节度使!赵普就不平衡,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可是赵光义登基了,赵普这心凉了!因为他和赵光义本身就不对付!赵匡胤在的时候,赵普看不惯赵光义的所作所为,俩人在朝堂上没少拌嘴!再者,赵匡胤为了逃避赵光义的监视想着迁都,也是赵普的主意!更何况赵光义因为遗诏之事找过自己,自己什么也没说!那也肯定是得罪赵光义了,以自己对赵光义的了解,赵光义不给自己小鞋穿那才怪呢!赵普的担心果然应验了!赵光一撺掇时任宰相卢多逊,时不时地就参赵普,今天说赵普做事不谨慎,明天说赵普过于招摇,后天说赵普说错话……什么理由都有!关键是卢多逊一参就准,把这位赵普从节度使一级一级的撸,最后连城门官都不是了!只能在家思过,还不能到处走,每天读多少书,不准吃肉等等规定!好家伙,这谁受得了啊!赵普也是实在受不了了!赵普心说话,只有用我最后一招了!赵普从密室拿出一个金匣来,小心翼翼的把盖儿打开,里面一道圣旨,但是空的,没写字!可是玉玺却在上面盖着呢!赵普摊开提笔在手写了几句话!然后,把圣旨放进去,盖儿封号!捧着金匣来见赵光义!就说这就是想当年杜太后的遗诏!赵光义看见金匣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圣旨上写着,传位于赵光义!就这几个字,赵光义就犹如吃了槟榔顺气丸一样,所有的担心疑虑一扫而光!自己现在名正言顺了!只是他也发现,这墨迹不像是多少年前的,象刚写不久的!哎!管他呢!只要有这遗诏就行!当时赵光义重赏了赵普,并且再一次提拔赵普做了宰相。赵普得偿所愿了!
话说到这儿!金匮之盟的谜底已经出来了!怎么回事儿呢?杜太后病重的确找赵匡胤和赵普说起传位之事,杜太后的意思,想着先传赵光义然后传赵廷美!并且逼着赵匡胤同意!赵普记录!赵普呢,善于察言观色,他看出赵匡胤不同意来了,因此他就没写!赵普多了个心眼,他放一个空的圣旨放在金匣之内!他对赵匡胤是这么说的:
如果您百年之后,您的儿子能当皇帝,我就把您儿子的名字写在遗诏上,这谁也没意见,如果有一天,真像太后顾虑的那样幼主登基,我在写上新皇帝的名字,也算是诠释了陛下的孝道……
赵匡胤一听,挺满意!夸赵普虑事周全!就这么办!要不说为什么赵匡胤一直没立太子呢!心里有底!可是赵普呢,这么做,他有私心!赵普心说话,只要这道遗诏在我手里,到了关键时刻不但能保我的命,还能升官发财!他是出于这种心态!果然,如他所料,自己在遗诏上写了传位于赵光义,重新入相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就是全盘金匮之盟的前因后果!其实历史上的金匮之盟虽然存在,但并不像人们传的那样神乎其神,说到底致是赵普玩儿的一个捉迷藏的把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