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恋爱一个月,我与女性主义和解了。

2023-02-19 02:20 作者: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 我要投稿


@秃头研究所Monsters(公众号)

◼️ 十九岁的颂莲进了陈家大院。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却还是抵不过家道中落后被父亲许给了陈老爷做四姨太。捶脚、挂灯笼、响彻全院的声音:“四院点灯”,预示着今晚她将是所有女人里独受宠爱的那个角色。一时间,女人堆里催生出了更多的妒忌、厌恶与嘲讽,她们有些笑里藏刀做着笑面虎,有些锋芒毕露,如针尖般刺挠着颂莲的心。即时她对陈老爷没有任何的爱情可言,可也不自觉地在这样的氛围里享受起了做太太的优越感,甚至开始勾心斗角,只为争夺一点点来自男人的宠爱和临幸。


◼️ 女人被困在了灰白色墙瓦砌成的院落里,在男人与权力之间来回斡旋、游走。如同一场又一场白皑皑的大雪,把那些独立的、自由的思想掩埋了个干净,脑子里和身体里只徒留一盏盏在傍晚亮起的灯笼,一下下捶在脚心的叮咚作响。


◼️ “飞浦”。颂莲在对一切绝望和崩溃前,喊住了起身准备离去的陈家大公子,她楚楚可怜地,露出痛苦和彷徨的模样,完全地将虚妄的可能和希望寄托在这个男人身上——带她离开这个可怕的、吃人的地方。但他只是略作停留,就决绝地,毫无留恋地大步迈出了这间充斥着无形的绝望和崩溃的房子。


◼️ 封建礼教与男性规训、父权控制一同,把颂莲直直地逼向了痛苦挣扎的深渊,而她想要逃脱的方式,她向这一切抗争的力量和机会,竟然也只来自于陈老爷,或者陈家大公子施舍的可怜的爱——他们从不把女人当作与自己同等地位的人看待。


◼️ 大红灯笼高高挂,女人变成了男人的附属品,可以买卖,可以交换,甚至可以随意处置。她们也成为了一条巴浦洛夫的狗,灯笼挂起,捶脚的声音响起,就情不自禁浑身搔挠,仿佛即将拥有的宠幸使其获得了幸福的快感、更令人向往的地位,和更多的嫉妒和羡慕。


◼️ 由此,现代的女性主义者厌恶婚姻,嫌弃夫姓,痛恨传统的礼教。她们批判着摔碎所有来自过去的制度,只要与之相关的,都要被排挤进「非正常」「非正确」的脱轨的地方上去,比如结婚的女人、生育的女人、陷入亲密关系的女人。


◼️ 一个比一个,需要批判。


🌛

02/18/Sat.


我的女性主义

是矛盾的女性主义

@TuTouSuo™️ 


“我是女性主义者,但我仍然在你送我一束花和礼物的时候感到开心,依然享受你对我的关心,这是我保有女性身份特权的同时又强调独立吗?这样是矛盾的吗?”


火锅店,人声鼎沸。男友自然地把刚刚烫好的牛肉放进我面前的油碟里,我看着花花在*恋爱即地狱(二)中提出的问题,抬头,并试图用更轻快的语气询问他:


“你觉得呢?比如我觉得女性的独立是不建立在对男性的依赖上的,但是在我们的亲密关系里,我也会不自觉地希望你能够成为为我提供更多情绪价值的一方,甚至有的时候,我会设想自己和你的结婚,成为现代婚姻制度里登记在册的一员,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我不再是完美的女性主义者?”


周围喧闹的声音仍然继续着,约会的情侣,试图给小孩喂下一口饭的父母,三四个嬉笑着谈论趣事的女生,而我咀嚼着嘴里辛辣的牛肉,等待一段来自他,更是来自于我自己的对话。


◼️ “婚驴”“新时代娇妻”


无论是自由主义的、激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中,需要破除和批判否认的不管是陈旧的、注定腐化和淘汰的资产阶级市场制度,还是是父权化、封建性的传统男权社会和男性群体,其本质均是通过对固有的社会体系与思想观念、群体污名的抗争、推翻,为长期处于弱势的女性争取政治权利、社会权益、身份承认,通过占有话语与实际号召的方式,获取平等和自由。


解构的前提是找到既有的对象,将其以驳斥、删除、否认的途径,完成一场对新事物、新观念的建构。也就是在这一解一建的过程中,传统的行为与教条礼俗被迫让席,浸润于难以察觉的权力压制中的众人才能够凭借具象的被切割与批判的客体化的形象——男性(丈夫、父亲)、婚姻、生育、冠夫姓、大男子主义、家庭主妇、恋爱关系——实现对自我独立性的体认,完成一场对自身的女性主体性的构建。


先找到错误的情况和状态,再实现正确的期待。


如此一来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的弊病:在女性主义形成并不断唤醒众人的过程中,为了更直接地找到批判的客体以承认自我主体身份,在父权、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出现的那些制度也好,规范也罢,都会直接地成为女性主义者抨击的对象,同时也容易陷入简单的非黑即白——


进入婚姻的女性主义者是残次的女性主义者,而进入婚姻又生育孩子冠夫姓的,残次品中的无可救药者。


她们不配称之为女性主义者,她们应该是「婚驴」,是新时代打着女性主义称号的「娇妻」。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女性主义者不敢选择婚姻,认为这种明明清醒却进入世俗化制度,传统礼俗框架中的行为,是对自己身份的背叛,而生育下一代更是直接地与独立、自由,反叛传统与父权制度的女性主义背道而驰,是极度的脱轨的行为。更有甚者,比如我,在一段恋爱关系里经常不自觉地反思:


我是否成了那个仍然依赖与崇拜男性的客体;我是否会成为别人口中的婚驴;我是否也不过是新时代,在女性独立思潮之下躲在男友怀里享受爱意娇妻。


这是当下的女性主义者们似乎都难以摆脱的矛盾的困境。


而这样的困境,实际上是一种绝对的、看似正确但实则悬浮于现实和个体自由至上的教条主义。


◼️ 教条化的女性主义


为什么说我认为现在的女性主义已经变得僵硬、教条?一方面是来自对旧有秩序一分为二的通俗化的讨论,男性、婚姻、恋爱、生育这种很直接地与传统男权社会发生关系对象直接等同于是女性主义的对立面,谁碰谁背离了后者的道路;另一方面是很多女性主义者站在这样简单的对立法则中,一味地将目光聚焦在抗争和反对上,对同行者的鞭挞上,却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内容:


女性主义最终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与自由的人格,将她从被附属、凝视、他者化的困境中拯救出来,使其在理解问题的同时获得选择的权力,并与其他所有性别一同,享有政治、社会、家庭,公共领域与私人空间中的价值承认。



也就是说,若将教条化的、僵硬的所谓的女性主义的规则完全应用于个人——放弃婚姻、拒绝生育、反对男性,只能将其变成新的框架,限制,乃至消磨个体的自由度,使其与女性主义的最终目的渐行渐远。


之所以我会想要谈论这方面的内容,也是来自于名为「蔡全嘻嘻」的博主所发布的一则与日本女性主义研究者上野千鹤子的对话视频,其中她就因为介怀于自身的婚姻与生育的情况,认为自己是「残次的女性主义者」,并也因为微博名字中“冠夫姓”(蔡是她丈夫的姓名),而被认为是「新时代娇妻」、「婚驴」。


从以上讨论的要点中,这种对自我身份的矮化,本身就陷入了教条主义的窠臼中,没有彻底理解女性主义抗争背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价值与对个人自由程度的追求与解放。


这是狭隘的女性主义,是把理论真空与现实的原教旨主义。


视频之下,同样存在着这样的言论:“一次与上野千鹤子老师的对话就浪费在了解决她们个人问题之上”。这句话初看甚至会对其表达赞同,我也开始设想如果是我会提出哪些「更加有意义」的问题,但最后我彻底否定了自己最开始的想法,如果是我,我或许同样会关注自己所能体认的、感受的矛盾。


理论、观念,它们始终不可能是悬浮于现实之上的产物,所有的思考,最终都将落于生活、解决问题。哲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用霍克海默的话来说,“我们只是将社会中被遮蔽的问题重新提出,我们从不创新任何东西”。


十来分钟的视频里,三位女性站在自己生活的漩涡中,一边被女性主义的思想所拉扯,无数次于婚姻、爱情、生育中自我博弈与自我怀疑,一边她们期待一位更年长的、更博学的人,为其解决困惑。


她们在试着和女性主义达成一场和解。

她们有着这样的迫切。


即使有缺漏,但就目前的整体社会环境与女性意识的觉醒程度来说,也可以接受和理解。


因此,与其对其施以谩骂、质疑、贬低,不如将其看作是一种现象存在,她们就是此时此刻,或过去的每时每刻产生与女性主义理论的矛盾纠结时的我们,就是那时,坐在火锅店里,等待一场对话的我。


◼️ 我与女性主义达成了和解


坐在身旁的男友侧过头看着我,与每一次我们试图与对方沟通时的状态一样,诚恳的,毫无掩饰地看着我。


他说:“喜欢惊喜、浪漫、鲜花和关心,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感受,不是因为你是女性或者男性。”


“我觉得你是个自由的人,你不会因为享受我给你的爱而放弃自由,你在我眼里是完全独立的。”


“如果你选择结婚,就代表你做出了选择,你永远不会因为年龄或者其他人怎么说去改变想法,你就是这么一个人。”


“所以,你很完美,对我来说是这样。”


我静静地望着他,一秒、两秒,直到火锅里沸腾起来,鲜红的牛肉被滚烫的汤水搅得变了色。


“我接受你的鲜花和礼物,同样我也惦记着这个节日,给你准备了礼物。我拒绝享受所谓的女性红利和特权,单方面拥有着你的喜欢,我们是平等的,我们是作为两个平等的、自由的人在交往。”


“玫瑰、恋爱、亲密关系,这些都无法证明我是个差劲的女性主义者,相反,女性主义者的身份让我更加清醒地理解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应该是保持平衡、平等的,在成为不同性别之前,我们首先是两个独立的人。”


我继续夹起锅里翻滚着的牛肉,顺势放进了他的碗里:“女性主义与亲密关系并不矛盾,它告诉我如何在爱情里保持彼此的尊重,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隐藏的性别压制和惯习,并尽可能地改变、调整双方对待某一事物的观点,比如女性的事业,强势的一方,大男子主义等等。”


上野千鹤子说:“女性主义的价值,在于它会在你受到伤害、遭遇不公时反抗的话语。”


我想,这便是女性主义的真正价值。


“它应该让我活得更自由,而不是更拘束和矛盾。”


*后记


过去一年,我是绝对的独身主义者,反对所有爱情、婚姻、生育,同样抱持着可以说是极端的态度看待这些问题,认为在女性主义的框架下,真正重要的是清醒于世俗秩序之外,理解传统的、现有的秩序中对女性的压迫,尤其是家庭中被忽略的女性,儿女养育中往往承担更多职责的女性。


在这样的情绪里,我往往会陷入“自诩自己比他人更加审慎与冷静”的错误状态中去,对诸多情况持批判的观点。并且如文章所说,会直接使用教条式的女性主义原则,反对男性、排斥男性、拒绝婚姻或其他的亲密关系,包括主导的性关系。


但当我真正选择一段感情,并小心谨慎地与之交往的时,我突然理解女性主义真正的价值,它并不是排斥和反对男性与女性的爱、婚姻,而是排斥可能存在于这样关系背后的权力:夫姓、附属、物化、忽视、被迫隐形的女性价值、社会礼俗的压迫。


也正是得益于女性主义的学习,我们在相处中会更强调平等,拒绝来自于男性的道德或权力压制,也反对某种话语或行为的束缚,例如他希望调整我的某些行为时,会再三强调这不是要求,而是建议,是来自他的感受的真实想法,即使我选择不这么做,他也会在我们彼此交谈后表示理解,而我则会拥有更多的选择:在尊重自己意愿的基础上,考虑他的感受与对这段感情的理解,采取一个让彼此都能够舒适的方式。同样,我们会在吵架的时候流泪,我学会了理解男性与情绪的关系,不会将社会层面的刻板印象加诸于彼此——他委屈的时候会伤心,我同样可以是一个拥抱者和安慰者。


我们有更多的交流,不像是男性和女性在身份要求中的对话,而是两个个体,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向这段感情里注入更多的爱与牵绊的同时,敏感地观察可能出现的俯视与仰望,充分给予对方相应的情绪价值和生活支持。


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者,我恋爱了,将来也有可能依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结婚。但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女性主义绝不是使你只有一种「正确的」「不可置否」的选择,而是让你能够充分地感受自我的价值,拥有更加丰富的、自由的选择权,不会受到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而试图妥协,它也会让女性被社会、被他人、被自己,所看到、所承认。


这就是我理解中的女性主义。


不是新的霸权和污名,而是自由与理想,现实与生活。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²


「2024/入门带读企划」


碎片化读书/新传带读

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传播



🐼🐡


恋爱一个月,我与女性主义和解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