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唐代 蹀躞七事——浅谈

2023-06-08 17:29 作者:無悔風月  | 我要投稿

蹀躞带作为隋唐乃至辽金盛行的腰带,自然有他的讲究,如蹀躞七事、如跨数和材质对应的社会阶级等。 随着汉服复兴和武备复古的潮流,不少人都了解或是拥有一条蹀躞带,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什么是蹀躞七事,蹀躞带上应该挂什么。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一下什么是蹀躞七事、七事有哪些、七事的样貌、用法等。

《旧唐书•高宗下》:“武官五品已上佩蹀躞七事。七谓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也。” 《新唐书》:“武官五品以上则佩钻鲽(即蹀躞)七事,有佩刀、刀子、砺石、契必真、哕既、针简、火石七件。” 唐朝规定,不论文武官员都要扎蹀躞带,但文官蹀躞带上不挂刀、砺石,而挂手巾、算袋等;五品以上武官则一律挂上七种物品,统称“蹀躞七事”,简称“七事”,具体是: (1)佩刀,佩刀代表武将身份,上朝时则会为了避免弑君的嫌疑而选择带木刀。

(2)刀子,即日常用的小刀或餐刀,起源于游牧民族割肉而食的习惯,如唐刀子、辽刀子。

(3)砺石,即随身磨刀石。战汉士兵就有佩戴,自南北朝开始出现了有装具的砺石。

(4)契必真,游牧民族语言(契必是鹰娑川铁勒的一部),即实用的工具楔子、锥子。这里推测可能是类似刺鹅锥造型的工具。

(5)哕厥,又叫哕既,也属于游牧民族语言,汉人习惯称之为“觽”,乃是用于解开绳结的解绳器。

(6)针筒,又叫针简,保存针的小筒,古人出行缝缝补补利用到针的情况不少,除了象征意义也具备一定实用功能。也有说是保存书信、印信等重要物品的小筒。

(7)火石,也叫燧石,使用硬物击打(如使用火镰击打)并配合火绒便可取火。

蹀躞七事不仅官员佩戴,七事对于战士而言,乃是战斗中的物质保障,毕竟是经历过无数场恶战最终总结下来的腰带EDC,颇具实用价值。(七事不是七个东西都吊在腰带上,小东西会一起收纳进鞶囊)

开元之后,一般官吏不再佩戴蹀躞七事。但在民间,特别在妇女中间,佩戴蹀躞带却更为流行,尤其是唐代女子流行着男装,她们大多身着男装并在腰间佩挂蹀躞带,此时的蹀躞带省去了原来的“七事”,其形制改成了狭窄的皮条。后来,蹀躞带的实用功能也逐渐消失了,纯粹成为女子一种装饰性的佩饰。

以上为个人观点,配图可供参考,欢迎补充 特此感谢:穆如清风、贵子哥提供的资料

唐代 蹀躞七事——浅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