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Nice to Meet You》(Jessie J自传)-第二章

2023-06-17 13:09 作者:平手与白日夢大師  | 我要投稿


译者注上图配文:“第二章 站起来
‘月亮都够不着,星星就更别提//把每天当成末日来过才是真理……’
《站起来(Stand Up)》【67】”

【67译者注:《站起来(Stand Up)》,由Jessie J演唱,Jessie J、Karl Gordon、阿诺德·马丁·莫洛共同创作,收录在专辑《Who You Are》中,第11首】


第二章:站起来

 

我已经准备好当个Big Girl了。来人,西装领带伺候……

 

我上了梅菲尔德中学(Mayfield Secondary School)。大家也不得不接受我这个新同学。我给人感觉更像是“鄙人杰西卡·科尼什,您老爱接受不接受”。我总是能接受新事物,迎接挑战。我从没给任何人造成过恐慌,大多是种“嘿哥们一起混?”的感觉。我很擅长结交新朋友。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觉得的~

梅菲尔德中学(Mayfield Secondary School)是我家老房子附近的学校,所以搬家后反倒上下学的通勤路程变长了,但我不想和小学的朋友呆在一起。我的姐妹也在这所学校,而且她们都是head girl【68】。每天我去学校,都能在学校各处看到她俩的名字,老师们也会说:“哦你也是科尼什三姐妹里的吧?期待你的表现哦。”所以你看,压力这不就来了么,我还得处处表现得得体、聪明才行,可我又不是什么学者老才——而且时至今日我依然不是。

【68译者注:head girl是指类似于品学兼优的学生会长等角色】

某些东西它就是不会被学进我的大脑。我觉得自己脑筋也算够聪明了,可就是不擅长做学问。我真的很头疼那些复杂的算术题。记得有次我在地理考试中考了个4分,满分100分。直到今天,让我在天气预报地图上找伦敦都还超级困难。*尴尬*

我的GCSE【69】成绩证明,我真的严重偏科,只要是我喜欢的科目我绝对能考好:我的艺术得了A+,戏剧得了A,英语言文学得了A,英文得了B,法语得了C(Bonjour,je m'appelle Jessica【70】),然后是三个D和三个E。我的目标明明是让每个科目都能平均表现啊!不过好在没得F,也算值得庆幸,不过这成绩真不咋地。

【69译者注: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简称为GCSE,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是英国学生完成第一阶段中等教育会考之后所颁发的证书。】

【70译者注:法语的“你好,我叫Jessica”】

我在中学时候没怎么唱歌,因为感觉学校不怎么重视艺术类科目。可能这就是为啥成名后中学也没请我回学校做客的原因吧。在我看来,当时我那个音乐老师其实根本不适合教书,希望他现在已经“改行归正”了。他给我感觉挺不好。甚至对音乐的了解可能都没有我多,上课时候不知所云的,而且为人也是尖酸刻薄。

十几岁时,学校合唱团(也是那个老师负责的)不让我继续参训了。有些家长说我在团里格格不入【71】,因为我嗓门太大了——这种话对一个十一岁小孩来说真的很打击。我还记得当时跑回家跟妈妈哭诉自己多难过。

【71译者注:原文“like a sore thumb”直译为“像个恼人的脚趾头”】

我倒不是讨厌中学,但要让我照直了说,我只想快点度过中学,然后每天都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布拉“得!”·皮特

 

这一节就让我从经典童话故事《老傻帽Jessie》开始吧。

和所有的舞台剧一样,一个不留神就会有各种意外搞他个一塌糊涂。有天晚上,我正在《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 on The West End)里演布拉特(Brat),我们正开始唱歌曲《当孩子们统治世界(When Children Rule the World)》【72】,在我离开舞台时,跌跌撞撞一下摔进了管弦乐队那个区域。我摔出了一个惊掉下巴的后空翻!下面的乐谱都被我踢到了天上,我自己更是一头栽倒在售票员身上,吓得他呆若木鸡。这下得了!这就是我在戏剧界的诨名:布拉“得!”·皮特。绝对本人原创。【73】

【72译者注:《当孩子们统治世界(When Children Rule the World)》是Andrew Lloyd Webber、Whistle Down The Wind Original Stage Cast演唱的一首歌曲,由Jim Steinman作词,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收录于专辑《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 on The West End)中】

【73译者注:此处JJ的外号是“Brat Pitt”,与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仅一字之差。布拉德·皮特(Brad Pitt),1963年12月18日—,美国电影演员、制片人,以惊悚动作片见长】

我不觉得从小到处演出有啥特别的感觉,我们大多在西区(the West End)演出【74】。倒也不是每天去,因为还小,人家也不让成天去。不过一周也能出个四到五场,大概就这样了。我一场日场能赚到50英镑,一场夜场能得75英镑【75】。我17岁时,父母把我从《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 on The West End)音乐剧里赚来的钱都交给了我,我又把其中的一半还给他们,因为其实我更想补偿一下他们花在我身上的投入,戏服啦路费什么的。剩下这一半,差不多都花在了邦戈鼓(bongos)【76】和其他一些我好像用不太到的东西上。我本来是想要个架子鼓的,但钱不够,只好买了邦戈鼓(bongos)。如今它们还放在我家,但质量也差到家。

【74译者注:西伦敦(the West End),伦敦西区(即伦敦市中心西部的戏院、商店和旅馆聚集区)】

【75译者注:也就是大概白天400多块人民币,晚上650来块人民币】

【76译者注:邦戈鼓(bongos),是用手指扣击的小手鼓,通常成对】

我记得之前和一些朋友去参加了音乐剧《安妮(Annie)》的试镜【77】,我记得其他女孩都很胆小,个子也很小,这就挺凸显我的,我记得自己当时嗓门简直是鹤立鸡群,一嗓子惊得导演来了句:“S***!”,可我就是大嗓门憋不住:“明天的太阳……依!旧!升起!”

【77译者注:1924年到1964年,画家哈罗德·格雷(Harold Gray)在报纸《芝加哥讲坛》上连载了漫画《小孤儿安妮(Little Orphan Annie)》,主讲孤儿安妮用机智勇敢与各种恶势力斗争的故事。之后剧作家雷纳德·斯达(Leonard Starr)根据漫画改编出一套音乐剧本,新剧于1979年4月21日于纽约艾文剧院(Alvin Theatre)首次公演,一共演出2377场才结束,是七十年代百老汇演出时间第三长的音乐剧】

下场就是,我其他朋友都通过了,就我没有。我离开试演场时,妈妈说,“只不过一扇门让你吃了闭门羹,可别觉得完蛋了,没准另一扇更大、更漂亮的门在等你呢——你只需要慢慢找到它。”

果然大约两周后,我在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 on The West End)中得到了主角布拉特(Brat)的戏份(我找到门咯老妈)。

那之后恰巧我的中学为秋季音乐会准备了《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 on The West End)的主题曲。酷,这下音乐老师那点水平都漏了。笑LOL。

我意识到,这个爱好可以成为我的职业啊。虽说我没上过多少声乐课,可我只是张嘴大大方方唱出来了——让每个人都欣赏到我的大嗓门!我甚至没怎么练。毫无疑问,在伦敦西区的剧中得到的那个角色,就是我从艺生涯的开始,不过优秀的不止我一个。和我一起参与《微风轻哨》演出的原始班底里还有后来加入“苏加巴贝(Sugababes)”的杰德(Jade)【78】【79】、《中间人(The Inbetweeners)》的詹姆斯·巴克利(James Buckley)【80】【81】,还有布鲁·罗宾森(Bluey Robinson)【82】——他现在也是位不得了的歌手艺人了。我相信还有不少人后来也获得成功了——人最棒的经历就是从小就抱有远大梦想并为之努力的那一段儿。

【78译者注:苏加巴贝(Sugababes)是英国女子音乐组合,成立于1998年,但因成员内部矛盾,组合成员发生过多次变动,甚至在2011年底各成员全部宣布单飞,但2012年7月又都回来了。】

【79译者注:JJ此处的杰德(Jade)应该就是指苏加巴贝(Sugababes)的第四代成员杰德·艾文(Jade Ewen)。原名杰德·奥马利·刘易斯·艾文(Jade Almarie Louise Ewen),1988年1月24日—,英国歌手/作曲家/演员。她在2009年取代了第一代成员科莎·布查南(Keisha Buchanan),属于组合的第四代成员】

【80译者注:此处应该是指喜剧电影《中间人大电影(The Inbetweeners Movie)》,于2011年8月17日在英国上映】

【81译者注:詹姆斯·巴克利(James Buckley)2011年8月17日—,英国男演员】

【82译者注:布鲁·罗宾森(Bluey Robinson),男演员,2008年曾参演《跃动英伦(Britannia High)》】

我后来去罗姆福德(Romford)【83】的科林表演艺术学院(Colin’s Performing Arts)待了两年。很酷。那时我已经搬到了罗姆福德(Romford),也算是为了融入该地区的办法。“星期六(The Saturdays)”的罗谢尔·怀斯曼(Rochelle Wiseman)也在【84】【85】,詹姆斯·巴克利(James Buckley)也是。他超搞笑,在舞蹈学校惹过不少麻烦。他是最逗的——老师都得被他逗笑,因为他的搞笑功力真的一流。大家都很认可他,以他为豪。同样在那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名为“不列颠神童(Britain's Brilliant Prodigies)”的比赛【86】,这是一个面向16岁以下青少年的比赛。我进了流行歌手赛道。挺奇怪这个节目为啥不是线上的,不过我还留着当时的DVD,现在看还是挺滑稽,我只是在房子里散步着唱歌,然后说了些老生常谈的内容,比如“我只是想让大家听到我的声音”什么的。我还见到了莎拉·弗格森(Sarah Ferguson)【87】和罗宾·吉布(Robin Gibb)【88】,他们还为我颁奖——前段时间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很难过。他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流行音乐和迪斯科音乐传奇中的重要一部分。他是第一个说我的声音听起来很国际范的人。我很幸运能见到他。

【83译者注:罗姆福德区(Romford)位于英国伦敦东北部郊外】

【84译者注:“星期六(The Saturdays)”是英国五人女子乐队组合,成员包括:Frankie Sandford、Rochelle Wiseman、Mollie King、Una Healy、Vanessa White。于2007年出道】

【85译者注:罗歇尔·怀斯曼(Rochelle Wiseman)也叫罗歇尔·休姆斯(Rochelle Humes),嫁给英国演员歌手马文·休姆斯(Marvin Humes)后随夫姓,1989年03月21日—,英国女歌手,演员和电视节目主持人】

【86译者注:2003年JJ刚15岁,在《不列颠神童》(Britain's Brilliant Prodigies)获得了“最佳流行歌手奖”】

【87译者注:莎拉·弗格森(Sarah Ferguson),1959年10月15日—,英国约克公爵前妻】

【88译者注:罗宾·吉布全名为罗宾·雨果·吉布(Robin Hugh Gibb),1949年12月22日-2012年5月20日,出生于马恩岛道格拉斯,英国创作歌手,比吉斯乐团主唱。因肝癌和结肠癌过世,恰逢本书筹备期间。】

你们猜我为啥喜欢戏剧?就是因为看戏剧的观众起码不会大呼小叫。我最近去看了《幽灵(Ghost)》【89】,跟一些演出相比,就顿感戏剧也太高雅了。我知道这没啥可比的,毕竟现场有人喜欢你的歌自然是挺好,可某些观众见到乐队和歌手之后的表现未免太过歇斯底里;但在剧院,你只是恭敬地平静地坐着;你只是看着,然后在结尾欢呼一次就够。我最讨厌的是现场演唱会上你正唱出情绪呢,突然下面有人大喊“给我签个名吧!”什么的,这也是我很难习惯的一个环节,我还在抒情呢,突然出这种喊声真的让人讨厌。

【89译者注:应该是指音乐剧《人鬼情未了(Ghost)》,这部剧于2011年在曼彻斯特首演,之后到伦敦设点演出,2012年又有百老汇版本开演,后在1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演出,在世界范围内共演出近2500场,非英语版本包括韩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菲律宾语和捷克语5个版本,获5项奥利弗奖提名、3项托尼奖提名,在最近的电台调查中被投票选为十佳音乐剧】

不过我现在更希望把这两种事儿处理好,就是既可以鼓动大家一起激情澎湃的和着拍子唱,都可以让大家能够投入的倾听我的独唱。


英国之最

 

我16岁时参加了克罗伊登(Croydon)的伦敦表演艺术与技术学校招生(The BRIT School)【90】【91】,学了两年的音乐剧和美术。劳拉·米歇尔·凯利(Laura Michelle Kelly)【92】在《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 on The West End)中扮演我姐姐。是她给我推荐这个学校的。

【90译者注:克罗伊登(Croydon)是英国大伦敦南侧的一个区。建于1965年。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32.2万(1982)】

【91译者注:BRIT School是由英国教育及就业部同英国唱片工业基金会出资合办的中等艺术学校,以音乐、表演、戏剧、传媒、制作等科目为重点】

【92译者注:劳拉·米歇尔·凯利(Laura Michelle Kelly),1981年3月4日—,英国演员】

我去面试的时候那是相当紧张。但直到我真正踏入这个学校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确实爱上了这里的自由气息,这儿艺术氛围绝佳。我得知自己被录取的时候乐疯了。

我想继续把我的时间用在我的兴趣点上,而且要把艺术作为我生活的焦点。这是伦敦唯一一所免费的表演艺术学校,这对我来说真的算是一种福利,因为这类的学校一般每年怎么着也得交上个1万英镑【93】的学费,太贵了。所以我要加倍努力,学到更多感兴趣的技能。

【93译者注:差不多将近9万块人民币】

BRIT学校培养出过很多成功的艺术家,但最吸引我的就是很多人毕业后直接能投身到音乐行当,那是我当时的目标,当时16岁,一心只想上舞台。

BRIT学校是一个机会遍地的地方。只要你想做,就很可能成功。我就是在那里参加了女孩团体——“灵魂深度(Soul Deep)”的试镜,这算是一个乐队,常和“反枪妈妈(Mothers Against Guns)”那个组织【94】一起参加非营利性质的运动活动(Trigger campain)【95】。同一周我参加了一个新的MTV的试镜,大致情节是一个女孩被发掘之后终于可以在流行歌曲排行榜上崭露头角、发布唱片的故事。有点像《汉娜·蒙塔娜(Hannah Montana)》那种情节【96】。

【94译者注:是一个民间公益活动组织】

【95译者注:Trigger campain是一种更加有营销导向的活动,Drip Campaign更加销售导向(扩大宣传、试用方面更突出),这里大概指的是非商业演出】

【96译者注:《汉娜·蒙塔娜(Hannah Montana)》是美国华特迪士尼出品的青少年情景喜剧,Steven Peterman执导,麦莉·赛勒斯等主演,于2006年3月24日在美国迪士尼频道首播】

我开始觉得,乐队和MTV这两个机会都很好,但是我必须做出选择,这也决定了我注定走向今天的道路。我知道,尽管MTV的合同会更好更有赚头,而且这笔钱会帮助我的父母更宽裕,但我更应该考虑我想要什么样的职业走向和生活。

于是我和父母坐一起,说我想参加“反枪妈妈(Mothers Against Guns)”这边的活动,他们说:“顺着你想法来就好。”

所以在BRIT学校开始学习后我直接加入了“灵魂深度(Soul Deep)”,这个组合本来就是专门为活动而创立的。每个团体都为活动录制了一首歌,我们的歌叫做“Why”,非常感人和真切。感觉很妙——用我的声音来教育年轻人,枪支究竟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我见到了很多失去孩子的父母。看到他们如此坚强的继续为英国禁枪和刀具管制而发声,真是太鼓舞人心了。我很荣幸在那个年纪就能帮社会做些什么,也开始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大约同一时间,我在上学路上路过伦敦桥站时被人发掘,问我想不想给维达·沙宣(Vidal Sassoon)当发型模特【97】。当时到处都是海报:“在YouTube上搜索‘都市风维达沙宣(Metropolis Vidal Sassoon)’吧!(你还没听过沙宣吗?)。我们能给你造出任何风格——从莫希干(mohican)【98】到胭脂鱼(mullet)【99】应有尽有,红黄蓝绿,只有你想不到!当模特那种感觉还是很奇特的,就是牛津大街上所有的公交车身上都印着我的大脸。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尬破天际,不过当时我把那笔钱用来上音乐课了,所以我很感激这份工作让当时的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虽说那时我的头型还有点傻。那之后,我也去了日本,马德里【100】,德国。都是很妙的经历,不过好在以后不用再去了,太远了逛得我老阔疼。

【97译者注:维达·沙宣(Vidal Sassoon),1928年1月17日-2012年5月9日,英国男发型设计师,实业家】

【98译者注:莫希干(mohican),一种两边低中间立起来的发型,在英文常用"Mohawk"或"Mohican"表示】

【99译者注:胭脂鱼(mullet)发型,一种男子发型,前面和两侧的头发短,脑后的头发长】

【100译者注:马德里(Madrid),西班牙首都,西班牙最大城市】

对我来说,我在BRIT学校的时间都是为了重拾自信,塑造性格,发现自我。我觉得唱歌就是表演,表演就是唱歌,表演的时候完全就是我展示自信心的时候。我在剧院里没少干尴尬事,尬事多了自己反倒不觉得尴尬了。此外,我接受的声乐训练也很棒。对我来说,歌剧和音乐剧是两种最好的声乐训练形式。不过我确实花了一段时间才意识到,我必须找到自己的声音。我以前唱歌的方式有点做作,好像我在舞台上需要表演和故作姿态。但是原本我天生的嗓音其实算很有特点的了,这也是我开始创作自己的歌曲时才发现的。

我在BRIT学校交到了不少朋友。我在那儿认识了阿黛尔(Adele)【101】;我们是同级生。我们过去常常在午饭时间出去玩,到处尝果酱。音乐室通常算是每个人聚在一起炫技的地方。我们会唱歌、创作或展示我们各自正在琢磨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很培养人的环境。

【101译者注:阿黛尔·阿德金斯(Adele Adkins),1988年5月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托特纳姆,英国流行乐女歌手、词曲作者】

阿黛尔(Adele)在职业发展期里快速爆火时——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102】也出圈了——有机会近距离看他们的经历然后汲取经验还真是不错。我看到了艾米和阿黛尔以及其他许多英国女艺术家的专业高度,她们直接标出了这行的门槛。她俩在美国真的红破半边天。看着她们成功,也给了我希望,也许有一天我也能行。

【102译者注:艾米·杰德·怀恩豪斯(Amy Jade Winehouse),1983年9月14日-2011年7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爵士乐女歌手、词曲作者。由于酒精中毒于伦敦北部卡姆登的家中逝世,时年27岁】

BRIT学校有一点不好,就是我从罗姆福德到克罗伊登的路程太长了,我一天得坐六趟火车,两年来每天早上5点起床。我必须全身心投入。

当时我每天长途跋涉去BRIT学校参加A-level【103】,发型模特的工作也不能落下,女团的工作也得兼着,还得在哈姆雷斯(Hamleys)玩具店打工赚钱。正是在哈姆雷斯(Hamleys)干活的那段时间,输液管和针头开始往我右手还有脚上各种招呼。身体被我忽略了好一阵子,这才意识到情况越来越糟。

【103译者注:A-Level(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英国高中课程,是英国全民课程体系,是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

我打电话给我爸,他让我直接去医院。我以为没什么事儿,但后来我的右腿开始疼。我以为心脏病发作了——慢性的那种。呼吸也困难。

我都忘了我是怎么回去的,当时真是挣扎着坐火车回家,去了当地的方便门诊【104】。我的胸部开始出现严重的散射一样的痛,我右手没有知觉,我的嘴很难往右边撅,右眼也变得模糊。我和医生坐在一起,他说“我不想吓你,但我叫了救护车,你现在有点中风。”我当时想,“F**k,人生如戏啊!我还以为只是个破感冒呢!”

【104译者注:方便门诊(walk-in clinic)是欧美流行的一种方便快捷的医疗模式,无需挂号,类似于国内随处可见的社区服务站一类的】

进了医院,医生进来戳我的腿,但我什么都感觉不到,真的,超级可怕。我不再是一个小女孩了,18岁了,已经很明白自己的处境了,现在和小时候可大不相同。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可是很少中风的。医生之后跟我说,这就是你持续偏头痛和压力大导致的。我想该放慢点节奏了。

我在医院住了大约两周半。这意味着我不得不提前四个月离开BRIT学校。但所幸之前的努力没白费,我三项考试成绩都还不错,后面不需要参加其他考试了。毕竟付出了这般努力,我可不想失望。

从中风状态痊愈大概花了好几个月。当我终于开始活动时,生病期间积攒的肥肉终于开始减下去点。我只花了一小段时间就恢复了体力,并重新恢复了很多流失掉的肌肉。我一直保持运动,可尽管如此,右侧还是瘦骨嶙峋,而且从那以后我的胳膊下一直有根“被困”的神经蹩着劲儿似的,唉算了这已经够好的了*微笑*。

所以现在,当我累了就必须休息,吃维生素,尽可能照顾自己。可也很难一直保持健康,当我生病时,总会拖累周围人,因为每天的工作都有部分需要我来。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因为你知道自己无法被取代,大家都指望着你。毕竟要是鼓手生病了,经纪人可以再找个人替她几场,可我病了那就找不来跟我长得一样的了。


【105】

【105译者注:此处可能是JJ的双关语——“GUT FEELING”直译为“直觉”,但“GUT”也是JJ人生中第一份合约的唱片公司】

 

 

 

 


18岁从BRIT学校毕业时,我也康复了,之后还是与“灵魂深度(Soul Deep)”一起搞活动。我们在卡姆登镇(Camden Town)【106】一家名为“棉花(Cottons)西餐厅”的加勒比餐厅【107】表演了一次。

【106译者注:卡姆登镇(Camden Town)是伦敦北部重要集市之一,临近摄政运河(Regent’s Canal),从1791年成为伦敦零售、旅游、娱乐中心】

【107译者注:加勒比餐厅(Caribbean Restaurant)一般指以加勒比地区风味菜肴饮食为招牌的自助或西餐厅】

对我们来说那一夜还真挺难忘,直到活动结束后我都还亢奋得不行。后面我们唱的歌也大多变成“小女子狂欢中,快来看看我滴身材bla bla bla”。我开始觉得团体有点没意思,我更想专注于自己。我已经写了我的第一首歌——《大白屋(Big White Room)》【108】,此时此刻,我更想向全世界散发我的歌喉。

【108译者注:《大白屋(Big White Room)》,JJ作词作曲演唱,于2011年1月1日收录于《Who You Are》专辑中】

我很珍视这个团体,而且后面还有不少重要表演活动——所以我一点都不想让其他成员失望,虽说之前我也有了一次在唱片公司那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过结果如何还真不得而知。

后面得表演活动也进展很顺利,座无虚席。紧接着我经理第二天早上给我打电话说,唱片公司Gut Records刚发给我一份独立合同【109】。队里其他女孩都知道我想出去单飞,我们这个团体成立得第一天她们就知道,而且我也一直都对她们实话实说,她们也鼓励说让我一定要坚持去做。她们真的很支持我,大家都知道这个机会我一定不可以错过。

【109译者注:这是Jessie J歌唱生涯的第一份唱片合约,时值2005年】

我是第一个和Gut唱片公司签约的歌手,一同的还有“疯狂青蛙(Crazy Frog)”【110】——难怪出师不利*叮铃铃*现在回想起来,对当时那个情况也能一笑置之了,不过还是那句老话——“一切事出皆有因”。总之这家唱片公司也还算是不错的了,它好就好在能让我施展才华,发展技艺,让我了解自己。我现在有机会跟克里斯·布朗(Chris Brown)【111】、朱斯·霍兰德(Jools Holland)【112】、辛迪·劳帕(Cyndi Lauper)【113】、甜心宝贝(Sugababes)【114】还有大嗓门女孩(Girls Aloud)【115】一起去巡演。

【110译者注:“疯狂青蛙(Crazy Frog)”是瑞典音乐人丹尼尔创造的一个卡通形象,开始只是一段铃声,之后迅速走红,结果产生了特别多种衍生作品】

【111译者注:克里斯·布朗(Chris Brown),1989年5月5日——,美国男歌手】

【112译者注:朱斯·霍兰德(Jools Holland),英国作曲家、钢琴手、歌手】

【113译者注:辛迪·劳帕(Cyndi Lauper),1953年6月22日——,美国创作歌手、制作人、演员】

【114译者注:甜心宝贝(Sugababes),英国女子乐团,成立于1990s末期】

【115译者注:大嗓门女孩(Girls Aloud),也叫呛女孩合唱团或者高歌女生,英国女子组合,成立于2003年】

这次旅行经历十分奇妙。我还有一张跟谢丽尔(Cheryl)【116】得合照,是我支援大嗓门女孩(Girls Aloud)时候一起照的。她在我一场演出结束后过来说,“你真应该被挖走,你太棒了。我都要粉你了!”从那以后,我们之间一直相互支撑彼此的事业,每次见面都会聊个大半天。不过见面机会其实不多,毕竟我们都挺忙的,但很高兴看到有人能从你名不见经传时便愿意信任你、支持你。

【116译者注:谢丽尔·蔻尔(Cheryl Cole),1983年6月30日—,大嗓门女孩乐队成员】

我后来又见到辛迪·劳帕(Cyndi Lauper)——我们都参加了朱斯·霍兰德(Jools Holland)2011年度民间音乐节(Jools Holland’s Annual Hootenanny)(我当时大喊:“谁是你们的保姆!”【117】——超尴尬)。

【117译者注:Hootenanny,类似于一种乡村音乐节或民谣音乐节。字面意思是“胡迪保姆”,也是JJ耍宝用的双关语】

2008年她邀请我一起在南安普敦(Southampton)【118】登台唱《女孩们只想找点乐子(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119】。我只会合唱的部分,但她想让我唱第二节。我本来以为第二节那里是个过渡,所以我插错位置了。真是一团糟!但她却特别专业的操作过去了。

【118译者注:南安普敦市(Southampton)是英国南部重要的客船和集装箱港口城市。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91.98万】

【119译者注:《女孩们只想找点乐子(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是辛迪·劳帕的一首歌曲】

当我签约Gut时,我在伦敦的所有重要夜场都有演出了:iluvlive【120】、yOyO和骄傲画廊(Proud Galleries)【121】;这些地方都是新秀歌手露头的重要舞台,也是在真正的伦敦听众面前测试自己水平的好地方。那阵子对我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时期;我在大大小小的观众群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还有了自己的粉丝群。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大多歌手现在都是很快就被签下,早早地被埋没。他们也再得不到培养和关照,得不到适当的露头和历练机会。但我最终在没有任何唱片公司包装和提携的情况下,自己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粉丝群。我觉得后期这就很有助于体现真实能力,并且肯定对后续发展有所裨益。

【120译者注:iluvlive是一个办会机构,一般会组织现场演唱会,有专门的赞助商和公益类活动事项,名称来源其实就是“I(我)”、“love(爱)”“live(现场音乐)”的谐音拼起来】

【121译者注:也在卡姆登镇(Camden Town),是一处演奏场地】

我在Gut待了两年,但我觉得这儿可能真不适合我。我记得当时接到经理的一个电话。和钱有关,大概说了一些关于他们要清盘的事。结果我和傻冒的幽默感又忍不住作祟:“你啥意思?咱公司要黄汤(摊)了?”【122】

我也不知道Gut的真实经济状况到底如何,但我知道自己只剩六个星期时间来找下一份工作了。他们最终可能会废弃掉我所有的音乐——从一开始到现在的一切,包括《大白屋(Big White Room)》、《机器(Technology)》【123】、《走秀(Catwalk)》【124】、《性感丝绸(Sexy Silk)》【125】、《站起来(Stand Up)》和《妈妈最懂(Mamma Knows Best)》。

【122译者注:原文going to be soup,一般用于表示陷入麻烦一类的】

【123译者注:是JJ早期筹备过的一首歌,发于2013年】

【124译者注:《走秀(Catwalk)》也是JJ没有发行过的单曲】

【125译者注:《性感丝绸(Sexy Silk)》在2010年作为电影《绯闻计划(Easy A)》的插曲】

老实说,有些时候不是没想过放弃。我扎扎实实干了两年,结果一切都从我手中溜走了。其他人控制着我的命运和音乐;那会儿真的觉得太奇怪了。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能不能走下去,取决于你是否有足够的稳定性和继续下去的意愿。如果我放弃了,谁知道我现在在做什么?我特别迷东方的风水学,没准我现在就是在给人们看风水呢!或者是做化妆和造型师。

过了一阵子,我最终签约成为美国Sony/ATV的创作歌手【126】。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它恢复了我的信念,人们仍然没忘了我。除了我特别留给自己的曲子之外,许多歌都送给了别人:克里斯·布朗把《我需要这个(I Need This)》添进他的专辑《涂鸦(Graffiti)》里了,丽莎·洛伊斯(Lisa Lois)【127】的专辑《烟(Smoke)》里放了我的《Owe It All To You》和《Smoke’on Smoke》。《性感丝绸(Sexy Silk)》算是我的第一首单曲,结果它出现在妮维雅(NIVEA)的广告上【128】,后来还被评为《绯闻计划(Easy A)》专辑A面上销量最高的歌曲【129】。

【126译者注:索雅音乐版权公司(Sony/ATV),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与迈克尔·杰克逊合作的合资企业,将最初的索尼音乐发行公司与迈克尔·杰克逊的ATV音乐合并而成。JJ在这里多是为其他歌手创作歌曲】

【127译者注:丽莎·洛伊斯(Lisa Lois),荷兰《X Factor》的获奖歌手】

【128译者注:妮维雅(NIVEA) 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所有的大型全球护肤品与身体护理品品牌】

【129译者注:Madison Gate唱片公司发行的混合唱片,上面共16位歌手献声】

我的下一步计划是尝试重新签约,成为英国的独唱女歌手。这也是挑战真正开始的时候,因为英国所有的唱片公司都有太多的歌手想新发唱片,而且他们酝酿了一个新项目——里面有阿黛尔、艾莉·古尔丁(Ellie Goulding)【130】、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小靴子(Little Boots)【131】和谢丽尔(Cheryl)都在同时搞,还有更多人。

【130译者注:艾莉·古尔丁(Ellie Goulding),本名埃琳娜·简·古尔丁(Elena Jane Goulding),1986年12月30日—,英国女歌手、演员】

【131译者注:小靴子(Little Boots),原名维多利亚·克里斯蒂娜·海斯克(Victoria Christina Hesketh),1984年5月4日—,英国女歌手】

再次起步的难度大的让我很没底,而且我这次也很明白,里面的焦点大多都是生意,可不是我们这些歌手。重新来过时才琢磨过味儿来,我意识到我得比任何人都更相信自己才行。

我飞到美国搞创作,想先理清思路,然后再决定下一步要做什么。Sony/ATV帮我联系了一些作家,确保我在那里时有事可忙。如果在英国不好发展,那只能先飞越大西洋,在大洋彼岸开始,这不算逃跑,顶多是战略转移。我可始终没有放弃。

我在美国时做了两场表演:一个在纽约的SOB's【132】,另一个在洛杉矶的“蝮蛇夜店(The Viper Room)”【133】。当时感觉没啥大不了,我就直接就站那儿就开始唱,当普通演出没啥两样。结果很多人都跑来看,当地几个专业唱片公司听说之后都来了,挤得满满当当,这次终于秀出了自我。(妈妈,我找到另一扇门了)

【132译者注:S.O.B.'s酒吧夜总会位于纽约哈德森广场(Hudson Square)】

【133译者注:洛杉矶的“蝮蛇夜店(The Viper Room)”位于好莱坞日落大道,前身是棉花俱乐部(Cotton Club)——一个黑帮的交易场所。后被政府查封,老板兼黑帮头子Mickey Cohen被捕,俱乐部也被约翰尼·德普买下,改名为“蝮蛇夜店(毒蛇屋)(The Viper Room)”,现在是一家“音乐酒吧”,供好莱坞名流们“潇洒”的去处】

几天后,当我与六大唱片公司谈合作时,真慌死我了。老板们给英国唱片公司打电话说:“这种歌手你们都能放跑?脑子咋想的??”

于是我面临一个重大抉择,尽管我在唱歌方面很有经验,但一旦谈到品牌和商业还有他们的综合实力时,我就挠头了。我觉得“环球共和国(Universal Republic)”是适合我的唱片厂牌。我想进环球,因为我很喜欢他们为歌手分配演出机会的这种经营理念。不仅是老板,那里的每个人都很为歌手们着想(我喜欢家庭氛围)。唱片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蒙特·利普曼(Monte Lipman)和杰森·弗洛姆(Jason Flom)都能跟我志同道合,而且他们很愿意帮助我实现梦想。

但我也想和英国的环球岛(Universal Island)签约,他们的协议会给我一些选项空间。我喜欢他们的地方是他们让艺人们能有创作空间,还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与鲍勃·马利(Bob Marley)【134】、U2乐队【135】和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他们都有着传奇般的光辉历史,而且他们总裁达克斯·比塞(Darcus Beese)在当时还是A&R【136】,然后晋升为首席执行官。之前签约时很喜欢达克斯(Darcus)。我知道他这里就是我的归宿了。所以最终我在英国和他签了合同,因为他确实……够酷,他愿意平起平坐对待我。老实说,虽然有点儿不安,但Gut公司没能帮我实现的那些盼望,现在我通通得到了,我终于得到了属于我的机会我得到了最好的机会,让环球为我代言。BOOM!

【134译者注:鲍勃·马利(Bob Marley),1945年2月6日—1981年5月11日,1960年出道,牙买加唱作歌手,雷鬼乐鼻祖,拉斯塔法教徒】

【135译者注:U2乐队时爱尔兰摇滚乐队,由主唱保罗·大卫·休森(Bono)、吉他手大卫·荷威·伊凡斯(The Edge)、贝斯手亚当·克莱顿和鼓手拉里·木伦组成。于1976年建队并出道】

【136译者注:A&R(artist and repertoire)是唱片公司下的一个部门,负责发掘、训练歌手或艺人】



美国派对【137】

【137译者注:《Party in the U.S.A.》是美国女歌手麦莉·赛勒斯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歌词由麦莉·赛勒斯编写,Dr. Luke、Jessie J和克劳德·凯利负责后期制作】

 

我实际上连麦莉·赛勒斯(Miley Cyrus)的面儿都没见过【138】,至今都是……开个玩笑。

【138译者注:麦莉·赛勒斯(Miley Cyrus),1992年11月23日—,美国演员、歌手、词曲创作人,曾遭迪士尼热捧,在迪士尼频道节目中饰演汉娜·蒙塔娜(Hannah Montana)】

我与环球签约后的第一次会面是在美国,与Dr.卢克【139】和克劳德·凯利(Claude Kelly)【140】一起。

【139译者注:Dr.卢克(Dr.Luke),本名戈特瓦尔德,1973 年—,美国唱片发行人, 词曲作者,混音制作人】

【140译者注:克劳德·凯利(Claude Kelly),R&B歌手(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简称:R&B或RnB,意为节奏蓝调 ),音乐制作人】

大家都说Dr.卢克挺怕人的,不过其实他粉色T恤上那只老鼠挺招人“嫌弃”。他还因为我腮红过多而“嫌弃”我呢——这种互相“嫌弃”简直是世间绝配!他们两个都准备好了,而且彼此都有些大热门作品,所以我真的很荣幸能和他们一起。我记得当时在录音室就琢磨着想找另一个单身。懂得都懂,单身汉总是想往一块儿凑!

我记得我们第一回见面就写了《美国派对》(《Party in the U.S.A.》),Dr.卢克给我弹吉他。我想写一首关于一个英国女孩去美国的歌,不过又觉得这个题材有点不稳。我跟克劳德(Claude)(我最亲密的朋友之一,也是我见过的业内最好的人)还有卢克凑在一堆,这首歌就立马自然而然出来了。我们都很喜欢这首歌,公司也是,但又都觉得它对我来说不够“燥”——感觉有点欠火候。Dr.卢克说麦莉(Miley)在找一首歌,所以他把我们这首歌寄给了迪斯尼,三周内她就录出来了。麦莉(Miley)实际上是想要个即兴歌曲,我即兴创作的人声就刚好满足。

我记得Dr.卢克给我发短信,说《美国派对》已经在iTunes【141】上赢麻了。当时我还没什么实感,看我不信,他又给我发了一张iTunes排行榜的照片。麦莉(Miley)位居第一。我想,“虽然我不知道这能带来什么,但我知道这开端不赖,尤其是在美国。”正如之前所说,我还在潜心修行中。不过我在十分钟内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所有我认识的人(当时还没认识多少人)。

【141译者注:iTunes是一款影音播放软件,可以在苹果手机、平板和PC端使用。由苹果电脑于2001年1月10日发布。软件使用时间免费,部分歌曲收费】

共同创作这首歌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一直觉得:比起跟说唱歌手们随便搞点儿啥,我更想靠一首火出全球的白金歌曲来进入大众视线,当然了前者更容易积攒人气这倒是真的。我想做点儿与众不同的,更踏实的。这就是为啥我很珍惜这个机会,这也无疑为我打开了通往美国的大门。我只是个无名小卒,但人们对这首歌开始感兴趣,他们真的开始把我当成一个词曲作者来欣赏。这挺冒险的,但也是我想要的:险中求胜。我一直觉得,胜者就是能赢在起跑线。

2012年我在全英音乐奖【142】晚会上

【142译者注:全英音乐奖(BRIT Awards,缩写BRITs)是个英国唱片业协会(BPI)创办的、一年一度的流行音乐奖】


《Nice to Meet You》(Jessie J自传)-第二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