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为什么会有自我破坏倾向(一)

2023-03-23 20:30 作者:在云端的日子99  | 我要投稿

曾经有位年轻妈妈在网上吐槽:

 

怀孕3个月说6个月就好了,6个月说生出来就好了,生出来说出了月子就好了,出月子了又说满周岁就好了,现在满周岁了依然每天操心到抓狂,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下面有两条评论挺有意思的:

 

"我现在都二十八了,我妈还是天天抱怨她操不完的心。"

 

"这么说吧,就是等你死了,他给你上坟的时候,还得求你保佑他呢。"

 

舐犊之情,原是父母天性。

 

 

 

 

最近几年,一方面,各地中学生们跳楼、自杀的事件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形形色色的弑母、弑亲案、杀妻杀夫案也是屡见不鲜。

 

这种发生在亲子关系之间、亲密关系之间、以及家庭内部的人伦惨剧越来越多。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其根源在哪里?

 

根源就在于——我们内在心理创伤的代际传递。

 

当然,大部分的父母之爱是无私的,富于牺牲的。

 

但正因为它是如此伟大,我们就更不能忽略隐藏在这伟大背后的残忍拉力及吞噬性:

许多父母自身成长在一个遭受过多剥夺的时代,内心深处留存着许多隐而未察的匮乏和创伤,以致于他们会不自觉地在孩子身上寻找补偿,一边过度保护和溺爱,一边过高期待和强求。

当今社会“内卷”、竞争的激烈,占有型生活方式的普及——“钱”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更是加剧了每个人的不安全感。

因此,许多家长极端强制,要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代替孩子的真实经验,用自己的年代"真理"压制孩子的独立思考。

——这些都会对孩子的生命潜能和成长带来致命的压抑和挫伤。

 

正因为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心理创伤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拥有,它深埋在每个人的心底。

 

起初,为了可以正常生存下去,我们在意识层面上必须否认它的存在。

但,如果最后我们不找到它,理解它,克服它,那么你在下一代人身上还会遇见它。

 

情感上的创伤就像是基因一样,在不知不觉中一代一代往下传。

在原生家庭的不断传承中,受害者往往会再变成施虐者。

 

在美剧《小小小小的火》里面,就有一位自恋而强势的母亲埃琳娜,她认为自身是完美的。

——所以,孩子们一言一行须得按照她的尺度、合乎她的心意,否则就是:

“你疯了吗?"

"你到底怎么想的?"

......

而,为人子女,往往是从母亲的特质和态度开始塑造自己的性格、世界观。

 

自恋的母亲,往往导致子女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寻求认可、证明自我价值的陷阱中,这就会导致那句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命运: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

 

在一个由母性自恋支配的家庭中长大,即使成年后,你也会一直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努力去做别人要求你"应该做的事",竭力成为一个别人眼中的“好孩子”。

 

因为,自恋型的父母和工作中的老板们一样,强调结果导向:

你的价值取决于你做了什么,是否满足了他们的期待,而不是肯定你的天性。

 

这么说吧,如果从童年起,我们就没有接受过无条件的爱,那么你就会逐渐丧失自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为何而活。


我们下篇继续。


人为什么会有自我破坏倾向(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