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这就是法国农村人的生活:一家4口就是一个村,年收入1000万!

2023-03-02 10:14 作者:渣哥纪实  | 我要投稿

春日暄和,山川清美,这是一片连绵上千亩的法国农场。

草地上,农场主翁黑-佩纳特正在牛栏里,和两个女儿一起忙着放牛。

在欧洲所有农村里,法国农村是最让人羡慕的,这里不仅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还拥有着高度发达的机械科技。

作为一个大农场主,翁黑拥有好几片上百亩的草场,生活也十分优渥,然而他依旧有不少烦恼,其中之一就是农场的继承问题。

站在他旁边的,是刚刚毕业不久的二女儿洛红,洛红是学农业的,但她还太年轻,需要再学习几年。

大女儿弗洛伦斯倒是很适合继承农场,但她却十分犹豫,因为农场生活十分辛苦,一旦继承就需要全新投入,而她还没有做好准备。

夏洛莱位于法国勃垦地南部,是赫赫有名的夏洛莱牛的故乡,这片草场上的草营养十分丰富,并不需要其它饲料来让牛长膘。

只需要两年时间,一头牛就可以生长到上千斤左右,而且肉质鲜美,是世界公认的顶级肉牛品种。

因为,这里的很多农民都以放牧为生,翁黑也是如此。

在连绵数百亩的农场中,一家人最大的工作量就是放牛,夏洛莱牛都是散养粗放,自己在草场上寻找食物。

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各个草场的鲜嫩程度也会随之改变。

作为主人,农场主需要熟知哪里的草最新鲜,这是传统放牧的一部分。

不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放牧变得越来越方便,翁黑很早就掌握了一个技巧,那就是开车放牧。

这可为他省去了不少力气,以至于有的牛或许辨别不出来主人,但马上就能认出他的车。

像往常一样,翁黑开着车带牛群转战各个农场,不过牛群不是总知道要去哪里,所以一旦出现意外,就需要两姐妹来做引导。

这可是个体力活,洛红一路小跑 气喘吁吁,这才把牛群赶到了新草场。

为了让母牛更好地休息和产奶,一到新草场,就需要把牛犊和母牛分开,这比赶牛还要不容易,但翁黑还是扛下了所有,毕竟两个女儿还没有准备好接班。

农场的生活十分繁忙,除了放牛之外,一家人还要给牛接种、接生、看病,此外 翁黑家还养了上百只夏洛莱羊,零零碎碎的杂务加起来,几乎没有任何周末可言。

在翁黑看来,农场就是一家企业一项投资,一旦接手农场,就意味着全身心的投入,不能有一个步骤出错,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作为欧洲的第一农业大国,法国的农场机械化程度很高。

其中,中小型农场和家庭农场占主导地位,一个家庭就能经营上百亩甚至上千亩的农场。

根据2000年统计,法国的家庭农场大约有0.71万家,平均经营土地为42公顷(约630亩)。

与此同时,法国的农村规模却很小,几乎人家就是一个村。

村与村之间距离也很远,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的农场太大了。

与此同时,大部分法国农场还有另一个角色,那就是自产自销的小作坊。

很多家庭都会生产各种食物,一部分提供自己食用外,多余的就拿出去售卖,翁黑家也是如此。

俗话说男主外 女主内,就在丈夫忙着在外放牛时,约瑟琳也在厨房忙的热火朝天,她在用羊奶制作一种美食,当地人称之为 羊芝士。

将羊奶处理得像果冻一样稠,然后装入有孔的杯子滤水,放在阴凉处静静等待。

当地的草场新鲜丰美,所以羊奶的口感更加可口,奶酪成熟时会覆盖一层可以食用的霉,使得成品口感温润,颇受当地人和城里人的欢迎。

如果说城里人有城里人的快乐,那么农村人也有农村人的幸福。

奶酪制作完成,他们总能第一批品尝到这种美味。

闲暇时刻,翁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天午饭过后,他宣布了今天余下时间的计划,抓蜗牛。

这个想法得到了小女儿洛红的强烈反对,她说 哦 这也太恶心了!

看来并不是所有法国人都喜欢蜗牛,但翁黑心意已决,自己一个人依旧兴致勃勃。

在德国抓蜗牛是犯法的,但在法国,九月份就可以开始抓了。

昨天晚上刚刚下了雨,所以正是抓勃垦地蜗牛的大好时机。

翁黑对它们的藏身之地了如指掌,他只捡大的,一会儿就抓了小半篮,不过费事的还在后面。

抓回来蜗牛后要先饿它们一周,这样蜗牛肉就会变嫩。

翁黑几天前已经抓了一批,接下来第一步 就是把它们彻底清洗,然后烧一大锅盐水,再把蜗牛倒进去,加点香料和香叶提鲜。

因为蜗牛太过油腻,所以约瑟琳不许他在厨房煮蜗牛,翁黑只能在工具间做这些,但他却十分乐观。

蜗牛煮了一个半小时才煮好,翁黑用一种特质的钩把肉从壳里掏出来,然后把不能吃的部分丢掉。

蜗牛壳需要用高压气枪清洁一下,这也是在工具房煮地另一个好处。

接着,翁黑切了大蒜和一种芳草,搅拌成一种芳草黄油塞到蜗牛壳里,最后,可以吃的部分被塞回壳里,再用新鲜的黄油封扣,放入烤箱焗十分钟,一道芳香四溢的焗蜗牛就新鲜出炉。

就连最反对的洛红,也忍不住开始了品尝。

晴朗的午后,再配上一杯白葡萄酒,这样的日子真是夫复何求。

下午,一家人的忙碌再次开始,大女儿弗洛伦斯把羊赶到羊圈,准备起今天的挤奶工作。

之前她并不想接手农场,直到妹妹毕业后同意和她一起分担农场重任,她才开始重新考虑当全职农民。

夏洛莱以牛闻名,与薄若莱接壤,而薄若莱同样很出名以葡萄酒闻名,那些葡萄种植者很多都是翁黑家的顾客。

每当,家里的芝士做好,他就会亲自开车送货上门,颇受当地种植户的欢迎。

当地种植户大都是农场形式,他们世代居住在农村,经常能延续好几代,有的从翁黑的父辈就开始打交代,可以说是世代相交的老主顾。

俗话说见面三分情,每当翁黑来,相识的老主顾就会邀请他喝一杯,这时候翁黑就老实不客气,开开心心的去喝上一杯,浑然不知酒驾是何物。

好在翁黑的酒量一向不错,几杯酒根本不在话下,主人又端出了起司,这样客人就不用干喝酒。

酒过半酣,翁黑还要接着去送起司,等到慢悠悠的转一圈,酒劲下去了,也就可以安全的回家了。

另一边,大女儿弗洛伦斯忙完农场的活,终于可以放松一下。

和朋友一起飙起了摩托车,她是一个摩托车发烧友,当戴上头盔 揣上油门,享受着扑面而来混在着草香的劲风时,一切烦恼都可以烟消云散。

这时候,一顿美味的大餐也是必不可少的。

晚餐吃巴斯鸡,由弗洛伦斯的朋友亲自下厨,巴斯鸡是当地特有的品种。

它们在草地上放养,每只鸡都有十平方米的专享草地觅食,肉质格外鲜嫩。

最新鲜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清炖最能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开炖前只需要放一些盐和胡椒粉,然后加少许橄榄油和黄油,等到鸡肉被煎至两面金黄,立刻加入羊肚菌,再倒进葡萄酒和一点新鲜奶油,加盖焖煮三四十分钟,一道法国版的小鸡炖摩托就完成了。

鸡肉鲜嫩多汁,羊肚菌丰腴甜美,配上夏日的烛光和微风,是农场给予他们最大的奖励。

随着太阳的渐渐升起,优美的农场从寂静中苏醒,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今天翁黑要去卖掉一些老奶牛和牛犊,父女三个艰难的把牛赶上老旧的卡车,踏上了前往集市的道路。

由于人口比较稀少,居住得较为分散,法国的农村都会有固定的大型集市,以供农民出售和购买农具。

周三是圣克里斯多夫的赶集日,而圣克里斯多夫是本地区最大的集镇。

五百年来,也一直是本地区最大的牛羊交易市场。

上午,交易棚里挤满了赶早来的养殖户和买家。

还有一些专门进行倒卖的批发商,他们穿着规定的服饰,混乱而有序的进行着讨价还价。

趁着买家选牛之际,翁黑不失时机地教洛红如何相牛,这里很少出现女人,今天更是只有洛红一个。

但随着时代改变,这里最终不会只有她一个女人。

交易棚里,时不时有人来向翁黑问价,但始终没有成交。

老奶牛没有年轻公牛的价钱好,不过翁黑还是想卖个更好的价钱。

另一半,弗洛伦斯对运营买卖不敢兴趣,所以她抽空整理了一下仓库里的干草堆。

每堆干草重达140公斤,即使是两个男人也要花费不要力气,但依托现代高科技,弗洛伦斯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

回到翁黑这边,由于在交易棚卖不到好价钱,这天下午,他和洛红把牛犊子赶到了隔壁拍卖行机进行拍卖。

这里一天可以拍卖约一千头牛,甚至还有意大利比利时远道而来的买家,买家通过按钮来报价,卖家只需要一个手势就可以成交。

在法国,一个农民不仅仅只能是一农民,更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只有权衡利弊 进退自如,才能经营好一个农场。

这天的收益不错需要庆祝一下,于是回家后,翁黑主动帮着约瑟琳准备起了法国火锅。

以前 这种火锅是放在火上,一边煮一边下肉和蔬菜,所以所以不断吃到热食。

半退休后 翁黑十分热衷于这些美食上的消遣,他现在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完全退休。

弗洛伦斯已经能够上手,但她不愿意管事,虽然有洛红帮她一起分担,最终还有要有一个人挑起重担,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吧,翁黑默默地祈祷着。

加入蔬菜之前,火锅要煮好几个小时,趁这个功夫,洛红到草地上呼唤起了羊群。

其中有两只羊生了病,只能用手工挤奶,因为机器会伤害到它们,病羊的奶人不能喝,但却是狗狗们的大餐。

真是一个美好的下午,等到黄昏降临 宾客咸至,火锅大餐也正式拉开了序幕,翁黑把煮好的火锅端上了桌子,第一道开胃菜就是它。

等到喝完汤,再把牛肉切成片配着蔬菜吃。

这顿饭要进行两三个小时,爱唱歌的老兄拉起了风琴,一直聚到月上中天,直到主宾尽谊。

虽然看起来美好无比,但无论何时何地,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辛劳的工作始终占据主旋律。

法国是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早,并且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它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即重视农业人才培养 农业生产区域化,以及农业生产标准化和机械化。

这些都是大农场最重要的支撑,当然 也和法国的人口分布密不可分,我想,很多人都会羡慕这样的生活。

随着各个国家城市化的发展,或许都会演变出这种农场。

那一日,农村将更会成为人们的魂牵梦萦,成为我们最后的救赎。



这就是法国农村人的生活:一家4口就是一个村,年收入1000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