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9. 心猿医心

2023-05-28 21:53 作者:喝啤酒的猫头鹰  | 我要投稿

朱紫国

       前文说到,唐僧师徒过了七绝山稀柿衕,走过一个轮回重又回到尾闾穴。离开大唐的圣僧,来到了“不亚大唐世界”的朱紫国。

       朱紫,以朱为贵,则明朝也。

       过胡同(胡奴民族,元朝),得见朱紫——明朝。

       西游文中,此回目对朱紫国介绍很详细,提到“五凤楼”、“光禄寺”、“会同馆”。且朱紫国皇榜中直接自称“中华”。榜文曰: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贤士,不拘北往东来,中华外国,若有精医药者,请登宝殿,疗理朕躬。

       就连司礼监太监以及锦衣卫都有描写,文中言道:“太监叩头道:奴婢乃司礼监内臣,这几个是锦衣校尉。”

       明朝是唐之后,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且以武略立国,攻伐北方匈奴,战绩辉煌不输大唐。

       整个明帝国,追溯大唐,却不似大唐崇信佛教,反而崇信道教。洪武皇帝自己本就是和尚出身,他太了解寺庙里面的勾当。当年时逢饥荒,朱元璋被排挤不得不离寺化缘为生,百姓自己都饿死了不少,哪儿还有余粮施舍给游方的和尚。

       在龙湾之战击败一生劲敌陈友谅后,朱元璋微服私访,游览紫金山的禅寺,主持见他面色不善,恐其发狠不利寺庙,便约了他半夜谈禅,想要用玄妙的佛理试探他。

       洪武皇帝将宝剑架在主持肩上,老僧哪儿还有心谈什么佛,忙问对方到底是谁。于是朱洪武便留下那首霸气非凡的《愤题和尚诘问》: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到明成祖朱棣,当年面对建文帝削藩,他曾装疯卖傻,披发跣足自称真武大帝。后来起兵谋反,夺得天下,为了奉承他,民间广建真武庙宇。

       前文小雷音寺,悟空求助真武大帝时,大帝曾言道:“我当年威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后又披发跣足……乃奉元始天尊符召。……今蒙大圣下降,不得不行。只是上界无有旨意,不敢擅动干戈。”

       奉旨镇守北方,这就是当年燕王朱棣的使命,但不同于真武大帝“无旨不敢擅动”,朱棣却领兵造反,根本不听什么建文帝的旨意,西游这里有意在揶揄明成祖。

       后文比丘国国王听信白鹿精的谗言,要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历史上明世宗嘉靖皇帝,为了炼长生丹,听信道士,命人征召数千女童进宫,用经血炼药。宫女们经受了非人的虐待,更有数百人死伤。剩余的宫女为了活命,趁嘉靖熟睡时,欲用花绳勒死他,结果慌乱之下打了死结,这才没能成功,史称“壬寅宮变”。

       前文乌鸡国国王,被“兄弟”狮子精谋害,沉井三年,后得悟空之助重夺皇位。明英宗朱祁镇与明景帝朱祁钰本为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英宗被俘后,景帝临危暂居皇位;但英宗反朝后,被景帝囚禁七年。后来英宗复辟,景帝却并无子嗣留世,西游书中狮子精被阉了也无子嗣。

       回到朱紫国这里,国王重病,满朝大臣却未能为主分忧,只能张贴皇榜求医问药。皇帝问起玄奘取经原由,听到魏征梦斩泾河龙王之事情,不禁非常感慨:“那国王又呻吟叹道:诚乃是天朝大国,君正臣贤,似我寡人久病多时,并无一臣拯救。”

       明朝并不缺乏魏征这样的耿直之臣,比如于谦,这位打赢京师保卫战,挽王朝狂澜于既倒的股肱之臣,却被英宗听信谗言抄家弃市。

       西游书中对诸国的描写,很多都映射明朝,“朱紫国”这里写的尤其明显。

       孙大圣医君,既是医国。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治疗皇帝的病,就是医治一国之疾。在西游作者看来,国家之疾在于帝心。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烹小鲜,靠的就是调和。故悟空带着八戒上街去“买调和。”

 

三折肱

       《左传·定公十三年》云:三折肱知为良医。三次折断胳膊寓意拥有丰富的经验,是良医。

       古人言:解铃人还问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此回目妖怪的铃铛法宝,说的也正是此意。正如西游原文所言:心有秘方能治国,内藏妙诀注长生。

       古人又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医人和医国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既是因为,达济天下拯救苍生的仁者之心是相通的;也是因为中医理论中阴阳君臣之理论,与治国道理并无差别。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再看孙大圣诊病的具体过程:

       首先便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流程“望、闻、问、切”,结果朱紫国国王见不得生人,转而进行悬丝诊脉。这个桥段为小说情节增添了不少惊奇波折,使得情节更加引人入胜,但自古帝王之家讳莫如深,纵国家已然命若悬丝,而良臣设法施救也是千难万难。

       孙大圣拔了毫毛,“变作三条丝线,每条各长二丈四尺,按二十四气。”

       盖因据西晋王叔和所撰《脉经》所描述,“脉理精微,其体难辨”,脉象千变万化,但总共分为二十四个种类:浮脉,芤脉,洪脉,滑脉,数脉,促脉,弦脉,紧脉,沉脉,伏脉,革脉,实脉,微脉,涩脉,细脉,软脉,弱脉,虚脉,散脉,缓脉,迟脉,结脉,代脉,动脉。

       三根丝线,分别对应了“寸、关、尺三部”,据《脉经》所述:从鱼际至高骨其骨自高,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阳出三分,阴入三分,故曰三阴三阳。阳生于尺动于寸,阴生于寸动于尺。寸主射上焦,出头及皮毛竟手。关主射中焦,腹及腰。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

       左寸脉对应:心;左关脉对应:肝、胆;左尺脉对应:肾、膀胱。

       右寸脉对应:肺、胸;右关脉对应:脾、胃;右尺脉对应:肾、大肠。

       孙大圣诊脉行的就是《脉经》所述之切脉之法,西游书中大圣对于脉象的结果说的十分详细:陛下左手寸脉强而紧,关脉濇而缓,尺脉芤且沉;右手寸脉浮而滑,关脉迟而结,尺脉数而牢。夫左寸强而紧者,中虚心痛也;关濇而缓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带血也。右手寸脉浮而滑者,内结经闭也;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症。

       别的经书不敢说,看来大圣精通《脉经》是确定不疑的。

       而用脉象来诊病,其基本原理就是中医中的经络理论。其中主干为,经脉;分支为,络脉。

       按照《黄帝内经》、《难经》、《脉经》等古代医典所描述,人体有十二正经: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有正则有奇,十二正经之外,尚有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此八脉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这是诊断的基本理论,既然断了脉象,下边便是用药了。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学典籍,奠定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神农本草经》将所有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例如:如人参、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例如:百合、当归、龙眼、麻黄、白芷、黄芩等。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例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用药的方式: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者,宜用一君二臣五佐,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和合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良者,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大圣给国王开的药方:

       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的大黄;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的巴豆;治阴虚火燥消化积滞,能调百病的百草霜。再配合马尿搓成“乌金丹”。

       用大黄这种猛药来清热解毒,去除拥堵;配合巴豆来辅助排泄,通闭塞祛沉寒;百草霜用以平和药性,辅佐消化。

       比较有争议的是这“龙马尿”。西游中白龙马尚未完婚,还是童子。这里龙马尿就是童子尿。中医中,认为童子未经人事,故相火未生为纯阳之体。且尿性寒属阴,童子纯阳,故童子尿为阳中之阴,故可调阴阳,安脏腑。

       由此可见孙大圣不仅深通《脉经》,更是熟读《本草》,实在是经验丰富的杏林妙手。

       正如本章题目中所提及的“三折肱”,胳膊断三次方为名医。我国中医理论深合《易》理,精深而博大,兼脉象万千,本草更是浩如渊海。要想成为良医,委实不易。



39. 心猿医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