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论秦皇隋炀与汉高唐宗
方源野(别鹤)/答
这个论点,在网上经常出现的例子,是一千多年前的那位“兆古一帝”。直接上结论:但凡“罪在当代”就绝无可能“功在千秋”,反而是后来的“功在千秋之人”有可能把“千古罪人”变成仅仅“罪在当代”。不过兆古一帝和很多人类比的秦始皇还是有巨大的不同。
1.兆古一帝把从夫差开始的大运河搞搞缝合(且不说这个过程中的血海人力),到唐宋还有多段没有疏通,但兆古一帝“掳掠民女,丝绸绕树,胡人白吃,雁门吓尿,人海垒辽东,官仓敛民粮,何惜小民饿死,敢收反贼粮就按公里杀绝”一以贯之的行为艺术,则疯狂折腾搞出史上最大烂摊子,隋流亡皇室更是直接去突厥当座上宾,义成公主等提供了古代堪称碾压级的信息战。兆古一帝的“千秋伟业”弄出130部军阀,几十个为突厥傀儡,户口三人减二,北方为动员百万的旷古之虏突厥、铁勒,西域为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西突厥,辽东为高句丽,南边为吐蕃、中天竺,形成十面合围,让炎黄子孙到了五胡乱华三百年、三国内战四百年以来,内忧外患的绝境最低点。
兆古一帝没有沦为“罪在千秋”,仅仅是这一切被“千古一帝”全部反抗扭转:从16岁雁门退突厥起,在后方有“赵构和秦桧”不断掣肘和陷害的情况下,不到三十岁就打败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与突厥的围攻,最终内外全部翻转,振兴从三国、永嘉、南北朝再到隋末的连续衰颓,“饮马出长城”,翻越无数雪山大漠极限远征,横扫东西南北十面胡虏,伐平塞北突厥(灭国擒王),夷灭漠北铁勒(灭国擒王),光复西域、拓地中亚(灭国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车鼻,其王或擒或歼,驱逐西突厥),打通雪域(松赞干布战败臣服),服中天竺(灭国擒王),征收辽东(打败高句丽,水陆钳进战略奠基,其子锦上添花灭百济高句丽打败日本),雪尽五胡乱华以来三百年外侮之耻,洗涤从斯基泰(犬戎)灭西周以来的历代外患,还不算贞观之治的制度文明与重振文教,及汉文明影响下首次出现的大亚洲,还不算贞观之治在两千年帝制史上达到了贪污率和犯罪率的历史最低、对滥用权力的最大遏制,及社会、官民、君臣、君民关系的最大和睦与相对意义上的自由平等。
2.秦始皇则与兆古一帝不同,其真正的功绩,是把商鞅学斯基泰(西戎)和匈奴的总动员机制,形成的那种驭民五术、不断内卷而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自杀惯性,转变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总动员对外战争。蒙恬北伐,“匈奴不敢南下牧马”,秦汉之际几十年匈奴止于劫掠,除了河套等地区外,没有后世五胡、突厥和蒙古国对华夏主权的领土图谋。这场大捷的红利持续到汉高祖和汉文帝对匈奴的基本打平,和汉武帝再度北伐,总计百年左右。同时,他把这一惯性固化为国防工程,完成了春秋战国的长城攻防布置(不只是防守),这是他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所以,秦始皇可以说是春秋战国以来“尊王攘夷”的外战顶峰。秦灭六国,是对战国寡头清除腐尸,黑吃黑,也是他顺应惯性力量的成果。
但这个过程中,他没有试图消除,而是继续利用商韩法术,所付出的代价是打破了华夏的统一(他不是统一,而是反过来),把自己变成独大的战国,消灭了民众仅存的社区自治和在共同体内部的用脚投票,把民众变成支撑“匈奴式总动员经济”的海量刑徒,试图驯化为军犬,导致一个共同体内部只有暴力和韭菜的命令关系,没有人民自己的横向契约关系,所以共同体就变成了一触即溃的虚伪存在。这种原子化和散沙化,恰恰是对统一最大的伤害。华夏部落联盟及其文字,早在黄帝时就统一;度量衡更多是基于交易的市场自发行为,从炎黄的日中为市就开始统一进程。而秦政的出现,让民众无法回答“我们是谁”,引起的激烈反弹便是“赳赳老秦,喜迎沛公”。
所以秦始皇的功劳远大于隋炀帝,但秦始皇的罪责也相当大,功罪折算,秦始皇地位就不会太高,而仅论国防贡献,对“兆古一帝”仍然是可以碾压的。
但所幸并不存在“秦政两千年”。这一切的迅速终结,只因为刘邦的出现。刘邦首成布衣革命,扭转从西周封建、战国乱世,而至竭泽而渔之秦政的五百年恶性循环,打破阶层壁垒,初步凝聚华夏于后部落时代,开始民族共同体进程,为汉文帝的治理和汉武帝的外战,分别奠定藏富于民的清静自治基础和君臣合力的武勋股权基础,功大过微,在两千年帝制史上是仅次于李世民的存在。司马迁评价高祖,一转夏商周秦之四弊,是“昊天上帝视角”的深刻洞见。华夏民族之所以有汉人和唐人两个小名,由民而聚族的炼金石之一,正是汉高祖而非汉武帝。因为有了汉高祖“英雄度量”的革命,才有汉文帝“涤秦项之酷烈,返轩昊之淳风”,也才有汉武帝挞伐匈奴、开疆拓土的民力基础,即使汉武帝罢黜轩道、内儒外“法”,使冤案迭兴、中产破败、流民四起,几有秦、隋之弊虐,但无秦二世、隋炀帝之衰败,根源就在于,他作为收割者,无法对汉高祖播下的种子真正做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这,也是汉唐之所以成为华夏民族的两个小名的原因,是汉唐超越帝制的朝代意义、狭隘的政权意义的原因,是汉唐成为历史长河中“反抗时间”之锚的原因,也是汉唐成为华夏后人一次次“恢复中华、振兴中华”的看齐标杆和超越标准,而终将循环进步“逆转时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