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的共和国“猛将”——中国ZBD-86步兵战车
(本专栏所采用的图片来自中国军视网)
我国的步兵战车定型很晚,在此之前,我军士兵基本依靠63式装甲运输车或坦克进行机动。这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技术封锁时期,对新装备的认识不足所导致的。

正因如此,这一不利情况为我军在后来的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士兵们在面对敌方重火力时没有合适的运载/战斗车辆,只能硬着头皮应战,最终造成严重伤亡。

1979年4月5日,对越作战的装甲部队正式呈交了一份希望获得新型装甲车辆的建议书;
1979年7月16日,中央高层开始讨论是否研制新型步兵战车;
1980年初,新步兵战车的研制工作由五机部交给了北方工业公司,工程代号为“WZ501”;
1980~1985年,军工人员决定仿制大名鼎鼎的苏制BMP-1步兵战车,设计思路为“仿制+改进”,并试制了两辆样车;
1986年,86式步兵战车的技术验证车诞生;
1987年4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WZ501步兵战车的设计定型,并将其命名为“1986年式履带式步兵战车”,代号为“ZBD-86”;
1992年,ZBD-86步兵战车开始量产。

在火力上,ZBD-86搭载了一门73mm的低膛压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火箭增程破甲弹(对装甲)和尾翼稳定钢珠榴弹(对步兵)。
(注:主炮俯角为-3°~+30°)
主炮炮身和炮盾上则安装了一台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可发射红箭-73,后者仿制的是苏联“婴儿”导弹。
辅助武器则是一挺7.62mm的并列机枪。

在防护上,ZBD-86车体由厚度不等的特种合金钢板焊接而成,搭载了一个小巧的铸造炮塔,正面可勉强抵御12.7mm的重机枪。

在机动上,ZBD-86采用了一台四冲程6V150型水冷柴油发动机(293马力),传动系统为行星式变速箱,搭配扭杆式悬挂系统,越野能力很不错。

在电子设备上,ZBD-86配备了昼夜合一微光瞄准镜和自动装弹机,同时具备三防系统、热烟幕施放装置和自动灭火器。

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吃亏以后,解放军高层越发重视步兵战车的战略价值,并积极推动新装甲车辆的研究和普及,不断更新着相关战术。
目前,ZBD-86及衍生型号仍在我军部队中服役,并作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