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俄军坦克经典战例分析,以一敌多

2023-07-31 15:13 作者:全金属外壳AT  | 我要投稿

        乌军6月份在扎波罗热战线反攻中,集结某旅2辆坦克+7辆防雷车对俄军防区发起突击,俄军一辆呼号为“阿廖沙”的坦克前出反制进攻。

乌军二梯次装甲群

双方使用的装备

乌方装甲群

        2辆T-64BV坦克,此坦克是前苏联所研发,搭载有一门125毫米坦克炮,车身高度比T-62略低,坦克战斗全重得以控制在41吨左右。2017年乌克兰对其进行现代化改装,增加炮手热成像,原炮塔左侧红外灯取消被爆发装甲取代。


        7辆M1224防雷车,整车重量13.5吨,大部分重量来自厚实的底盘装甲,能承受地雷爆炸冲击,其“V”形底盘设计分散地雷带来的冲击,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乘员的安全。这辆防雷车能搭载6-7人的步兵班(6座位+炮塔席),不超载情况下,乌军装甲群的7辆防雷车最多能搭载49名步兵。

美国援助了数百辆M1224防雷车,其中部分车辆还未更换涂装便送上战场
乌军深绿色涂装的M1224



俄方“阿廖沙”坦克

        1辆三代坦克,因为视频过于模糊,也未表明是哪支部队,无法判明“阿廖沙”车组的坦克型号。从乌军判断装备来看,可能是装备美械的33、47、65机械化旅的战线方向,那么他们的对手是俄军127师,该师战前装备的是T-72B,鉴于战争中坦克装备的惊人损耗,这些老坦克可能换装成T-72B3(也有可能是前来支援的友军T-80BVM)。

T-72B(1989),鉴于前线惨烈战事,坦克兵进行了非常粗糙防御增强措施,例如这辆坦克在炮塔原有的接触-5爆反装甲外,又贴了接触-1爆反装甲
扎波罗热战线俄军T-80BVM坦克

战斗经过

        战斗开始前,俄军前沿观察(无人机飞手)发现乌军二梯队支援装甲群,曾多次呼叫指挥部,让“阿廖沙”撤退,但“阿廖沙”坦克组似乎没接到撤退指令,隔着一片小树林,在几十米的极近距离,对乌军装甲群发起攻击。


        俄坦克先敌开火,第一发打中树林右侧还在冒烟的车辆(一梯队乌军装甲群遗弃车辆),或许是“阿廖沙”坦克炮手用热成像模式,观察到遗弃车辆周围还有少量存活步兵,也可能是误以为还有热源的车辆是侦察报告中的进攻车队。


        乌军二梯队头车(坦克)发现俄军坦克在攻击残骸后,隔着树林盲射了一发,没有打中俄“阿廖沙”坦克。


        “阿廖沙”车组无法直接与前沿观察(无人机飞手)建立通讯,观察不到树林左侧的乌军装甲群,只能再次攻击视野范围内的右侧遗弃车辆,打中目标后“阿廖沙”坦克以-10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后撤。


        乌军装甲群无法观察来袭者方向和数量,不敢贸然越过进攻,只得先攻占树林内的战壕掩体。


        俄坦克发现乌军未越过树林,再次前出,将交战距离拉近到数十米以内,这期间乌军装甲群1号坦克压到地雷被炸断履带,乌装甲群扎堆的地方扬起巨大烟雾(高度有一二十米)。行进间的“阿廖沙”车组隔着树林,对着烟雾方向发射一发炮弹,可能击毁其中一辆坦克(无法准确判断),可以肯定的是乌装甲群遭到攻击的同时,2号坦克也碾压到一枚地雷,另有4辆防雷车也压到地雷失去移动能力,1辆似乎受到爆炸波及也失去移动能力,停留在友军残骸中没有移动,只有2辆防雷车完整莽入树林阵地里。


        “阿廖沙”坦克车组透过炮兵炮击扬尘方向,能大概知道乌军装甲群方向,但碍于视野障碍无法直接攻击,而是使用榴弹,对树林右侧渗透过来的步兵进行炮击,随后“阿廖沙”坦克掉头后撤,与树林里的乌军步兵拉开距离,因为乌军步兵手中的AT4、标枪等反坦克武器是有击毁T-80BVM、T-90M的先例,其危险程度不亚于坦克。


        “阿廖沙”车组回撤没多久,再次对乌军装甲群发起第三次进攻。此时,乌军装甲群虽已损失全部2辆坦克,但战壕内步兵对拉近作战距离的“阿廖沙”车组坦克仍有一定的威胁。


        这次遭遇战“阿廖沙”车组在无人机镜头记录范围一共打出5发炮弹,其中第三发是明确朝着乌军装甲群扎堆地方开火,击中其中一辆载具,其余战果是用坦克榴弹攻击树林战壕里的乌军步兵。当然,无人机多次观察战场其他方向,导致中间至少有数次炮击没有记录到。总之“阿廖沙”车组确实是以寡敌众。

疑似乌军反攻失败后,俄军步兵在残骸附近摆拍(乌军防雷车、坦克残骸的位置、数量与本文内容主角踩雷位置一致),如果此推测为真,那么说明乌军拿下的阵地再次被俄军获取

“阿廖沙”车组是逞匹夫之勇,还有勇有谋?

        真实答案得等俄方采访车组才能得知,个人目前倾向于后者,即有勇有谋。


        很显然乌军只要越过那片小树林,便没有俄军布设的雷区,这对俄军战线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阿廖沙”车长通过判断自身坦克具有的防护和火控优势,大胆抵前线阻滞乌军打通突破口。


        有主场防御优势。“阿廖沙”车组显然熟知战场雷区范围,基本能知道乌军大概方向,因雷区问题,没有选择从树林左侧包抄乌军装甲群侧翼,而是依托树林、雷区提供的障碍,在安全范围内对敌进行火力倾泻。


        不足之处。很显然,俄军坦克没有即时战场情报,似乎只接收到“乌军装甲车队正越过雷区”的报告,没有收到前沿观察的各种撤退建议,过程就是“阿廖沙”车组单车作战。

俄军坦克经典战例分析,以一敌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