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DS卡牌海报原图(苏联0-1k)(1)


二战期间,苏联是仅次于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制造国,军事生产花费累计566亿美元,总共制造了238582架飞机、316869辆坦克、自行火炮和其他载具、716948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7477400挺重机枪。
大多数生产围绕陆军和空军进行,海军投入不大,仅建造了几艘战列舰和巡洋舰,25艘驱逐舰和52艘潜艇。毕竟苏德战场主要是在陆地进行。



步兵第544团在二战中隶属步兵第138师。
步兵第138师曾参与苏芬战争、刻赤半岛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还参与了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攻势和库尔松-舍普琴科斯基攻势。
1945年二战结束后解散。


二战期间,红军强调要严厉对待逃兵,因此成立了督战队,在前线后方射杀或逮捕逃兵。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督战队一共逮捕了45000名士兵,其中有41000人当即被遣送回了原来的部队,剩余的人有的被枪毙,有的被接受其他形式的惩罚。
可以看出,大多数逃兵还是被送回去了。


苏制37高炮全重2100千克,采用弹夹供弹,半自动射击方式,射速可达到80发/分钟,最大射高为6700米,有效射高3000米。




1941年苏联的紧急工业转移

新版没找到。。。。。。


最上面的人脸是库图佐夫,把1812卫国战争和苏德战争勾连在了一起。
冬季战争,又叫苏芬战争,1939年11月30日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



这应该是个旅游海报吧!!!
“塔曼斯卡亚”是苏联近卫摩托化步兵第2师的绰号,这支精英部队的名称是为了纪念十月革命和塔曼城,以及苏联政治家加里宁。











步兵第128团隶属于步兵第29师,成立于苏俄内战期间。
1939,29师参加了苏联对波兰的入侵。
1941,29师参加了巴巴罗萨行动,在遭受重创并进行了两次改组之后,该师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并加入了第64集团军。
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胜利后,该师因杰出表现被重新指派为近卫步兵第72师,而步兵第128团则成为了近卫步兵第224团。
之后,该师参加过数次东线战斗,最后还参加了布达佩斯攻势。
苏联解体后,该师转移到了乌克兰,现为乌克兰第72机械化旅。
当前,第72机械化旅下辖1个装备T-64BV(部分拆除了红外大灯)的坦克营,3个装备BMP-2和少量BMP-1的机械化步兵营,1个依赖轻型车辆进行机动的摩托化步兵营,以及1个疑似装备BTR-60的侦察连。
第72旅还保有一些购自英国的二手“萨克逊人”装甲车作为战地救护车。

在炮兵火力上,该旅仅有2个装备2S1的自行火炮营,1个装备BM-21冰雹的火箭炮兵营以及1个使用MT-12的反坦克炮兵营。

该旅还有一个使用9K35和9K22通古斯卡的防空营。
第72机械化旅最近参加了2021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



步兵第16团隶属于步兵第87师,后于1942年成为第13近卫师。
曾参与苏联入侵波兰、冬季战争、哈尔科夫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巴格拉季昂行动、柏林战役以及哈尔贝战役。


步兵第321团隶属于步兵第15师,并于1940年参与了苏联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事件(苏联入侵罗马尼亚)。
该团于巴巴罗萨行动首次参与战斗,并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巴格拉季昂行动、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和柏林战役。




步兵第89团隶属于步兵第23师。
该师参与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基辅战役、巴格拉季昂行动和柏林战役。
1943年因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表现更名为近卫步兵第71师,并赋予了红旗勋章、二级苏沃洛夫勋章和二级库图佐夫勋章。

于1928年1月7日首飞,1929年投入批生产,1944年改称波-2,是苏联在30~40年代间使用最多的初级教练机。
机长8.17米,翼展11.4米,机高3.1米,机翼面积33.15平方米;空重635公斤,载油量71公斤,正常起飞重量89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156公里/小时,实用升限4000米,爬升到1000米所需时间5分36秒,最大航程400公里,起飞滑跑距离70米,着陆滑跑距离120米;动力装置为1台M-11气冷单排星形5缸活塞发动机,配二叶木质螺旋桨,起飞功率100马力。



二战中,苏联红海军开始组建并训练海军步兵部队,战争期间总共约有35万名红军水手曾在陆地上作战。
苏联红海军步兵执行了超过114次登陆,许多士兵还接受过跳伞训练。
海军步兵旅第6旅隶属于步兵第138师,从1943年开始服役。

苏联防空部队在保护苏联城市抵御空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工业区。
苏联防空部队一共摧毁了7313架德军飞机。








二战期间,红军成立了一支预备役在战场后方运行,负责训练新兵或者是将分散的部队重新组建成新的部队。
德国入侵苏联时,红军有550万现役部队,更有1400万已经应召入伍等待调遣的预备役,而德国仅在东部部署了380万人的兵力。
1943年,红军的人力储备越来越少,但现役部队人数却已经涨到了1030万,而相比之下德国部队总共只有393万部队。

由于在巴巴罗萨行动早期遭受了巨大损失,苏联空军在二战早期并不顺利。
除此之外,苏联飞行员和地勤缺乏经验,并且与德国空军相比装备较为落后。
然而战局逐渐发生了逆转,苏联空军取得了空优。
虽然德国空军飞行员的表现优于苏联,但苏联还是凭借《租借法案》占据了生产数量的优势。
但是,苏联的表现是比盟军好的,苏联王牌飞行员取得66次击坠,而美国和英国的王牌飞行员只各取得44次击坠。


这条标语来自“伟大的卫国战争”,俄罗斯及其他许多苏联前共和国曾使用这个词语来描述苏德战争。

苏联的设计和生产理念是注重数量而非质量。
苏联的设计师非常清楚T-34的数个设计缺陷,但他们并没有予以解决,也没有降低生产速度,反而是进行大量生产,从而在需要时随时更换。
T-34生产线进行过的唯一改动是为了让生产更简单,成本更低廉。
1941年,生产一辆T-34坦克的成本为269500卢布,到1943年已经降至135000卢布。



有些没有找到,如果大家有资源的话可以私信发我,在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