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白马战神 淮海国篇》第四章 阿姆河卫士

2020-06-14 15:30 作者:彩虹勇士号  | 我要投稿

六八二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傍晚,淮海国的南方边境的两国哨兵依然相安无事,淮海国的士兵依然为岭南前线运送着粮草。南海的军官们在边境上的贸易站中梳妆打理,他们在为午夜的狂欢做着准备,舞台尚未开幕,妓院中传来悠扬动听的女人唱声,厨师们刚刚点起炉火,袅袅炊烟直上云霄。在这里的人们看来,战争尚在八百多公里外的地方,即使是在形势最危急时候,邪恶联军也从未攻占过这些大后方的交通枢纽。和平的日子仿佛是天国永不落下的太阳,忠实地围绕着阿特拉斯柱从容行进,现在我们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切都有个尽头。

而在寂静的树林中,蜇伏着许多等待着夜幕降临的杀手——响蜜鴷斥候,他们曾经只是蜜獾军团的专属侦察兵,而现在他们却为二十万的大军充任前哨。九月二十六日午夜,随着贸易站的舞会落幕,淮海国的大部队趁着夜色越过边境,他们是从属北府的第一、二、五绥靖军团,以及南府的第一、二、三、四、五卫国军团,以及冯楠亲自率领的第一亲卫军团,还有数十支由外国志愿者组成的分队。用他们这样的精锐部队进攻毫无防备的哨所、兵营、居民点和贸易站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南海国的士兵大多都是在睡梦中被突然袭击,少数奋起抵抗的人也无法和十倍于己的士兵抗衡,入侵者杀死所有白皮肤的人,如果被杀的人不是士兵入侵者就将木棍和树枝放在他们的手中,伪造成他们在战斗中被杀的假象。淮海国士兵解放了当地奴隶,让他们载着战利品前淮海国进发,因为在那里黄皮肤的人也可以成为一等公民。

在南海国沿海的大小港口,淮海国的商帮勾结海盗展开大规模破袭战,他们抢走船只,烧毀仓库,屠杀沿岸的南海国殖民者村镇,由于此时南海国的舰队主力尚在象郡,谁都无法阻止淮海国的商帮恣意妄为。

十月十七日,南海国主苏拉抵达象郡,向部下宣布了开战的消息,他率领四十万大军北上收复了无人驻守的桂林,随后沿海岸向东北方向进发。此时,淮海国的主力部队已经撤回国境线内,准备依托坚固的防线长期作战。在他们面前,是三百公里纵深的荒野和废墟,淮军撤退前抢走了所有能带走的东西,还在土路上挖坑,将栈道和桥梁拆毁,烧掉和砸毁固定设施。现在些地区储备的粮食和其他战备物资都被掠走,由于道路被毀,大规模会战也变成了不可能,更糟糕的是,由于秋原战役后罗霄山落入了大魔国手中,而淮海国又同南海国开战,噩州驻扎的十万天兵失去联络。

气愤的苏拉恨不能一口气杀到淮海国去,可现在他空有金戈铁马,却因为没有粮草而动弹不得。苏拉本来爱财如命,可现在为了给儿子报仇也顾不得许多,他抵押了在天国的所有房产,出售了所有种植园和奴隶,同南海国的士兵立下战争契约,许诺如果打赢战争就分给每位士兵一两黄金。他还派人前往淮海国北方的黄海国,雇佣当地的天国殖民者参军,高价收购粮食。天帝希望这场天国的内战迅速结束,便命令禁止天国的粮食买卖,征调所有的船只向南海国全力运粮。

六八二五年十一月九日,黄海国允许南海国在境内征募佣兵租用装备,条件是每征兵一人向黄海国支付十五两白银,租用每套装备三十两每年,因此淮海国强烈抗议黄海国破坏中立的行为。

南海国一方招兵买马,淮海国一方也没闲着,他们用偷袭了在噩州的南海国军队,也是破坏他们的后方基地,焚毁船只和港口。噩州的南海国军队西有邪恶联军进攻,东有淮海国军封锁,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面对绝境,他们希望能效忠淮海国。但淮海国一方拒绝效忠提议,要求他们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并且只接受一次性的全部投降,不投受分批投降。到了六八二六年一月十七日,在见到由淮海国间谍伪装成的各国公使后,饥寒交迫的噩州驻军在大雪纷飞的阿姆河畔向淮海国投降,他们放下了武器,却被化装成淮海国军队的大魔国军队俘虏并屠杀。至此,阿姆河航线全面贯通,大魔国的军队和物资可以顺流而下,畅通无阻地驰援淮海国。

虽然淮海国一方资金较少,但胜在科技与数量,大魔国最新的石弩和抛石机是那个时代对付地龙的利器,游隼飞龙大队的助战更让淮海国有了在空中较量的底气,更不用说天狼组织中的教官和老兵,甚至于成建制投送的特战小组。这些由超越时代的思想和组织建立起来的强大力量,在更高维度左右着这场古代的全面战争。

之所以要说“更高维度”,是因为天狼组织的高效和严密,在此之前,淮海国只能统计出120天之前的部队数量,而在天狼组织的帮助下这个数据变成了17天。经过初步统计,淮海国的陆军兵力如下(六八二三年三月):

本国正规军:

北府绥靖军团×7,亲卫军团×3

南府卫国军团×5,亲卫军团×2,共17军团,约17万人

动员军(非常备军):

救亡军团(由难民组成)×22

国民军团(由百姓组成)×5,共27军团(注:并非难民比百姓更爱国,而是百姓同时也负责生产劳动),约27万人

大魔国志愿军:

大魔国教官团×108

特别行动小组×23

工程队25000余人,

共计:135300余人(唯一可精确到百位)

渤海国志愿军:数据不明无法统计,约3-5万人

华夏诸邦志愿者:约十余万人

以上共计约73万人

盔甲约33万套(45%披甲率,其中13万为纸甲)

地龙457头(297头由渤海国援助)

飞龙227头(106头为大魔国援助,69头由渤海国援助)

虽然大部分时间,这73万士兵干的都只是工人和农民的活,但考虑到淮海国的国力,这仍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再来看南海国一方:

南海国常规军团×35,约72万人

南海国特战军团×7,约21万人

亲卫军团×3,约6万人

共计:103万人以上(按照战争契约每人一两黄金来算)

黄海国雇佣兵:数据缺失,十万人以上。

共计:114万人以上。

从数据上看南海国优势很大,但是大部分都被大魔国牵制并且要负责生产劳动,迫于后勤压力和治安战需求,预计能前往岭南战场的作战人员在25万人以下。

为了扩宽战线让更多士兵支援淮海前线,也为了能消除侧翼威胁,苏拉决定首先进攻罗霄山。但是六八二六年二月五日,在他围攻罗霄山时居然一连下了九天大雪(这可是岭南),一路溃败回到桂林,阵亡七万余人。三月,苏拉再次围攻罗霄山,这次守军修了要塞,苏拉遇到洪涝灾害再次回到桂林,阵亡八千余人。四月初,苏拉第三次进攻罗霄山,这次他遇到了大魔国女王神农氏 田,女王的主力部队虽被击败,伤亡十二万人,但她成功在四月十三日率部伏击了天籁长风军团。长风军团阵亡两万三千人,一时失去了作战能力,苏拉的部队也损失三万多人。此役虽然获胜利,但天兵依然对罗霄山中的众多堡垒无计可施,五月七日苏拉突然撤退,诱使大魔国军队撤离。五月十三日苏拉突然发兵二十万奇袭罗霄山,命令部下强攻要塞,溃退者十一抽杀,到了五月二十七日,南海国军队真的占领了罗霄山,全歼守军三万,自身仅死亡五万(对于强攻而言太少了)。

由于大魔国军队失去了地形优势,只能任由苏拉继续北上,六月七日苏拉抵达噩州,但却被伪装成天兵的邪恶联军伏击包围,苏拉乘飞龙侥幸逃生。此役苏拉损失兵力七万,但依然保持着前进。六月九日,苏拉在大雨中命令部下强攻噩州城,歼灭守军一万,阵亡两万三千人,阿姆河航道被截断。

但此时的淮海国已经在南北都修建了三道坚固防线,即便是新征募的士兵也训练了半年多,手工业水平的提高也让装备的生产更加容易。淮海国还在阿姆河两岸边境上修筑了两座巨型堡垒:南如梅利堡和北如梅利堡,两堡垒之间用铁索和浮桥连接,在陆地上还有众多暗堡守护它们。

看到如此情景,苏拉决定暂时停止进攻,他认为仅从南方进攻必然失败。他联系到了黄海国的雷王托尔,请求让黄海国的正规军打着南海国雇佣兵的旗号直接从北方对淮海国发动攻击,此外他还准备雇佣更多的船只以从东面进行登陆作战。

由于阿姆河航道被截断,淮海国的海运就成为了当时唯一的希望,渤海国水师换上淮海国的旗帜,护送着载有铁器和糖块的商船奔赴阿姆河口。阿姆河口南岸的松江府驻扎了众多商帮与海盗,他们负责盘查进入阿姆河的船只,攻击南海国的水师,入港船只需要在北入海口进入阿姆河,接受检查,然后逆流而上绕过顾俊沙,从南方河道在松江城靠岸卸货。南海国舰队多次袭港,均被城防弩砲击退无功而返,但是在阿姆河入海口之外,两国舰队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冲突。

在海上的对决中,淮海国一方虽然船少,但却占据地利。渤海国的舰队从全罗南道集群出发,到阿姆河口,航程短且不靠近敌方领土,但是黄海国和南海国舰队则要从南海抵达黄海,途中穿过淮海国海上航道,经过众多海盗控制的岛屿。由于天国东方舰队要护航从海天门前往岭南的船只,能派去支援黄海国的军舰寥寥无几,所以南海国的货船经常被淮海国俘获,值得一提的是六八二六年五月七日,签订过《河间条约》的亚罗号(黄海国籍)被俘获。

恼羞成怒的黄海国命令几乎所有舰队升起南海国旗帜,在扶桑的长崎港秘密集结,七月十二日南海国舰队和天国东方舰队抵达长崎港组成联合舰队。八月十三日拂晓,联合舰队在阿姆河口之外被巡逻海盗发现,海盗们投下点燃的信号桶,海上升起七股红色的长烟,松江府驻扎的游隼飞龙大队根据信号发现了庞大的联合舰队,他们先发制人,二十七头飞龙用烧夷弹轰炸了联合舰队前部正在为登陆做准备的舰只。这种新型的烧夷弹采用了拖绳触发法,传统的烧夷弹触发是在弹体在落地后内胆碎裂,内外层液体混合发生爆炸,如果落在质地较软的物体则很难快速发生爆炸,即便爆炸过火面积也不足,燃料集中在中心位置。拖绳触发的烧夷弹在火油添加了易挥发的反应迟滞剂,在组装时不易着火,烧夷弹内部分为五层以便触发后充分混合。当烧夷弹被从飞龙上抛下时,弹体沿拖绳离开保护壳,沉重的尾部保护板坠落,烧夷弹各液体会在头部混合发生缓慢反应,将弹中液体从侧面的尾喷口喷出,离开烧夷弹的液体会化为一条白色液滴带,其中的反应迟滞剂迅速挥发使得液滴带更加易燃,于是烧夷弹后拖曳着一条白雾,白雾后方是巨大的火龙。每条飞龙带弹两枚,能形成宽12米、长52米的杀伤带,在投弹过后,飞行员后将拖绳带回基地以防泄密。

在新式烧夷弹的首波袭击下,联合舰队前锋受到重创,登陆舰只上挤满的登陆部队在大火中跳入海中,船只燃起大火,滚滚黑烟阻碍了观察视线,舰只碰撞堵塞,舰队陷入混乱。淮海国第一攻击波刚刚结束,第二攻击波46头飞龙直扑巨舰岛船组成的中军,联合舰队的飞龙正准备起飞拦截,却被被致命的火浪吞噬,岛船的巨帆和桅杆化作火的巨树,巨舰上堆积的航弹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天国东方舰队新造的八条岛船带着48条飞龙于化作飞烟,仅有36条飞龙逃脱。

联合舰队总司令云忠见到舰队混乱不堪,下令回师重新集结。但是由于指挥系统的瘫痪,先头的登陆部队依然全速向阿姆河北岸进发,与淮海国驻军在滩头发生激战,由于缺少支援,他们一时无法突破。此时联合舰队总司令云忠见先锋已经登陆,又命令全军避开着火的船只分散前进,让陆战队在阿姆河北岸登陆。当天中午第二批陆战队登陆,淮海国守军被迫撤退,但此时第一批登陆的天兵已经元气大伤,当天下午天兵登陆顾俊沙,但因为淮海国堡垒上的弩砲阻击无功而返。云忠心生一计,让部下将平顶登陆船拆掉帆布,上铺泥沙以免大火,登陆船将桅杆放平如同长戟一般以免冲击,水手只用船桨在阿姆河中航行,众多登陆船用勾绳和涂泥的木板相连,士兵就从登陆船组成的大桥上涌向顾俊沙。激战一夜,守军近乎弹尽矢绝,幸好淮海国内河舰队驰援,内河舰队用舰载弩砲猛击敌船,导致登陆船进水沉没,浮桥解体,天兵后援一时中断,守军士气大振,欢声雷动。

松江城守军趁着敌人舰队被击退的时击,当即派出小船和木筏渡过阿姆河支援顾俊沙,到次日凌晨,除少数天兵游泳逃脱外,其余四千士兵向驻岛守军缴械投降。八月十四日中午,联合舰队将内河舰队赶走,再次包围顾俊沙,天兵开始登陆,这次守军将俘虏组成肉盾阻塞缺口,让登陆者一时不知所措。不久,云忠下令强攻,守军在天兵面前处决俘虏,以示无生还之想。岛上最高指挥官,松江民防团长谢钟民(黄族人)慷慨陈词,割断溃退士兵的头发,收复堡垒旁的钟楼和磨坊,升起淮海国的蓝底茉莉旗。那天傍晚,顾俊沙上再度响起代表晚安的钟声,松江城中居民也登上城墙向沙上守军挥旗致敬,这就是典故“断发示军”和“鸣钟安民”的由来。当晚,游隼飞龙大队向沙上守军空投了弹丸箭矢、药品、火油、大饼、腊肠、苹果和梨(代替装淡水的容器)。尽管守军严禁军民私自渡河,当天仍然有46人抱着浮木泅渡阿姆河,躲过敌军视线,成功与守军会合。

从那以后,每天日出、正午和日落时,顾俊沙上都会响起悠长的钟声。在夜晚的闲暇时光里,守军会用竖笛和战鼓演奏歌曲,他们最爱唱的还是那首已成为淮海国国歌的《保卫阿姆》:

西岭苍苍,东海茫茫/阿姆河畔好风光/茉莉会绽放/在我可爱的家乡。

抬眼远望,军旗飘扬,母亲呼唤,回到家乡/大河的子民啊,奋起抵抗!

大河的子民啊,奋起抵抗!

地龙嘶吼,战鼓隆隆/敌军阵列万千重/他们正猖狂/在我可怜的家乡。

拿起武器,携手前进,与子同袍,岂曰无衣/大河的子民啊,万众一心!

大河的子民啊,万众一心!

战火熊熊,大地殷红/万千健儿提玉龙/他们正坚守/在我可敬的家乡。

阿姆哭泣,兄弟素衣,铸剑为犁,与子同期/大河的子民啊,保卫母亲!

大河的子民啊,保卫母亲!

九月二十一日晚,海盗公会的主力舰队十八艘船循着南海国运输船的踪迹,找到了正在激战的松江城。他们升起南海国旗帜混入联合舰队,此时联合舰队一部分在阿姆河中同内河舰队对峙,一部分在外海诸岛巡逻阻拦渤海国的支援。停泊在阿姆河入海口旁的船只卸下了装备和海员,如同一块无力反抗的肥肉一般任人宰割,一夜之间,他们烧毀43条运输船和大量物资,在淮海国军民的指引下解除了顾俊沙的封锁,松江城守军趁机渡河全歼敌军。海盗旗舰海狼号率领其他十七条船只逆流而上,与淮海国的内河舰队一同包围了九艘楼船,敌军见腹背受敌无路可逃,只得升起白旗靠岸投降。

联合舰队见到阿姆河口火光冲天,得知港口遇袭慌忙回援,而他们抵达时海盗舰队已经结束战斗,临时港口已被焚毁,顾俊沙也被淮海国收复。淮海国总参谋部认为联合舰队必然会支援阿姆河口,要么是来帮助部队撤退,要么是前来增援,于是暗中调派北府第一亲卫军团、第五绥靖军团和第二十救亡军团,让北府大元帅文心(吾夷)亲自坐镇阿姆河北岸,准备用计一举击溃敌人登陆部队。

九月二十七日早,联合舰队主力带着补给物资抵达阿姆河口,淮海国倾全国之力,出动196头飞龙。飞龙先是坐视联合舰队靠岸卸下人员物资,等到敌人船只在海岸上排成一列时才编队出击。滩涂上一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飞龙的第二波攻击则在敌人阵地上撕开了五处缺口并继续向海岸方向延展,淮军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崩溃的天兵绝望地冲向燃烧的海岸,争先恐后地爬上还算完好的船只,而此时由于指挥混乱,联合舰队指挥官无法判断战场态势,只知道淮海国轰炸了海岸,连忙下令舰队散开并远离登陆场。

此时,滩头上的天兵已经挤作一团,他们在轰炸的烈火中奋力向外海游去,而联合舰队的船只则拼命丢下船上的物资躲避飞龙。而大型的舰只几处可逃,他们被烧掉了船帆与桅杆,失去了移动的能力,水手们只得抛弃这些活靶子另谋生路,淮海国舰队同海盗联手将他们一一俘获。

阿姆河口一役,淮海国阵亡75923人,毙敌16万人以上,击沉轻型舰船453艘,运输船59条,岛船12艘,楼船23艘,摧毁飞龙79头,地龙385头。俘获楼船27艘,轻型舰船49艘,运输船13艘,地龙33头,飞龙1头。阿姆河口战役是淮海绥靖战争开始以来双方首场大规模会战,此役淮海国粉碎了敌人切断海上生命线的企图,保障了铁器的稳定供应,沉重打击了敌人的海陆力量和嚣张气焰。

六八二六年九月二十七日傍晚,战斗终于结束,夕阳的余辉中,水手和纤夫们拖曳着俘获的舰船行进在阿姆河畔的甬道上。在他们的脚下,凝结着祖辈两百年来的血汗与泪水,痛苦与挣扎,他们今天依然在河畔劳作,只不过现在让他们前进的不再是主人的皮鞭与呵斥,而是同胞们的鲜花与欢呼。在古老甬道的对面,是飘扬着茉莉旗的顾俊沙洲,钟楼里英雄们携手奏响回荡万年的华美乐章,今夜他们终于可以在母亲河的怀抱里安然入睡,唯愿钟声浩荡,阿姆晚安。

注:为了纪念战斗英雄谢钟民,顾俊沙更名为钟民岛,当地敲晚安钟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白马战神 淮海国篇》第四章 阿姆河卫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