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位大龄考研人的上岸经历——上海师范大学311教育学考研经验

2022-05-30 10:27 作者:徐影老师  | 我要投稿

文|小Y /  凯程网课学员

上海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


各位学弟学妹们好,我是一名毕业工作5年后,又花了将近一年时间脱产考研的考生。我想从这一年的考研动机、考研学习规划和心理状态几方面分享我的这段经历。


基本情况


我本科毕业于上海一所双非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之后工作了5年,其中包括在校外教培机构的1.5年的教学教研经历。
我考研报考了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硕专业,初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一和311教育学专业基础,复试科目是英语听说面试、专业课知识面试和综合知识面试。
以下是初始成绩单。(虽然不是太高,但自己已经很满足了。)


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生活背景、家庭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最先应该做的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考研动机、能力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


如果你还没有想清楚,那我建议先花2-3天时间来仔细想,因为这会是决定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的关键。


首先来看看学长我对自己的分析,来找一找你们自己的影子。


说说我考研的诱因。2021年的5月初,我和前公司因为一些事情闹得很不愉快,不愿委曲求全的我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待在不喜欢的环境,做着有愧于心的工作,怎么样都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

 

下面说说我考研的动机。


先从内部因素来看:

 

第一,硕士学历确实可以让我有一种自我发挥的感觉。就像人本主义理论说的,依靠自我发挥来满足我的自我实现。生活于我而言总需要有目标,否则真会惶惶度日。


工作中,我也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时,我只是工作的机器,并没有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的关键,必须是自己本能的需要才行。所以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决定主动选择目标,选择做我想成为的人。

 

第二,源于自己的兴趣。从小学起,每当听老师上课时,耳边总会有这样的声音:“他这样讲课不好,应该这样讲”“这位老师好棒,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等等。这可以总结为奥苏伯尔所说的好奇内驱力。

 

第三,源于自我效能感。我认为自己并没有那么愚笨,这也得益于我最忠实的朋友——小Y对我的言语说服。在我低落时,他会提醒我的长处,例如我是个有自己的想法的人,我是一个受孩子喜欢的老师等等。


另外,这也得益于我在工作中结识的朋友——LL老师。他是一位复旦大学的博士,他建议我去读研究生,认为我有这方面的潜质。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是一种确确实实的鼓励。

 

从外部因素讲,源于我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就像自我价值理论说的,高分是自我能力高的表现。因此,在本科学历随处可见的时代,硕士学历对我的吸引力太大了。


它可以成为我父母和别人的聊资,可以成为我工作面试时的敲门砖,可以成为我职业道路上的助推器等等。这可总结为奥苏伯尔所说的自我提升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以上是我仔细分析后的考研动机。我相信,各位小伙伴也一定有自己的动机。


最后,声明一点,考研并不是逃避工作的行为。相反,它是自我提升的一条路径。


备考经历


关于初试备考,我刚开始在网上找了许多考研辅导机构,但最终权衡下来选择凯程。而事实也证明凯程的老师是专业的、认真的。


下面说说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心理状态。我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共七轮背诵专业课知识。 

(1)第一阶段:5月中旬 - 7月初 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专业课,包括一轮学习中教史、外教史、教心、教原的课程和教学两章。教研科目因为时间关系,计划从第二轮再开始。英语和政治未开始。
时间安排:学习6天休息1天,每天学习6小时,复习和回顾花2小时,这很必要。

08:00    起床+早餐+回顾+去图书馆

10:00    专业课 

12:00    午餐+午休 

14:00    专业课 

18:00    晚餐+休息

22:00    回顾当天所学知识 23:00    睡觉


睡前和醒来各用大概1小时回顾前一天和当天学习的知识,做到温故知新。另外,专业课的背诵内容我全程只背了凯程的PPT框架讲义。


学习方法


首先,关于教育史的学习,每听完一个框架后,就用小高老师说的回忆法背诵,然后再学习下一个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我是以框架为一个小任务,不是以课时;以自己有无记住为关键,不是以时间。


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有些一遍记得差不多了,有些需要反复记忆,对于难记的知识,就用徐老师说的联系背景的技巧。 


关于教心和教原的学习,比起背框架,更重要的是理解,需要将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然后用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只有部分定义需要一字不差的记,例如学习的定义。


我个人非常喜欢教心,一方面是小高老师讲得很透彻,另一方面是许多知识可以运用于自己的考研学习中,例如学习策略。


每晚睡前花1个小时,用回忆法回忆当日学习的知识,第二天早上醒来再回忆一遍,通过三遍的反复记忆,这些知识点大概率就能记住。


当然,第一轮复习要有耐心,要允许自己遗忘,这太正常了。


(2)第二阶段:7 - 9月中旬 

这段时间的状态似乎没有之前那么好,有时感觉只是努力给自己看。

专业课在背诵和网课都是跟着凯程。除教研外的4门课的二轮复习和一轮一样,学习或复习一个知识点后用回忆法。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要直接用回忆法去回忆一轮的知识,要先听课再回忆,否则非常有挫败感,会发现有些知识一点都回忆不起来,这也是非常正常的。


补充说一说教研的学习,这门课需要理解和应用,更像理科知识,所以需要在理解背诵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当然,跟着小高老师完全没问题,她会联系许多考试时的应用场景。 


刷题方面,凯程的应试宝典可以先做起来了,大题不用做,只做选择题。
英语和政治我也开始纳入了学习计划。

08:00    起床+早餐+回顾+去图书馆

10:00    专业课 

12:00    午餐+午休 

14:00    英语 

15:30    专业课 

18:00    晚餐+休息 

20:00    政治 

21:30    洗澡 

22:00    回顾当天专业课内容 

23:00    睡觉


说一说英语的复习,因为本人是英专,所以留给英语的时间并不多。
这一轮买了华研英语的150篇阅读来做,每天用1小时精读2篇文章,再花30分钟背70个单词。
背单词完全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的,重点要熟悉阅读中的政治、法律、科技类的中文意思,例如“assert 断言”这种词就非常常见,一定要记下来。单词一方面来源于真题和模拟题,另一方面来源于单词软件“百词斩”。(不会的单词需要反复默写)


再说一说政治的复习。此阶段重点理解、记忆马原和史纲。毛中特变数太多,思修比较简单,都适合后期背诵。


我是晚上听徐涛老师的网课,他的课程比较幽默且讲解地非常到位、有逻辑。徐涛的刷题题库也可以在上完课后做一些,每天看2节课,做些题即可。


(3)第三阶段:9月初 - 11月初 

三门课的时间分配和之前的图表一致。因为临近考试,又有了危机感,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又渐入佳境。
专业课在背诵和网课方面,第三轮可以尝试先回忆,再配合翻书核对。 刷题方面,真题可以先做起来了,然后跟着凯程的真题班,再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目。
英语的阅读可以进入刷题阶段。我的刷题资料是华研英语的150篇阅读以及2000-2021的真题。
刚开始可以每天2-3篇阅读理解,最后一定要每天4篇阅读连着做,然后对答案,一定要分析为什么做错,是单词不认识,还是语法没看懂或者粗心。这一步非常关键。
同时可以配合英语的完型、新题型、翻译、小作文等。例如:Day1阅读,Day2完型+新题型,Day3阅读,Day4翻译+小作文,Day5阅读。阅读一定要是重点。
政治方面,听腿姐的技巧课,以及刷选择题。


(4)第四阶段:11月初 - 12月中旬 

由于网课的时间不同,总体时间规划需要灵活调整,但建议还是上午专业课,下午英语+专业课,晚上政治的形式。

 07:30    起床+早餐 08:00    政治带背 09:00    专业课背诵 10:30    专业课刷题 12:00    午餐+午休 14:00    英语 15:30    专业课背诵+刷题 18:00    晚餐+出门散心 20:00    政治 21:30    洗澡 22:00    回顾专业课 23:00    睡觉


专业课在背诵方面,一定要用回忆法直接背诵,再配合翻书核对。这一轮的背诵会轻松许多,因为大多数知识已经是程序性记忆的形式了,只要有相应条件出现,就能激活。把自己回忆不起来的知识点,记在本子上,用于第二天上午回顾。


 刷题方面,凯程的模拟卷和冲刺班差不多已上线,主要做模拟卷,记得留2套卷留给考前练手,其余的可以先做。 网课方面,冲刺班包括复习课和热点课。复习课以抓重点为主,可以略看,更重要的还是要全面背诵。热点课是精华,山海老师讲得非常有逻辑,任何热点都能用“What+Why+How”的公式去记忆。最简单的思路是分主体记忆。

例如关于一项教育政策的How,可以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个层面去划分并记忆,我个人是将凯程发的资料用这种方式来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英语在11月下旬可以开始背一些作文摸板,分主题的背,大概10个主题左右就可以了。其余时间还是以刷阅读题目为主,刷完150篇阅读刷真题,但一定要规划好,真题不要反复做,那样会没有效果。
政治依旧是跟着腿姐的课程,以及跟着她的带背和刷选择题。


(5)第五阶段:12月中旬 - 考试 

三门科目此时的重点是模考,数量上1次就可以了。

专业课方面,背诵依旧不能停,依旧沿用回忆法,并将回忆不起来的知识记在本子上,第二天回忆使用。其次就是回顾刷过的题目。
英语背作文摸板,以及回顾错误的题目。
政治背大题的第二轮(第一轮在腿姐带背时已经包含了),回顾错题以及腿姐课上划的重点。 最后的考试成绩也公平地表现出了自己在政治、英语、教育学专业课上的努力程度,政治最低,英语和专业课成绩近似。


初试的备考阶段,不愉快的工作经历总会在我的梦中浮现。没有多少能力但过度自信且爱表现的同事、上班打瞌睡且喜欢玩弄办公室政治的同事、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领导,这些人总是历历在目,就像恶魔一样缠绕在我的梦里,也出现在我最想放弃的时刻。

但我始终相信读完研后的我会更从容且智慧地去应对这样的人和事,同时也能减少和这样人的共事概率,这也让我没有轻言放弃。


(6)复试
关于复试,我是从3月1日开始,但专注度明显没有初试高,而且功利性也更强,抱着普遍性地了解各方面知识的态度,从皮毛上了解的面确实比较广,但是深度思考的内容很少。
而实际的复试过程中,导师们问到的问题我几乎都没有准备,很多是依靠自己内化的知识和自己的经历来回答。这就能体现出,复试更考察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爱好和对于生活的思考。 


最后,再重复一遍重点。


专业课是大头,时间分配应该最多,不懂的知识点一定要弄懂,背诵要全面并且用回忆法,真题一定要做并认真思考和总结。


英语方面,长难句一定要会分析,一定要刷真题并认真思考和总结。


政治方面,一定要听课,背诵一定要找技巧和逻辑。


祝福在来年的春天,每一位披星戴月的考研人都能够阳光万里。



一位大龄考研人的上岸经历——上海师范大学311教育学考研经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