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还有前途吗
有了想法,就必须赶紧表达出来,否则,就会被遗漏淹没。所以,请各位看官容忍我的啰嗦。
鄙人不知一次的看到读者对于网文的抱怨。说是网文同质化严重,质量低,文笔差,都在灌水,都是套路,所谓大神也不过尔尔什么的。
其实,文字产品的品质高低并没有一个客观的,可用数据衡量的,科学化的评判标准。然而,大家对于文字水准的感受却也是真实的。这种虽然真实却无法以数据衡量的价值就是所谓的玄学了。而玄学的价值却往往是不被承认的。相对于普通老百姓,那些以财富数据来评判成败得失的资本精英,特别是出身于技术背景的科技资本精英,想必是,更不可能承认玄学的价值。(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
关于这个事情,我已经写了不少篇陋文,然而,我仍然不能确定我已经说完了这个事。因为,这个事情确实有一些复杂。从表象反推出机制已经很难。如果要从机制推导出对策那更是难上难。更何况,对于弱者,本来就是没有多少选项可供选择。我总不能把没有可能的事情捋一遍,难道不是吗?
那些资本精英讲究的是效率。在他们的眼里,任何一种拖累效率的旁枝末节都是必须要被消灭掉的。(我就是这么想的。)
任何一种追求极致效率的事情,其同质化都是绝对必然的。为什么?因为,任何一种以数据衡量成果的事业,其整体风格是一定要趋于简单粗暴的。(如果不以数据衡量,那么,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了。)所谓“真相只有一个”。即使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事业,其最有效率的方案,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即使不只是一个,也是差不了多少的。
比如说,暗黑3这个游戏。在任何一个版本,其最有效率的BD,一定会很快的被玩家发现。然后,大秘境榜单的前列一定会齐刷刷的被这个BD的复制品所占据。凡是以数据标定价值的事情,大家都会尽可能的趋向于最有效率的方案,这是毫无疑问的。
玩电脑游戏还是相对简单的一个事儿。那么,经营文化产业(文学网站)呢?
竟然,是按照相同的逻辑在运行着。文学作品被精确分类着。集成的套路主导着每一个分类。如果你的作品不能做到遵循套路而符合着对该分类产品的潜在要求,那么,你的作品得到垂青的几率就必然是微乎其微的。
当一个网文作品取得了商业成功,那么,该作品就会变成了一个模板,演化为一个套路。出于效率最大化的原则,资本会倾向于选择支持作者复制成功路径,而不是鼓励作者另辟蹊径。而对于作者而言,遵循套路当然是一个省心省力而且安全稳妥的选择。
网文的同质化是必然的。因为,无论是资本还是作者,都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在做事情。
而且,站在资本的角度上看,选择支持天才作者,乃是一种愚蠢而危险的行为。
因为,天才的作者,以及他们所创造出来的风格独特的作品,一旦被承认了价值,那么,就会变成了稀缺资源。
天才的作者必然有着鲜明的个性。如果,只有天才作者才能出头作为一个潜规则被确认,那么,资本的选择权就被弱化。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迫不得已的利益割让。这是绝对不可以被容忍的情况。所以,资本绝对不会容忍天才作者出头。任何一个具有特别天赋和鲜明个性的作者都必须被无情的扼杀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资本的权益。
资本,到底还是要追求一种权力,那就是,对于人的命运的支配权。随心所欲的决定他人的命运,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告诉各位,我不是那种人。当然我更没那本事。 )
当,所有的,被读者看得见的作者都是可以被随意替换的,毫无个性的,平常庸碌的工具人之时,资本才拥有了最大的选择权。也拥有了最大的议价权。
你在作者中名列前茅,其实也不过是一只恰好走运被选择的工具。那么,资本当然可以趾高气扬的告诉你:其实,你一文不值。你当然不高兴,可是,你却很无奈。即使,你知道,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是因为你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所以,你觉得网文质量差,大概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主观感觉。
被当做生产工具的,被磨灭了个性的,不被尊重的作者,不可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绝不可能。
资本,将你这个天才打磨成了一只个庸碌平常的存在。然后,他告诉你,你配不上拥有什么权益,因为你没有什么价值。
是的,你无力驳斥。因为,作为玄学的文字的价值,本来就是必须由外部力量来赋予和确定。说穿了,文字的价值都是吹出来的。没人吹捧,你什么都不是!
你绝望了吗?你是不是觉得,网络文学这种东西已经注定要死亡?

你忽略了一件事。这个真实的世界,其实有一部分属于玄学。
在B站写文章提及玄学是不是有些不够聪明?是的,毫无疑问。(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朋友对于玄学一定有强烈的反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我却无法将玄学回避。因为,玄学与科学交杂的世界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所谓玄学,以我的理解,其实就是数据Hold不住的部分。数据Hold得住的部分就是科学。(别喷我好吧,大概其就这意思。)完全是数据Hold得住的,那是电脑游戏,反而不是真实。
中国人是阴阳思维。有阴必有阳,凡事都是两分的。也就是说,阴阳思维之下,价值取向不是单一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意思就是:既然有一部分价值是玄学性的,那么,那一部分你是无法用科学性思维来驾驭的。科学,讲究的是拿数据说话,讲究的是公式。文学这么个玄学玩意儿,请问您怎么个数据法?怎么个公式法?判断文学作品的价值,拿数据说话?是不是,要提前准备好人体试验志愿者,提前把生理指标都测定好了,然后让他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即时监控血压,脉搏,体温,呼吸,以及排汗的变化?读完了一段儿,再测量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增加了多少?是不是读者的生理指标变化越大,这个书的文学性就越高?
你不觉得这很荒谬?你不觉得这很傻X?然而,资本精英追求的就是数据。点击量,订阅量,以及以后的营收。不得不说,他们做到了。然而,这是商业,这已经不是文学。
那公式化就更看得清楚了。那批量生产的套路小说不就是公式文学?
你能想象公式相声的那一对夫妻运营着德云社?然而,类似的事情早已经发生了。科学思维的资本精英们运营着网络文学。
这么搞下去,网络文学是注定是要完蛋的。
其实,人的心智能力其实也是分成两部分的。一提到心智,就会想起一个词:智慧。那,智和慧是不是一回事?不是。人的心智能力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智,一部分是慧。智,就是可以测试的,可以用数据衡量的对应科学的那一部分。慧,就是数据衡量不了的,测试不出来的,对应玄学的那一部分。有的人,智多慧少,这种人比较占便宜,因为他擅长考试,一考试就拿高分。有的人智少慧多,这种人就比较倒霉,因为不擅长应付考试,注定不会有太大出息。(没错,说的就当是你们,亲爱的网文作者们!)擅长考试的那一部分人,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社会精英。他们有了资本,有了地位,主导了这个世界。当然,主宰网文产业的就是这样的人。
嗯……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为什么直到现在,我们的文化产业仍然还在啃四大名著的老本儿。
以培养科学家为至高无上的神圣目标的现代教育(外国的不懂,我国的以我看就是这样。),本质上是一种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科学家潜质的智力测试。这与古代的科举,完全就是两回事。(科举是凭考官的主观判断来定文章高下,本质上是玄学。虽然文章是有格式限制的,但仍然是玄学。八股之前的科举更玄学。我无力展开这个问题,你也就别问了。)
当然,这个体系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是无需改变的。之所以要说这个东西,是因为有必要寻找一条解决方案,所以不妨说得直接一些。不能因为这个体系存在而作为了荒废文化(文化就是玄学的玩意儿)的借口。小孩子才做取舍。成年人自然是“我全都要”。难道不是吗?
我能想得到的,比较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是:将人,从服务于产品的奴役下解脱出来。
目前,那些所谓的文学网站,乃是围绕着产品,也就是长篇小说来运营的。那么,既然驻站作者只是作为产品的生产者来存在的,那么,他这个人,其实也不过是服务于产品生产的工具罢了。只要是这样的运营模式,那么,作者的地位得到本质性的改观就是绝不可能的。我可以再说得明确一点:只要是以产品为核心来运营的所谓的文学网站,本质都是一样的。说到底,它们早晚都会变成那个样子。(你们知道是哪一个样子)如果他并没有变成那个样子,那么,它一定是半路夭折了,我们也无需为它默哀。
那位看官说:那么,你的意思是……
是的。在我看来,围绕着产品的运营模式已经过时了。
为什么不能围绕着人(作者)来运营呢?为什么?将作者本人推出来作为一个商品,难道不好吗?
对于IP的执迷,我忍不住的说这么几句:书是为人服务的。而不应该让人为书服务。不尊重人(作者),是不可能得到好书的。不要以为有了资本运作就可以强行给读者喂文字饲料。那么做不道德,而且不可持续。
作者的网红化是必然的。这不是坏事。拿人当商品总比拿书当商品要好无数倍。不过,前提是必须要尊重创作,尊重文学,尊重文化。作者不能凭脸蛋出名。倘若如此,还不如让他去搞别的什么东西。如果,这种人连唱跳篮球都搞不定,那么,这种不如蔡徐坤的存在不要拿出来了,因为没有意义。同理,没有才能的女性作者也没有必要拿出来。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敢断定,在未来,从现在开始的未来,只有能产生网红的地儿才能产生出作家。
总结为一句话:以人为本,前途无量,以书为本,死路一条。
B站的老铁们,你们应该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吧。
作为弱者的选择,也只能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等待天意的降临。
大概,也就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