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来自“未来”的高铁站,是如何融入城市的?

全国首座“站城融合”现代铁路客站,一座“云端的高铁站”——杭州西站即将投入运营。在投入运营前夕,通通有幸受到设计单位——中国铁建第四勘察设计院的盛情邀请,参观了这座“云端的高铁站”。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站城融合”的?又有哪些不同寻常的新设计新理念?还有什么特别的亮点等待我们一同发现?跟着通通的脚步,一起揭开这座“云端的高铁站”的神秘面纱吧。
超级工程,华丽现身



杭州西站枢纽是湖杭高铁的“超级工程”,车站规划引入沪乍杭、杭临绩、湖杭、杭温四向铁路,将衔接上海、南京、合肥、武汉、南昌、温州、泰州、宁波等9个方向,是杭州西向的门户枢纽。车站站房规模10万平方米,现有湖杭场与预留杭临绩场,站场规模11台20线。
云端的高铁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历史上众多文人骚客为这座人间天堂留下了无数佳作美篇,而在现代,设计师们以全新的审美眼光取意“云海”、“园门”、“丛山”与“空谷”,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打造拥有江南诗意的科技“云城”。走进杭州西站,便仿若“漫步云端”。
“云谷”通廊,别有洞天

谷,本意为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夹道或水道,而在杭州西站,设计师们巧妙地将一座“云谷”搬进了车站。

杭州西站颠覆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将湖杭场、杭临绩场两个站场拉开28米,让站房的东西向有了一条与车场平行的城市通廊,这个通廊就是“云谷”。而之所以称这个城市通廊为“谷”,是因为站在城市通廊层向上望,可以看到6米夹层站台层、候车层,就像处在山谷之中,“云谷”因此而得名。


“云谷”汇聚了来自地铁、公交、私家车、网约车等多类型客流,打造高效的中央进出站系统。未来,多向客流都可以便利地到达站房中间的“云谷”,再通过这里充裕的垂直电梯、长扶梯等直达高架层。而出站的客流也可以通过“云谷”,方便快捷地换乘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从而实现高效的“十字进出”。

除了交通功能之外,“云谷”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采光通廊。结合“十字天窗”与“云谷”自身上下贯通的结构特性,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促进自然通风,引入的自然光甚至能够覆盖地铁站厅层。这是“云谷”功能上的又一个大胆创新。温暖和煦的自然光透过天窗,穿过“云谷”,为开阔的空间更添几分明亮与温暖。这样的设计不仅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明亮的氛围也为旅客增强方向感,更抚慰步履匆匆的旅人似箭般的归心。
“云厅”漫步,心旷神怡



沿着“云谷”,登上长扶梯,便走进了杭州西站的候车大厅。候车大厅以“云厅”为设计理念,恢弘大气的候车厅里,“云谷”出入口的穹顶与一个个神似太空舱的检票口相映成趣,也为这座“云端的高铁站”平添了几分科技感。




绕过“云谷”出入口的穹顶,便进入了候车大厅的中央区域。在最醒目的位置,两块列车信息提示大屏相对而立,不间断地显示着当前的列车信息。全新设计的仿铜色立柱导向标识让人眼前一亮,与其他各色导向标识一起,为旅客提供清晰明了的导向指引。




在两侧“云谷”出入口穹顶背后的候车大厅区域,分别设置有咨询服务台、重点旅客候车区、军人候车区、儿童娱乐区等,部分座椅还安装USB充电接口,为旅客提供方便。


细心的小伙伴这会该发现了,候车大厅还布置了两排落地灯,形状神似这座“云端的高铁站”的屋顶,巧妙地实现两相呼应。同时,候车大厅的中央区域地面上还点缀京杭大运河、西湖十景等仿铜色装饰,将这座江南千年古城的历史人文搬进了候车大厅。于细处体现着设计者们的独到匠心。


在卫生间设置艺术金属网与山水画玻璃“仿屏风”,夹绢玻璃上设计了三潭印月、雷峰塔、钱塘江、钱江新城等杭州标志性景观。针对女性需求还设置了专门的化妆区域,带LED灯梳妆镜能清晰地呈现更多面部细节。




这次通通还要给杭州西站的母婴室点个赞。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温馨舒适、宽敞明亮。越是匠心的设计往往越是在细节上得以体现,而杭州西站母婴室给了通通很直观的感受,这里的设计一定经过了深思熟虑。


杭州西站还有一处隐藏的细节让通通觉着十分有趣。当你在检票口前停下脚步,仔细地审视这个富有未来感的“太空舱”时,地面石材的反光倒映着这个半圆形的检票口,刚好形成了一个圆,仿佛一个团圆之门,也预示着走进它便踏上了团圆的旅途。是不是很酷?
“云顶”海星,美观智能

“云厅”不仅是地面的设计独具巧思,其上方的屋顶设计也暗藏玄机。从候车大厅抬头向上看,就看到一个由各种小三角形拼接而成的巨大的“海星”状站房顶部,其被形象地称为“云顶”。

“云顶”利用反射型辐射制冷膜,能将屋面的热量发射出去,实现对建筑内部的保温,降低空调能耗,同时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杭州西站可以在不同天气里自动控制扇的开关和调整开启角度。在车站FAS、BAS系统以及车站智慧中脑系统的配合下,杭州西站的外窗还将实现智能化的消防排烟等功能。

而在这站房的“云顶”之上,也蕴藏了设计者们坚持绿色环保理念的巧思。站房顶部的空间,铺设有大面积的光伏发电板。在这恢弘大气的候车厅之上,灿烂的阳光照耀,抚慰人心的同时,也在悄悄地为这座“云端的高铁站”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供给。

日间的候车大厅,标志性的天窗镶嵌在站房顶部银色的铝镁锰板正中,自然光线透过天窗洒进来,豁然开朗。夜间的候车大厅,炫动的灯光铺满站房顶部,随光影的流动,五彩斑斓又不断变幻的光线透过顶部的天窗,映衬着这座科技“云城”的不夜天。
“云门”汇聚,江南气韵
在杭州西站站房的南侧,还打造了一座汇聚商业、办公、会展等多种业态,以“云”为意向的大门——“云门”。云门伴着杭州西站与云城而生,造型拟合了“云”流动自然的形态特征,也有传统祥云的意象,更是呼应了“云”科技的概念。

云门的整体设计构想源自良渚玉器玉琮,整体方正厚重,方中取圆,温润如玉,形同整个杭州西站枢纽摩天大楼群的一块厚重的历史文脉压舱石。彩釉纹理的疏密变化,在建筑立面形成自然的波浪形纹理,如山似水,像云像雾,极具杭州以山水著称的江南气韵。

建筑细节方面,云门也体现了玉琮纹饰的繁密细致,并在设计上采用圆角、曲线、转角切割等手法,与玉琮跨越时空形成呼应。此外,云门还采用了全息投影、数字灯光等高科技手段,使云洞正上方与屋顶贯通,呈现出“虫洞”式、具有科技感与未来感的第五立面。
“云门”,以江南意象塑形,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用同构的手法统一综合体的立面形象。站区统一鲜明的整体造型,与余杭塘河,以及寡山、吴山构成“看”与“被看”的相互关系,形成“呼应山水,沟通南北”的自然生态格局。
这座高铁站,不止高铁站


若说杭州西站是一座新建的现代化高铁站,这样的表述并没有什么不妥,但这座新建的现代化高铁站,绝非仅仅是一座新建的现代化高铁站这么简单。杭州西站,全国首创“站场拉开,中间进站的”模式,开启了现代化高铁站全新一代站房设计风格,也拉开了当前城市发展需求下,“站城融合”的序幕。

以往的火车站大多是“自成一派”的,哪怕位置在城市的中心,也仅仅只照顾到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不存在居住与商业等城市属性,这也成为了火车站停留在大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如今,随着杭州西站的落成与即将投入运营,这一以贯之的刻板印象或许将在这里被彻底打破。

“云谷”,”降低了车站对线侧交通衔接的依赖,在十字轴交点处构建的中央进站系统,直接联系地铁站厅、城市通廊、城市交通场站与铁路客站候车厅,有效地缩短旅客进站距离,从而更加高效的利用各种城市公共交通资源,解决站与城复杂的交通组织,真正做到了与城市配套交通设施的零距离换乘,提高旅客的乘车体验。同时,“云谷”颠覆了以往车站设计上旅客动线对线路两侧的依赖,线路两侧留给城市进行综合开发,也节约了建设用地。

“云门”,与首次增加了上盖商业的下站台通道一道,将商业、办公、会展等多种业态引入车站体系,旅客可以进行会议、商务和用餐,将时间准确把握到列车开动的最后一刻。通过“云门”,旅客可以快速进出站房、南北综合体,消除了车站与城市的割裂感,是站城融合的关键一环。

全面建成后的杭州西站枢纽南区站城综合体,包括1座320米塔楼、1座260米塔楼、2座200米塔楼和1座云门,将“一站式”满足商务、旅游、购物、会展等需求,成为杭州市城西新地标。
总结与展望

回望去年,改建后以现代之姿消隐于城市园林之中的嘉兴站,无疑是车站设计的一次创新性尝试,在消除车站与城市的割裂感上,与杭州西站的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杭州西站即将于近期投入运营,而作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保障配套工程,云门的主体结构及外立面形象也将在杭州亚运会前完工,成为余杭新地标。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或许还有更多设计巧夺天工的现代化火车站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大家见面,但这份专属于杭州的浪漫,从你踏入杭州西站,开启这座城市旅途的一开始,便暗香盈袖。
文章作者
大西瓜
烤鸭菠萝包 | 配图
大西瓜 | 编辑
感谢中国铁建第四勘察设计院
为本文撰写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通行线Toursline
大交通文化推广和传播品牌
授权/合作事宜欢迎联系contact@toursli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