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鉴时刻】看着满大街的代糖,喜糖如命的我甜到忧伤

读了半佛仙人的《糖类奴役人类简史》对于其所言“糖,是上天赐下的宝藏,能够满足人类对甜的欲望。”深以为然。

而其中的两点更是引起了我的关注:一是糖所引发的战争,二是果糖带来的危害。
先来看看糖所引发的战争:
“蔗糖这份成瘾品,又迅速蔓延到中国这个封建帝国所能辐射到所有地区的财富,所有王族贵族频繁与中国交流沟通,保持中国在文化圈中的宗主地位,依然是为了糖。”
“糖,是封建帝国时代的石油,也是下一场战争的霉头。”
印象里,历史上任何能让人上瘾的事物都能作为战争的由头,但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后发现,由于糖而引发的战争不大见经传,倒是很多国家通过战争发现了糖的制作工艺与甜蜜滋味。不过,詹姆斯·沃尔韦恩(JAMES WALVIN)在其著作《糖的故事》中却提及曾经世界上至少2/3的奴隶买卖就是为了生产糖。可见把糖比作能让人为之一战的石油略显夸张,毕竟,咱历史上的大唐也并非是靠糖而雄踞天下的,但糖的确曾是搅动政治、经济乃至国际争端的根源。

再来看看果糖带来的危害:
“资本在可乐中加果葡糖浆,在面包中加入果葡糖浆,在冰淇淋、糖果、酸奶、麦片甚至鱼罐头中都加入果葡糖浆,因为这种果葡糖浆,是治疗不开心的万能药。”
“喝上一罐可乐,所有人都会被糖水迅速冲昏头脑。”
“果糖不像是葡萄糖,在肝脏内受到磷酸果糖激酶的控制,转换成合成脂肪的甘油。它更像是一群西装暴徒,在摄入量少时,转化成葡萄糖,使肝糖原储存量增加;当摄入量大时,它直接转换成合成脂肪的原料。它的特殊香味,就是使抑制食欲的激素水平下降;升高刺激食欲的激素,还会在儿童时期启动大脑某种程序,让大脑对甜食产生强烈的渴望,终身对甜食成瘾,同时,痛风、糖尿病的概率也在成倍上升。”诚然,《糖的故事》中也谈到糖对人体最直观的危害就是牙痛与肥胖。而在纪录片“一部关于糖的电影(That Sugar Film)”(你没看错,片名就是这么翻的)中,更是直接指出了果糖对人体的危害(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各种癌症,痛风,高血压,老年痴呆)。

因而我的观点就是:
首先,很多会令人上瘾的产物其颜色多半是纯白的,例如,食盐和白糖。相信,看过众多历史穿越小说的人(我就是看了孑与2的《唐砖》的人)或许会记起,古时候的粗制盐色泽偏暗(或呈黄褐色),是因为提纯工艺不到位(硝、磷钾等杂质大概率未能有效滤除),进而可能导致食用者遭受致命危险。那你有没有发现,如今,最有名的代糖应该算是阿巴斯甜(白色)和赤藓糖醇(虽名字中有“赤”字却依旧是白色)了吧,前者多出现在无糖可乐中,后者则是很多标榜无糖饮料的必见配料。
其次,在知乎上我就看到一篇文章《阿斯巴甜的危害》,其中就提示:人工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实际上减少抑制食欲的化学物质,同时激发您对糖的嗜好以及对糖的依赖性,从而让您更有可能增加多余体重。研究反复证实,和普通糖分一样,人工甜味剂也会增加胰岛素耐受性并导致相关健康问题,包括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阿茨海默氏病。阿斯巴甜“会掏空您的大脑”。嗯?这怎么和之前《糖类奴役人类简史》里批评果糖的理据听起来一样一样滴呢?而赤藓糖醇,先不论其名字中的那个“藓”字,单说化学合成的它为世人所熟知的时日尚短,未来会不会如味精般被后人诟病现在还亟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需要说明的是,阿巴斯甜一经推出也曾是广受好评,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啧啧啧…)。与之相比,白糖或者果糖则已经被漫长的历史所选择,其对人体的危害性也已被广泛了解,食品安全性上更为可靠。而且正如前文所述,代糖的负面作用尚未被完全验证,但你要用它的理由(优点)却很可能适得其反。作为一名资深可口可乐的受众,有了蛀牙的我更是发现,但凡不用白糖的饮料制品多能引起牙齿的反应(都快被我当成糖品的分类器了)。
所以,糖类,我还是会首选白糖、次选果糖,即使它们会让我甜到忧伤,因为,“甜味本身就是美味和快乐的源头”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