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瓦伦丁坦克(英国)在苏联【翻译】

2023-03-29 14:06 作者:以及小酱油  | 我要投稿

https://warspot.ru/8287-angliyskaya-podderzhka-dlya-sovetskoy-pehoty

原作者Юрий Пашолок,发布时间2017/2/14

https://www.tankarchives.ca/2017/11/british-tank-for-soviet-infantry.html

英译者Peter Samsonov,发布时间2017/11/4

英制步兵坦克在苏联

1941年9月29日,第一支常规北极船团,即PQ-1,从英国出发前往苏联。10月11日,11艘运输船抵达阿尔汉格尔斯克,带来了193架飓风战斗机、20辆玛蒂尔达3型和瓦伦丁2型坦克。在这以后,瓦伦丁坦克逐渐成为了红军装备序列中数量最为庞大的英制坦克。

万事开头难

直到1941年9月,苏联方面才开始获悉英国人正在生产何种类型的坦克。例如,在一份1941年9月17日的报告中,声称维克斯正在生产80吨级的重型坦克,日产量达到了一辆。委婉的说,这个数据与现实“略有出入”,这主要得益于英国人的保密工作。

在现实中,隶属于维克斯-阿姆斯特朗、位于泰恩河畔纽卡斯尔(Newcastle-upon-Tyne)的埃尔斯威克军械公司(Elswick Works)工厂当时正在生产瓦伦丁2型步兵坦克。直到9月末,苏联军方才获悉该车的存在。最初,它被苏联人称为“Mark 2*(瓦伦丁)”。预计第一批运往苏联的坦克中将会有20辆该型坦克。

9月下旬,关于英制坦克的新信息涌现。根据报告,“步兵坦克3型”是一款源自“巡洋坦克2型”的全新设计的坦克,在英军中被称为“瓦伦丁”。在包括有主要汽车和装甲总局军官的苏联驻英委员会开始运作后,更准确的信息被传回国内。

1941年9月28日的伯明翰铁路运输和车皮工厂,群众正在围观第一批发往苏联的瓦伦丁坦克

跟新旧混杂的领主轻型坦克不同的是,所有运抵的瓦伦丁都是全新的。1941年9月28日,在伯明翰铁路运输和车皮工厂专门举行了庆祝第一批售苏坦克装运的庆典,苏联驻英大使I·M·梅斯基(I.M. Mayskiy)出席了活动。

前两批运往苏联的瓦伦丁坦克都出自这家工厂。这批坦克的生产是根据编号为T9867的合同(300辆),生产工作始于1941年6月,坦克的注册号从T.17385一直排到T.17684。英苏两军接收到的坦克并无差别,拥有类似的配置。

指向炮塔顶部通风口的故障图

对英制坦克乘员的培训始于1941年10月15日,由喀山装甲部队提升培训班(KUKS)负责。讽刺的是,他们与奥索维雅金(Osoaviakhim)技术课程(TEKO)有直接联系;后者通常被称为“喀马(KAMA)坦克学校”,曾经对德国装甲兵进行了10年的培训工作,并测试过德制“大拖拉机”和“小拖拉机”。

一队英国顾问团(2名军官和20名士官)搭乘PQ-2船团来到苏联,他们的本职工作是组织维修车间。10月29日,由6名英国教官组成的教官团抵达喀山,他们并未在此地逗留太久。11月11日,课程负责人N·M·科诺诺夫(N.M. Kononov)表示,知识转移已经完成,英国教官团已经提供了足够多的帮助。到11月中旬,已经有120名车组成员接受了培训,并收到了被匆忙翻译成俄文的驾驶和维护说明。

至于坦克,它们在港口被卸下后便被运到了高尔基(今天的下诺夫哥罗德)。设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的军方接收设施很快便忙碌了起来。

1941年12月,在喀山测试中的瓦伦丁2型

发出的坦克与英军自用款缺乏区别导致了很多问题。英国人忘了,不同地方的冬天是相去甚远的,而特殊的坦克运输线路也会导致问题。PQ-1在相对温暖的时节抵达,但PQ-2就不一样了:84辆瓦伦丁坦克中,有22辆遭到了“解冻”。原因很简单,被用作冷却剂的水在低温条件下冻结了。20个电池也出现了故障。

另一个问题是,在甲板上运输的几辆坦克泡了水。有趣的是,随坦克一起抵达的说明书显示,它们应该加汽油;这是因为,犯懒的英国人照抄了使用AEC189型汽油发动机的瓦伦丁1型的说明书,但瓦伦丁2型使用的却是AEC190型柴油发动机。

坦克保留了检修标记

配属的设备也有问题。一些坦克的配件出现了缺失。例如,35%的坦克没有防水布。大多数坦克没有技术日志,并且它们的工具箱也未得到密封。一些坦克缺少M1928A1汤普森冲锋枪和布伦机枪。备用炮管不见踪影,每辆坦克只携带了5-6发炮弹。

主要汽车和装甲总局并不知道的是,英国人只给瓦伦丁坦克配备了穿甲弹。有一种说法称,英国人手头上有高爆弹,只是并未发出;也有传言称英国人研制了一种带有弹底引信的穿甲弹。武备的问题是如此严重,以至于苏联人最终选择在瓦伦丁2型上安装国产的45mm炮来解决问题。

坦克安装了适配布伦轻机枪的高射机枪架,被称为莱克曼枪架

英制坦克同样存在大量设计缺陷。履带断裂的问题在1941年11月屡见不鲜,每周每辆坦克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有4到8根履带销断裂,而每辆坦克的备件箱中只有3个备用履带销。这些故障的原因是英国教官坚持要把履带尽可能绷紧。在KUKS换用了较松的履带后,故障率大大降低。

另一个问题是,光滑的履带链节在附着冰雪的情况下无法提供太多的牵引力。如此一来,坦克的越野机动性急剧下降,在结冰的路面行驶还有掉进路边沟的危险。KUKS为此专门研制了配套的抓地爪,但测试效果不佳:在行驶15km后,坦克负重轮轴承开始过热;驱动轮的橡胶轮辋也经常脱落。坦克虽然没有动弹不得,但履带产生的噪音激增。

我们可以通过炮塔侧面的射击孔来区分瓦伦丁2型和瓦伦丁1型

冷却剂的问题通过将其替换为瓦斯油的方式暂时得到了解决。由于缺乏备用电池,他们开始使用国产电池平替。另一个问题是,坦克起动机的安装方式使得其只能在平地上可靠地工作。

最后,坦克在燃烧瓶面前显得很脆弱。瓦伦丁2型选择在炮塔上开一堆口子来避免安装排气扇,炮塔顶部的开口可谓是星罗棋布,而最夸张的是炮塔后部的开口甚至大到能容纳一个拳头。

不耐低温

NIIBT测试场也参与了对英制坦克的研究。此前,他们曾因太过靠近前线而被疏散至喀山。在接下来的约一年中,这座城市将成为苏联坦克工业的重要基地。此地开展了对外国载具的测试工作,瓦伦丁,或“英制MK-Ⅲ*型坦克”,也参与其中。

车尾的架子可用来放置容量为2加仑(9.09L)的英制副油箱

注册号为T.17482的瓦伦丁坦克被选作研究用车。测试人员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测试以外,他们还必须撰写详细的技术说明,并编撰简短的维修和使用说明书。坦克于12月抵达测试场。

宽敞的舱口使够到发动机变得很容易

首先需要编写技术说明。内容很多:在122页的长报告中,有79页与坦克本身直接相关。此外,还研究了车组成员工作条件和坦克各组件的功能。研究表明,中等身材的人比高个子更适合驾驶这辆坦克:驾驶舱较为低矮,驾驶座无法前后调节,离合踏板的位置对于腿短的人来说又太过靠前。

驾驶这辆坦克并不会很辛苦:操作离合器控制杆需要的力为35kg、踩离合65kg、踩刹车70kg、踩油门1.5kg。苏联专家们对仪表的布置青睐有加:他们被分别安置在两块面板上并且易于识读。

冷却系统也很容易够到,但沉重的舱盖需要好几个人才能打开

炮塔的大小可以轻松容纳车长和炮长,但笔者个人在亲身体验过后认为还是有点太窄了。值得一提的是,NIIBT的测试人员和主要汽车和装甲总局的专家一致认为,车长需要兼任炮长职位,但事实并非如此。跟美制坦克一样,瓦伦丁坦克的车长还需要兼任装填手。炮塔方向机和带肩托的高低机用起来很舒适。

弹药架

苏联人认为,炮长和装填手的位置得到了精心的设计,但他们却并不喜欢这些位置的座椅:它们虽可以调节高度,但尺寸太小,炮手座也没有靠背。大舱口足以让穿着冬季制服的人进出。通风系统作用效果良好,甚至可以说好过头了:空气通过大大小小的开口进入,并被发动机排气扇吸走,巨大的吸力使得战斗室内寒气逼人。

19型电台,二战中主要的英国无线电

机动性测试从1941年12月持续到1942年3月,中间出现过几次暂停。坦克一共行驶了1210km:公路行程971km、越野行程239km。顺便说一句,由于喀山地区公路质量参差不齐且道路被30cm厚的积雪覆盖,坦克在转弯时有时候会转过头。由于KUKS拒绝使用英国机油,坦克改用了各种等级的国产机油。

冬季迷彩的应用是测试的一部分,至少涂成这样的瓦伦丁2型变得更加“可怕”了

坦克在平路的速度达到了32km/h,比起手册上标定的最大速度还快了8km/h。平均驾驶速度为14.1km/h,平均技术速度为12.9km/h。坦克在大多数情况下以4档行驶,偶尔会换到5档,在雪地上则会换到3档。公路百公里燃油消耗量为140L,机油消耗量则为2.2L。

雪地越野

坦克没有在土路上进行测试,因为它的履带宽过路肩,在积雪足够深的情况下会出现“搁浅”。坦克在越野行驶过程中几乎没有碰到什么困难。在30-70cm的积雪中行驶时平均速度达到了10.4km/h,百公里消耗182L燃油和3.7L机油。坦克在大多数时候使用3档行驶,但有时候也会切到2档或4档。

在对照测试中越过雪障

许多坦克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便是发动机在坦克克服崎岖地形时开始过热,即使是在冬季条件下也是如此。但瓦伦丁的毛病则独树一帜:发动机过冷。我们目前尚不清楚这种说法是否过于夸张,但根据测试人员的说法,坦克的散热系统在天寒地冻的条件下过度发挥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测试人员进行了多次实验以降低散热系统的效率。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防水布、胶合板或类似的东西盖住散热器以降低其排气量。在温度低于-5℃时就应当采取上述措施,温度越低需要覆盖的面积就越大。同时,测试人员也遇到了前述冷却剂的问题。

坦克需要14分钟才能跨越双重雪障

坦克在积雪上行驶时遇到了履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必须谨慎驾驶。牵引力不足的问题也体现在其他方面:坦克无法爬上12°的斜坡,也无法在【译注:侧向】倾斜角度超过17°的地面上行驶。在履带牵引力足够的情况下,最大爬坡能力为25°。

履带链节的问题拖累了坦克的测试表现

在1942年1月27日到2月5日间,坦克还进行了一些独立的测试。这是一次雪地越障测试,参加的坦克除了瓦伦丁2型外,还有Ⅲ号坦克H型、T-34和玛蒂尔达3型。瓦伦丁在第三次尝试中直接以二档起步翻越了高1.7m、横截面上下底分别为2m和3.5m的障碍物,T-34则在首次尝试中以一档起步轻松完成任务。

之后,坦克开始尝试着跨越双重雪障,每个障碍横截面尺寸均为高1.7m、上底4m、下底5.5m的梯形。瓦伦丁2型在有加速段的条件下用了14分钟才冲过去,光是克服首个障碍就花了10分钟。发动机功率不足导致其经常死火。耗时21分钟的玛蒂尔达3型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Ⅲ号坦克H型在有加速段的情况下尝试了8次后总算成功通过。T-34则在2档起步、加速段长100m的条件下在10s内跨越了三重雪障。

NII-48于1942年绘制的装甲结构图

测试的下一阶段证明瓦伦丁的性能位于平均之上。如上所述,其最大爬坡能力为12°,这已经超过了玛蒂尔达和Ⅲ号坦克。总之,测试结果表明瓦伦丁和Ⅲ号坦克具有相似的冬季机动性。

车体铆接图示

NIIBT测试场根据这些结果对瓦伦丁坦克作出了积极的评价。该车被归类为中型坦克,拥有强大的装甲防护、较轻的质量和较小的尺寸。坦克的主炮威力强大,对Ⅲ号坦克和38式坦克的打靶测试结果表明,其能够击穿坦克除正面附加装甲部分外的所有地方,性能接近苏制45mm炮。

测试人员对炮盾中的50mm迫击炮评价颇高。坦克的视野范围也是足够的,只是速度稍显不足。总之,其性能要优于玛蒂尔达。

实战表现

瓦伦丁2型首次投入战斗是在1941年11月下旬。这些坦克被分配给了第136、137、138、139四个独立坦克营。由于这些部队的组建过程很匆忙,坦克手们对自己的座驾可谓是知之甚少;冷却剂的问题和履带防滑性差使得情况雪上加霜。部队损失惨重,对坦克的怨言层出不穷;当然,任何初历战阵的坦克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一辆被击毁的大都会-卡梅尔瓦伦丁2型。根据档案,该车在1942年1月13日加入第36坦克旅作战序列,其很有可能损失于1942年5月的哈尔科夫战役

问题通过强化苏英合作得到了解决,后者在第一时间就迅速响应了苏联人对备件的抱怨。1941年11月12日,PQ-3船团带着317吨零备件和50辆瓦伦丁坦克抵达阿尔汉格尔斯克。英国驻苏军事代表团团长弗兰克·诺埃尔·梅森-麦克法兰(Frank Noel Mason-McFarlane将军在沟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英国顾问和翻译被派往喀山、高尔基和阿尔汉格尔斯克以促进合作。之后的PQ-4船团又运来了700吨备件。

英国人汲取了教训,开始往坦克里添加新型防冻液(60%乙二醇加40%水)和新型润滑油。电池的问题也通过类似的方式得到了解决。每辆瓦伦丁坦克都配给了520发弹药(约8.6个基数)来解决弹药不足的问题。英国军事代表团通过迅速反应和强化与苏联作家之间的合作解决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库存是另一个独立的问题。在1941年11约28日以前,完全没有相关的档案记录,运抵坦克的名单也被分散保管。直到12月,相关记录才渐渐变得清晰,但仍有纰漏。例如,接收单位名单上缺少了第136独立坦克营。据说该部只装备了玛蒂尔达,但事实上他们不仅装备过瓦伦丁,甚至还向其他单位转交过瓦伦丁。

问题在于,官方的交付文档有时只会记录首个接装单位,在那以后坦克去往何方则完全没有记录。在卫国战争头两年,这种情况很常见。实际的接装单位通常只能通过查询特定部队的记录才能得知,但前提是该部有定期记录坦克及其车组的来去名单。战时将坦克调来调去的情况很常见,这使得研究难度剧增。

一份交货记录。苏联方面的军需官可以搞清楚坦克的具体型号。该记录还展示了1942年夏季运抵苏联的坦克情况

根据主要汽车和装甲总局的表单以及通过北极航线抵达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的收货单,人们可以大体了解运抵苏联的物资种类。与此同时,我们很难搞清楚被运到苏联的瓦伦丁坦克具体型号的确切数量,这是因为在一份合同大框架下进行微调是常有的事,更何况瓦伦丁坦克有三个生产厂家,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查证的困难。

有人认为安装美制GMC6004柴油机的瓦伦丁4型直到1942年才开始发往苏联,但这与交付记录不一致。根据他们的说法,第131独立坦克营接收了7辆埃尔威斯克根据T1284 13号合同(WD编号T.47098到T.47343)生产的瓦伦丁4型,同时还接收了大都会-卡梅尔根据T9866号合同(WD编号T.27421到T.27720)生产的瓦伦丁2型。此外,T9866号合同还包括了生产86辆瓦伦丁4型的任务。

大都会-卡梅尔根据T2009号合同生产的坦克(WD编号T.32471到T.32720,包括81辆瓦伦丁2型和149辆瓦伦丁4型)从1942年1月下旬开始运抵苏联。根据官方数据,苏联一共收到了161辆瓦伦丁2型和520辆瓦伦丁4型,路上分别损失了25辆和71辆。事实上这个数字并不准确,有一些瓦伦丁2型被误认为了瓦伦丁4型,反之亦然。尽管如此,还是有些俄国专家宣称,接收部门完全有能力区分坦克的各种子型号,尤其是在战争后期。

埃尔威斯克军械公司生产的瓦伦丁4型,摄于1944年

在最初的抱怨过去后,瓦伦丁在战场上优秀的一面开始为人所知。事实证明,该型坦克(红军将其称为MK-Ⅲ或MK-3)在冬季表现优秀,能够以二档悠然行驶在深40-45cm的雪地上,这是T-30和T-60所望尘莫及的。火炮威力强大,但被缺少高爆弹的问题拖了后腿。贝莎机枪的弹链有时候会卡住。为保证作战能力,坦克发动机在冬季需要每天至少运行4-5个小时。

随着该车的使用时间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们的品质赞不绝口。作为一款轻型坦克,它们在一些方面要优于苏制T-60、T-70和美制M3L。尽管公路时速不尽如人意,该车在越野时却表现出了极高的性能。

瓦伦丁坦克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防护力。尽管装甲的安装方式相当原始(铆接),但60mm的厚度使其在战场上成为了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因此,瓦伦丁坦克成为了红军大量接装的最后一型轻型坦克。该车是1942年数量最多的援苏坦克,其中一些坦克甚至服役到1944年。

https://warspot.ru/8290-krasnoarmeyskiy-valentayn

爱国者公园中的瓦伦丁2型,跟上文第131营接装的坦克为同一批

瓦伦丁坦克(英国)在苏联【翻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