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尝辄止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先写着,看长度适合发动态还是专栏。
首先我听歌口味不咸不淡,味道真是好极了,HDM也就听得不多,更是没有写过。因此我在对所讨论的社团、作者的评估上并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认知。但我要说的其实跟具体的社团、作者也没有关系。各位印象中我不是一般不锐评的吗?我确实不锐评,讲点故事。
B站这边关注我的人里音游玩家比较多,我就先说一个音游相关的。几年前微博上有个视频,内容是一位前臂截肢的玩家,用上臂在挑战街机音游,而且打得相当不错。而这条微博的大意是:这可能是我见过最具音游精神的玩家,普通玩家用“手残”自嘲甚至对音游浅尝辄止的行为都是对他的不尊重。
不评价这条微博的观点,但有一个转发令我印象比较深刻,大意是:浅尝辄止的玩家不过是志不在此而已,为何要拿来比较。
我不禁会想:爱好者有没有“浅尝辄止”的权利?我甚至觉得用这个词都不太友善了——“不求甚解”这词最早还不带贬义呢。
我现在很少安利什么东西。
比如我有很多喜欢的歌曲,真心觉得不听很可惜的那种。这样的想法涌起来就很容易推己及人,开始替没听过的别人觉得可惜:“你得听听!”尤其是当自己了解、喜爱的东西客观上就是比别人的“高级”、“有深度”的时候,更是按捺不住的。
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别人未必觉得可惜。这样的事情多了之后,我甚至觉得别人花费精力听了自己不成功的安利更可惜一些。
我小学高年级、中学时是个不折不扣的小鬼。比如我以前提到过我往同学的草稿本上写“劲乐团,最好玩,不玩是蠢猪”,这里就不展开讲我被打得多惨了,说点别的。
其实我小学时就喜欢看格斗机器人,过了半个多世纪,现在还在看。和很多朋友一样我也是从央视《机器人大擂台》入的坑,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利箭”吹。后来飘了,学会上网查东西了,开始搬一些国内电视台没播出甚至没引进的赛事,硬塞给还在跟电视台进度的朋友看,譬如“这是新出的haose robot迷迭迷迭”“你喜欢的这个卫冕冠军后来被这台机器人打得老惨了”。这里就不展开讲我被打得多惨了。我说的是事实,怎么还打我?不久之后我发现,抛开交流方式的问题不谈,别人只是不太关心这个事实而已。
而这只是第一层。从那之后我也只是学会了在行为上收敛,但我总还是会替那些浅尝辄止的朋友感到可惜,甚至觉得他们可怜,没有“格物致知精神”,不会在自己的爱好上深挖,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他们真的没有这样的精神吗?现在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不同的领域有了比我在网上随便查查的东西深得多得多的见解,其中还有在材料科学、电气工程等领域有所建树的,从知识构成上可以说是更接近格斗机器人领域了,而过了半个多世纪我还在蹲着别人搬运的比赛资源,现在守着一亩三分地的竟是我自己。
我理解了当时的他们和现在的我,都志不在此。我终于不再被打得老惨了。
刚才是不是抛开了交流方式的问题?等把它捡回来了我们再聊。
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