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深度: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农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而农业产业互联网则是数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紧密连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的全新农业模式。
农业产业互联网的概念
01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即互联网思维在产业端的拓展延伸。产业互联网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传统产业链各环节并进行改造重塑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思维将生产流程有限打通,建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互联结,实现生产的快速响应与协同。通过信息化和产业链服务整合,从而降本增效。

02农业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理念
农业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是“连接、智能、协同、创新”。在农业产业互联网中,连接的核心是农业生产环节,包括农业生产、种植、养殖等;智能则涉及到农业生产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如智能化农机、智慧农场等;协同则强调不同农业环节之间的紧密协作和资源共享,包括生产、流通、销售等;创新则是推动农业技术、模式、业态等的不断革新和升级,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互联网有两个关键部分组成:一是“农业产业”,二是“+互联网”。分述两端,农业产业就一定要看农业的产业链,农业的产业链条很长,但基本由这几部分构成:种植养殖-初深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运输-市场流通-终端消费者。产业链是农业产业核心要素的集合,有了产业链上核心要素的聚集才有规模化,有了规模化才有规模效应,有了规模效应才有降本增效,有了降本增效才有农业产业升级的基础。

另一端是“+互联网”,代表着要用现代先进技术在农业产业,技术上已经和农业相关的技术有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遥感、区块链等等。结合农业的特点,农业行业本身有很多问题痛点,同时,信息化程度相对工业和服务业要低很多,所以在农业要先进行产业的数据化,再进行数据的产业化,也就是为什么国家要先进行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的农业产业数字化,再推动农业数字产业化,最终构建农业数字经济生态。
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内涵
数字农业是指通过信息化、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方式,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而农业产业互联网则是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农业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产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接下来将从两个分类、六大应用场景、四大方向三个角度来探讨数字农业中的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内涵。
01横向与纵向的分类
农业产业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模式,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分类。横向农业产业互联网主要关注单一或有限的环节,如农产品销售和物流等,其主要提供便捷高效的销售渠道和服务,以及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升级。帮助农户扩大销售渠道、优化销售流程、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促进农产品品牌化和附加值提升。

纵向农业产业互联网则涵盖农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生产、物流、销售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具体价值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生产全链条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优化农业产业链的协同效应等。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互联网通过不同维度的分类和不同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扩大销售渠道和附加值等多重价值。同时,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还能够推动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的发展路径。
02六大应用场景
智慧基地:通过物联网技术,传感设备合理规划布局,对自有基地、家庭农场等各类环控设备数据、产能用能设备数据、灌溉等生产设备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实现基地设备设施在线化、智能化,提升管理效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和机制构建,实现数据沉淀,将前期工程需要与后期运营有效连接,最终形成建产协同,为后续工程提供一套可复制的标准。
智慧生产: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各农事和作物生产相关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建设形成农事档案,为构建生产标准构建基础,最终形成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通过任务管理和监控等更多数字化工具和手段形成闭环,在各生产经营主体中应用,并可通过平台在产业内大范围推广。
智慧供应:构建采购电商平台,将农业投入品采购管理发展成供销服务网络,一方面采用带量采购模式同与农资、农药、投入品生产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协议,令外部家庭农场和农户享受成本更低的服务;另一方面,结合自身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形成平台农资、农药等采购标准,提供供应商和产品评级等增值服务,保障各方利益。
智慧营销:以平台为基础,开辟支付宝商家服务、抖音等多种线上渠道,结合未来自有线下门店战略,拓展线下销售渠道和受众群体影响;同时,通过平台打通各渠道链路,建立统一会员体系,形成全域营销,利用广告精确投放等引流能力,扩展客户群,并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融合,提升自身品牌价值。
智慧人才:打造新农人社区,通过直播、交流、分享,与智慧营销形成联动,为“新农人”提供交流平台,打造“农业创业能人网红”,让更多人了解农业,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农业产业;构建知识库,将自身在生产、运营等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以知识服务方式对外提供服务;形成专家库和“能人库”,提供技术支持和农事指导服务。
智慧金融:平台持续运营过程中积累大量农人数据、农资数据、生产数据,可建立信用评分和画像,对内为用工提供参考,对外可作为创业扶持政策和金融机构服务提供评价参考;可通过平台,引入贷款和保险业务,为各需求方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支撑。

03四大方向
移动化: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实时、定位和双向互动等优势,构建的实时化、精准化的农业技术创新环境、监测管理平台、科技服务系统,提高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快捷高效地推广农业农村实用技术,构建网络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IOT化: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的物联网。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云化: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农业信息的存储、处理、分析和共享,以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与技术(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和计算)为支撑,统一描述、部署异构分散的大规模农业信息服务。
云农业满足千万级农业用户数以十万计的并发请求,满足大规模农业信息服务对计算、存储的可靠性、扩展性要求。
实现功能:用户可以按需部署或定制所需的农业信息服务,实现了多途径、广覆盖、低成本、个性化的农业知识普惠服务。
社会效益:通过软硬件资源的聚合和动态分配、实现资源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降低了服务的初期投入与运营成本。
智能化:也称工厂化农业,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超前农业生产方式,就是农业先进设施与陆地相配套、具有高度的技术规范和高效益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生产方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决策和操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字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互联网的支撑,农业产业互联网将会在数字农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耕云科技一直致力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方式介入农业产业的每个环节,帮助产业/企业实现线上线下资源要素协同发展,打造出全新的交易生态,从而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