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山文史 第41辑 水乡风情 中山风土人情亲谈 奇味篇(一

2023-01-12 18:11 作者:俺们地球村那点事儿  | 我要投稿

香山水陆动物种类繁多,奇虫异草亦茂。人们讲究食物滋味与食疗价值,喜爱奇肴野味,一些原为低贱之物产,略加烹饪炮制,则成席上珍品或益身可口之物。录23种乡间品味于次: 一、清蒸螺蚌 田螺河蚌,干水乡农村是平常之物,食之者普遍。唯以清蒸法烹,则鲜见矣。在水网地区农家,仲夏季秋时节,人们于中耕巡塘劳动中,拾获螺蚌,以清水浸养逾日,洗净敲穿螺尾,调以生油蒜葱及紫苏叶姜蓉,置碟中放饭面蒸焗,随饭熟。调以熟盐,佐膳下酒皆宜,味道鲜美奇异。蚌肉偏韧,稍大者蒸熟后啃不烂,一般壳重大于2市两者不堪蒸。俗话:“烹螺蚌忌用酱油与糖。”若加糖与酱,必带出泥土味。 二、烘炙知了 知了,即中药蝉蜕之鲜活全虫,亦称蝉、秋蝉,隆都称“悲含”,有“悲含喊,荔枝黄,阿姐嫁,冇衣裳……”的儿歌。海洲称“树燕”。雄蝉胸前有壳质薄脐厣,以启闭发出嗤鸣音,体质瘦削;雌蝉无脐厣 ,无鸣声,肉质肥厚。其腹内肠脏极微小,无杂物,充满乳白色肉质油脂状物。口嘴如针,极幼细,古书说:“蝉吸霜露而生,不食他物。”此说是否真实,未探究。 夏秋之际,时见雄蝉于树上嗤鸣求偶,雌蝉亦附其左近。村童以黏胶稠液置竹竿末端,举高点黏,十拿九稳,因蝉盲目,反应极迟钝。半昼之间,可获几十只,于山野捡拾干枝点燃成炭,将蝉捏死置炭火中烘炙,至闻焦香气味,即取出,去足翅,轻轻摘除蝉头连小肠脏拉出,抹清炭末可食。气香味鲜甘微咸,极之可口。 药书有云:蝉性寒,有祛风热,发痘疮、退目翳,催生下胞、治皮肤疮疡病疹、中风失音,小儿惊痫夜哭、杀疳去积等功效。将蝉除足翅头肠脏洗净,和以猪骨、配以陈皮小片、姜小块、鸡心枣2枚、注清水煎汤,慢火熬约60分钟,调盐当凉汤服。汤汁呈乳白色,鲜甘可口。童友们时有将所获蝉只携返家中,求长辈购猪骨煎汤,无不获许者。 三、煸炒禾虾 禾虾,学名稻蝗。昆虫科,直翅目,散居型动物。躯体细长、头尖、鲜红色嘴嚼式口器,后足强大,并跳跃飞翔,习性极少远飞。随两造禾苗的成长而生,晚造较多。全身透明,色泽随禾叶而变化,禾稻未熟时呈青绿色,稻熟则变为微黄乳白色。幼虫时以秧苗嫩叶汁为食,成虫后吸食未熟谷穗浆液。除足及小嘴为软甲壳质外,全身软绵绵,肠脏极细小,透过皮肉可见。腹内全是乳白色脂肪质。本来是害虫,由于鸟雀啄食及人们捕捉,繁殖量很少,故对禾稻为害不大。现代农用化学农药日增,多遭药杀,所以,近20年来极少见。 旧时,农友们去收割大面积水稻时,几乎每人带备空火柴盒,于割稻中见则捕之。一个普通火柴盒可装15只左右,割一天稻若能捕获两盒,可谓丰收矣!用少量食盐法贮于器皿,积聚逾百只则油锅略炒后,闽家品尝,滋味珍珍。割稻时所获仅三数只,则于田间小休时捡干草燃炭焗熟以为口福。其气香超越烧鹅皮,脂肪软滑,肥而不膩,胜于高级名肴,鲜甘味则胜似蟹膏。稻蝗有两种,另一种形状与禾虾相似,色泽青绿不变,躯体较硬,嘴呈青色者,俗称长蛾,不堪食。 四、炒米焗蛋 兴制炒米饼为农历除夕“压年物”的村镇,各家各户于冬季腊月炒米打饼。每于炒米至微焦见香时,即歇火,放若干只鸡蛋于炒米中堆焗,至蛋壳呈黄褐色并有焦香味,取出晾冻剥壳吃。味虽偏淡,但有特异香气。俗谓补火滋阴,壮阳暖胃,只供成年人享用,一般不与孩童尝。谓孩童不受补。 五、大头菜根 大头菜又称冲菜,是经盐渍之后才可食用的配料菜或佐膳菜,根块为主要食用部分。中山为主产区,称经切片盐渍后晒干的为大头菜,原只不切即置器皿中长年盐渍的为冲菜。农家席上几乎餐餐皆备,或油焗,或以配烹鱼肉鸡肴,邑人大多数曾有品尝。而食用大头菜根,则为鲜有之物,除种植家以外,其他任何人家少有见尝。 农家收获大头菜时,即于园地上削除附于根块的须根。好讲究口味之食家,从菜地上捡拾手指般大的弃置菜根,削去附须后洗净,晒晾数天,约6-7成干,即调以适量(多少由人的口味所好决定)食盐,反复挤匀,置甑中密封,经过10日左右,即可揭封取用,只取适量,其余立刻复盖密封,以防霉变。此物可作口果,可加生油焗蒸,可作肉类等佳肴配料。 其味道香鲜爽脆,微咸可口,比之同类江南正菜,天府榨菜、惠州梅菜,中山大头菜,皆有过之而无不及。基此,旅外乡亲中之识货者,返乡时常向家属索取携出,以飨亲朋。 六、生抽渍菜 烹饪中国菜常用之酱油,又称抽油。香山人分之为生抽、老抽、珠抽三种。生抽为制作过程中之首次成油,即人们用以调味或蘸点菜肴者,味道特别鲜美。地方食家将大头菜根块或萝卜、大芥菜荚、芥兰菜梗之类,切成小件,晾至6成干,置可以封口玻璃器皿中,注入生抽浸渍,密封5日以上,即可作口果或配菜。风味别具一格,可佐膳下酒。 常见乡下食家于平时收集腐乳瓶之类宽口器皿洗净备用,于秋末寒冬时节,封装生抽渍菜,小樽一瓶,揭封1-2餐用完,保不霉坏。若封口不揭,可藏半年以上仍保持质不变。 嗜好甜酸味道者,如上法改用米醋混合糖精浸渍亦佳。 七、炒花生芽 大豆(黄豆)与绿豆芽,乃常见之幼嫩芽菜。而花生芽从未见于市。炒花生芽是滋味特异之乡下佬独识之菜式。季夏孟秋间为收获花生时节,收获时必有散漏于泥土中,脱蒂散漏为泥土掩盖者,经地气湿润,2-3天裂売生芽,约5天之后,芽露泥面,识食者到园地觅采,集之回家去根须,取其茎及胚,洗净用油炒,或配肉类炒,以佐膳下酒,一饱口福。气味香鲜,微甘爽脆,远胜于大豆、绿豆芽菜。一般为较贫苦之家的上等菜肴。因于街市历来没有此种特异时菜出售,故家道富裕之食家,則诱赏村童为之觅采以尝。 八、鲜蚬煎粥 淡水蚬肉并不稀罕,邑城乡下街市常见。而于市面出售之蚬肉,为先已煎煮去壳熟肉,其特有鲜甘味已为煎煮时的水份泡光,味淡无奇矣!壳呈褐色或浅黄色、双壳突点呈白色之白头蚬,壳内壁光滑紫白,肉白色,性柔软,无血无肠脏,常年栖息于清净活流的溪沟河沼水底泥湴上。历来为人们嗜好之普通食物。其味甘咸并具,性平凉,有止渴解酒、除烦、利小便之功。故为补肝益肾之品。 爱烹饪奇食之农家,捡聚若干蚬粒置器皿中以清水浸养逾日,使吐出泥微物之后,洗净连壳放入粥中煎熬约60分钟,放入丝瓜粒,姜丝略煎,调盐后注入适量爆香花生油,加葱粒上碗。喝粥啜蚬细嚼丝瓜粒,别是一番风味。 九、水煎鸡子 鸡子,即鸡睾丸。饲养雄性鸡只,为促使其快六长肉,必须于养至学啼时,将其两粒睾丸摘除。好食奇味者,常与职业阉鸡佬相约,高价订购鸡子,以饱口福兼益身。此物补肾补气益阴,却不燥热,一般体弱,气衰阳痿者,无论男女,皆宜之。气味偏淡,略带鲜甘,软滑可口。且烹饪简单。 为稀少奇货,市面少见有售。 烹法:先用极少量花生油注锅中慢火略炒,注入所需量的清水煮开,即放薄姜片2-3块,注入米酒数滴,密盖煎3分钟,即可调盐,半汤半渣同服。其质软绵,即便煎久10数分钟,仍软滑可口。用蒸法烹制亦宜。 十、炖屈头鸡、屈头鸭 旧时,乡下的寿翁老娘,于退出耕作家务之余,多有喜爱养鸡,让母鸡以坐孵法孵化鸡雏小鸭者(鸭性群居,母鸭不耐坐孵)。因方法古老落后,要让鸡雏自然出壳,常因种种不够科学之原因,产生鸡鸭雏不能出壳而屈绝于壳内,称屈头鸡、屈头鸭。俗谓之:“平补有益,食疗效力胜于肉鸡肉鸭;且软滑可口,味道相当,又容易烹饪,除壳洗净即可下锅……。” 常见孝顺且懂烹饪又知药性疗治者,用陈皮、姜片清炖屈头鸡、鸭,以孝敬老父老娘。或加入淮山、杞子、桂园肉炖,亦佳。有老年头晕病者,则以天麻炖之。有的齿落颜衰,精神不振之老娘,见媳妇捧来热气腾腾,鲜香扑鼻的炖屈头鸡孝敬,立刻容颜转欢,脸露红彩。 十一、生炒猪子 猪子,即小猪睾丸。古法养肉猪,必将小雄猪的睾丸摘除,于猪仔体重约10市斤时施手术。摘了睾丸的雄猪,增进食欲,长肉快大,猪子粒重约5-8克,呈乳白带微红色,没有异味。烹熟后香鲜甘滑,偏软爽口,可谓色香味俱佳。惟平补,绝无燥热,滞腻等成份。确属脍炙人口又有益于人体之物,乡下的一些“淹沾”(挑剔)食家,常依期留连于小猪繁殖场,或亲自到养小猪大户家,以高价购买猪子烹尝。 猪子肴,可用蒜蓉起油锅生炒。也可调以姜片、香草丝、食盐、生抽、花生油、米酒蒸。也有人喜放汤中浸熟,蘸酱料食。各取所好,气味皆宜。 十二、蒸猪生肠 猪生肠,即雌猪的子宫带。若留育作肉猪的雌性幼猪,必于养至7-8斤重时,施小手术阉掉其生肠。小雌猪尚未发育,生肠细小肉薄,取之烹食,气味一般。而已成长并已生育小猪的猪乸,其生肠则大不相同。猪一胎多仔,有的一胎10多只,一般也在6只以上,在怀胎期生肠伸缩力极强,胚胎时有增长,生肠随之扩张适应,怀胎期容纳10多只胎猪,生育之后即缩细若粉肠那么大小,其形长,肉壁丰厚。猪乸养至一定时日,或因生育能力已衰,或因种性落后,必遭淘汰,育肥之后屠宰。无论饲养时间长短,生育过多少胎小猪,其生肠同样爽脆可口、软滑鲜甘。用蒸、炒、焗、泡、炆各法烹饪,皆上等名馔。

中山文史 第41辑 水乡风情 中山风土人情亲谈 奇味篇(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