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或书推
这月书单推荐发过了,而且又是月初,发下月就太早了,干脆另起炉灶,有想推的就推嘛,我本就喜欢随性点。 1.《长安的荔枝》——马伯庸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本书是以一个基层官员视角将一句诗扩充而来,篇幅不长,一口气半天就能读完。 情节起伏的规律,我觉得很像余华的《活着》,尤其是最后,时代更迭下的福祸相依,一个因为摆脱地主头衔没被砍头,一个因为贬离京城躲过一劫。 我最后在想,我大抵是没经历过类似这种的社会动荡的,经历过的那段科技爆炸并不太相符。我们这个时代太安逸了,也许有因果关系,很多东西是经不起敲打的,尤其是感情,没有那种大背景的烘托,再小的打击也会在小尺度的背景下被放大,以至被击碎。而科技爆炸带来的,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助力,太快了,我想慢下来,但时代裹挟着我,我办不到。 所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沉迷书籍是很快乐的,但也是很可悲的,希望大家都能意识到。 小说那么写是必要的,就像《猎魔人》的作者安杰伊·萨普科夫斯基说的,我只是把猎魔人丢到了女巫的坩埚之中,让他自己作出抉择,他会因错误而饱受磨难,会得到洗礼,也会失去心爱之物……而这一切都得寄托在女巫的坩埚之中。 但现实不是,我们不可能跳出去,去看自己身处的环境,我们只有自己这么一个时代,其他的都是道听途说。也许过好现在很心灵鸡汤,但又有多少人从高纬度去看这句话呢。 2.《青之炎》——贵志祐介 ⭐⭐⭐⭐⭐
这本推理小说真心有点不一般啊。 主角就是杀人犯,而且开头就告诉你了,全文围绕着他的内心活动与实际行动展开,讲述一个学生如何实施完美犯罪,有限的知识,而且多是现学现卖,我很难没有代入感,这倒不是说我想犯罪,而是说比起那些法医啊,侦探啊,我更像是那个学生,离死亡的距离差一个身位。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推理小说,以及类似的侦探、刑侦、悬疑等等,我一直觉得这里面,逻辑是次要的,最后的犯罪揭秘也是次要的,惊艳我的从来不是一个几乎完美的犯罪,而是伴随着的人物刻画以及情节起伏,这就像你看柯南,不还是冲着情节发展追下去的嘛,没必要深究,也经不起深究。 这本书从这个角度看,的确惊艳到我的软肋了,上次带来如此感受的是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可能可恨之处必有可怜之处吧。讲这句话时,我不免犯怵,真不该把小说当作现实,你能看透笔下的人物,因为这人物是怎样的,都必须用文字刻画或者隐喻出来,而现实不是,你看不透别人,哪怕是你最爱的人,或者最爱你的人。 语毕,才发现,这两本书都让我不免感叹书籍是现实的避风港。要不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