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奇文共赏】必然倒闭的公司:“出身好,估值破亿”,这家无人机企业因何夭折?

2020-08-28 16:50 作者:大海无量海洋机器人  | 我要投稿

发现一篇很好的文章,对创业很有启发。与各位分享一下。

在文章末尾会点评一下,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供参考。

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


原文来自《法人杂志》,链接为:“出身好,估值破亿”,这家无人机企业因何夭折?_网易订阅 http://dy.163.com/article/FL2803HN0512C57S.html

天问T10电动植保无人机

 这本来是一个曾被寄予厚望、前景光明的无人机创业团队。创业者履历和学历兼备,两位上市公司实控人先后对其投资,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副所长作为顾问加盟。然而,这些“黄金招牌” 组合一起,不但没能实现这家科技企业的腾飞,反而在第二轮投资完成一年后,快速走向破产。最终,投资人和创业团队一拍两散、相互攻讦。过山车般的跌宕命运,其间到底遭遇了什么?

  作者:《法人》记者 彭飞

  “我们原来做得真的很好”,“高峰时接近70人”……

  当问起西安天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西安天问”)为何破产时,公司法定代表人、原总经理李晓光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一声叹息背后释放出遗憾、懊悔、抱怨、不甘。

  李晓光是一位90后创业者,从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航空专业本科毕业后,先去了华为工作,不满一年后,与校友一起投身到无人机研发大潮中。

  2016年11月28日,手握多项专利技术的李晓光与创业团队成立了西安天问,致力于多功能飞行器、无人机系统、农机设备等研发。

西安天问研发的无人机在测试

 西安天问的创始技术团队大部分来自以航空、航天专业见长的西北工业大学,团队当时平均年龄只有24岁。像公司的名字一样,他们曾经满怀激情、志存高远。

  西工大荣誉校友、上市公司铂力特实控人折生阳是公司首轮出资人,西工大原副校长兼无人机所副所长翁志黔等专家为公司提供技术指导,翁志黔之子也是创业团队的一员并持股。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专业级无人机以及配套发动机、机载系统等研制应用。当年年底,无人机行业翘楚大疆公司宣布年销售额将过百亿元。在此期间,“无人机”概念大热,吸引了一群创客和资本躬身入局。

  2017年底,第二轮投资人刘运生以4500万入股刚刚成立一年的西安天问,原始股东折生阳以近5倍的回报退出。

  这是一个也许应该有着美好前景的创业公司,从诞生时机、融资渠道、技术阵容等来看,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然而在第二轮投资人携资入局后仅一年多时间,这家无人机科创企业便草草宣告了破产,创始人、投资人至今仍撕扯于泥淖。


曾经踌躇满志数千万注资


  2016年创立西安天问公司之前,创始团队用了两年时间潜心科研,获得了部分专利授权。李晓光表示,等到公司成立时,团队已经可以制造出无人机成品,只等资金进来。

  不过,2017年下半年,公司成立尚不足一年时间,创始大股东折生阳便打算将其持有股份转让,退出西安天问。至于原因,有多种说法。折生阳和团队最终找到了已在酒店、地产等行业积蓄了一定资金的刘运生接盘。

西安天问研发的无人机在测试

刘运生表示,自2017年6月起,翁志黔及中间人深圳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杨金铭、折生阳等人便共同游说他投资西安天问,称这是一家市值极高的高科技公司,有很多高价值且已经能够成熟应用的专利技术,市值超1亿元,目前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一旦获得千万融资,便可安排投产并搭建深圳天问公司作为销售平台。

  磋商过程中,李晓光发给刘运生助理的2017年6月底公司评估报告和资产报表显示,公司总资产达到8千多万,其中无形资产有6000万。这些高价值的无形资产,都是无人机专利技术。

  杨金铭在西安天问参股3%;翁志黔曾任西工大无人机所副所长、西工大学副校长,是我国著名航空航天领域专家,其子在西安天问参股5%。

  综合考虑之后,刘运生决定按估值一亿多元投资西安天问。刘运生表示,他看重的是西安天问高价值的专利技术——这是一个高科技公司最核心最有价值的资产,又有翁校长、杨院长等行业内专家亲自背书,所以才决定投资。

  关于入股经过,李晓光则表示,当时他们接触了很多投资人,刘运生来了公司五、六次,说能把公司做强上市,当时资本市场对这种科创企业普遍是认可的。

  几方原打算注册成立深圳天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西安天问的母公司和公司上市的主体,不过最终并未实现。

  刘运生表示,深圳母公司的出资协议都已经签好,但李晓光说在深圳成立母公司与西安天问经营范围有冲突,现有知识产权都在西安天问名下,希望刘运生直接入股西安天问。

投资签约仪式

2017年11月,刘运生按照西安天问公司1.125亿元的估值出资4500万元,分别与折生阳、李晓光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获得西安天问40%的股权,其中24%来自折生阳的股权,16%来自李晓光。原始出资400多万的折生阳,套现2400万元离开。


信任关系逐渐破裂


  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刘运生分别将2400万打给了折生阳,2100万分1600万、500万两笔打给了李晓光个人账户。但直到2018年2月8日,创始股东才配合刘运生完成股权的工商变更手续。

  其间,有几件事让刘运生感觉“不顺”:一是,打了钱之后,专利所有权迟迟未评估作价注入公司;二是,他一直催着西安天问办理股权变更手续,却拖了很久。三是,他希望向公司委派经验丰富的财务和人事经理,但遭到创始团队拒绝。

  随着团队的发展壮大,李晓光也逐渐感觉到自身管理能力不足。他曾于2018年5月1日向董事股东们递交了辞职申请,在辞职信中其坦承,公司存在制度漏洞,尤其是财务问题。“财务负责人更换了三次,出纳更换了两次,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两次”,“发现问题后公司财务已经混乱”,并反思自己“大大咧咧,轻易相信外人”。

西安天问研发的无人机在测试

 到了6月初,李晓光甚至向刘运生表示,要将自己的股权送给刘运生,强调“诚挚迫切地希望董事长能够控制公司”。

  日常工作中,刘运生委托助理梁冰红具体负责对接西安天问事宜。梁冰红表示,从2018年3月份后,他们公司派了专门人员去西安天问公司了解具体财务情况,创业团队一开始并不配合,之后公司又派人去了两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一个主要问题是,李晓光擅自将投资款中的500万借给了杨金铭的公司,收取利息,根本没有经过股东会同意;而且,他还买了车和房,拿钱去做理财。”梁冰红认为,这些事情的出现,也让老板刘运生对团队越来越不信任。

  《法人》记者采访李晓光时,他对投资人指出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回应。他认为,刘运生疑虑太多,“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些矛盾,他就觉得被人欺骗了”,“他进入公司后,怕公司有贪腐,就对公司进行调查”。

  李晓光认可将500万出借给杨金铭公司这一事实,但表示“他(杨金铭)是我们的董事,他跟我讲是刘运生让我借给他的,我当时才借的”。而刘运生表示,李晓光出借此笔款项之前,并没有问过他的意见,这部分钱至今还没要回来。

  2018年6月底,审计小组对公司出具审计报告时,将西安天问存在种种问题逐一指出,刘运生才开始思考这个投资风险。其中一项就是,2018年1月3日,即在刘运生受让股权之后,李晓光与其他4位西安天问的公司还成立了一家名为西安乐客航天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此公司与西安天问的主营业务存在同业竞争。对此原因,李晓光暂未回复。

  刘运生的代理律师还表示,部分专利存在虚构,也是让刘运生逐渐对团队失去信心的因素之一。“天问公司当初提供的《资产价值评估分析》,列出了9项发明专利,总评估值5千多万,但经核查,只查到一项是有效发明专利,其余几项都没有获得专利权,还有几项查询不到,估值严重虚高。”

  记者注意到,该公司的《专利资产价值评估的分析报告》中的30项专利权,确实有部分专利在股权转让时尚未取得授权,但在之后取得授权;但也有部分专利至今并未取得授权或无法查询到。


一个“好公司”竟然破产了


  李晓光至今坚信,他们团队做的是一种“变桨距系统及旋翼”无人机,尽管技术研发上充满挑战,但在国内航空技术领域的应用价值巨大。他表示,刘运生投资进入公司之前,团队已经可以生产出无人机成品。在公司的账户被查封、发不出工资前,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还与公司签了一个开发的协议,对方打了20万的定金。

  李晓光指出,刘运生与西安天问签订了一份《技术开发合同》,刘运生提供500万元技术开发资金,要求300个工作日内要开发完飞控技术核心解决方案。如果300个工作日之内未开发完,就要把这500万全部退还给他。2019年1月份,刘运生基于此协议向西安仲裁委申请仲裁,并查封了公司账户。

  李晓光认为,刘运生签订这份协议的目的是,觊觎公司专利。

天问无人机在测试

 不过刘运生代理律师则称,刘运生在股权转让款之外支出的500万实际用途,明确是技术开发款,西安天问公司未能按期执行合同任务,应当返还500万开发资金。

  2019年10月,西安仲裁委支持了刘运生的仲裁申请,裁决解除《技术开发合同》,西安天问返还500万开发费用。

  因为这次仲裁,法院查封了西安天问的账户。此后,团队工资停发,公司陷入停滞。

  李晓光称,公司账户突然被冻结时,西安天问研发的飞控技术已能进入市场运用,再测试半个月就可以交付产品了。然而,这家无人机创业企业最终没有等到交付产品的那一天。

  2019年3月15日,安阳全丰公司向西安天问发出了终止合作的通知,原因是产品达不到预期要求。几天后,一名职工债权人对西安天问公司提起的破产申请,也获得西安中院正式立案,揭开了西安天问的破产帷幕。

  做企业本身风险就很大,但李晓光不认为公司现在的局面是创业团队的问题,认为自己最大的教训是选错了投资人。他说“自己的投资款打水漂了,我们这么多人五六年的青春呢?”

  但刘运生的代理律师则认为,“投到西安天问两千多万的资金不到一年就只剩一两百万,这些钱的去向始终是个谜”,刘运生认为这个项目是个“坑”,西安天问的真实情况与当初介绍的差距导致他彻底失去了信心。“我四千多万投出去都打了水漂,公司也破产了,折生阳拿走了我两千多万提前退出了,他才是最大赢家,他们联合起来给我画了一个大饼。”

  2020年4月30日,由北京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陕西分所对西安天问作出的清算报告显示,2019年3月,西安天问已经实际停止运营,其后便主要进行经营清算。截止2019年12月31日,西安天问的总资产只有240余万,总负债达到了610余万,银行与现金余额只有130多万。

  而李晓光这位刚刚30岁的年轻人,因为这个项目,已经被限制了高消费,“我现在信用卡都被冻结了,坐不了高铁,也坐不了飞机……”

  

天问无人机在测试

  一边是投资人指责,创业团队在融资阶段夸大其辞,专利技术存在虚构,投资款被挪用理财,公司实际价值远低于投资估值;另一边是创业者自辩,投资人疑心过重,不懂技术,插手管理,直接葬送了公司前途。

  为何一个曾被寄予厚望、前景光明的无人机创业团队,最终投资人和创业团队一拍两散、相互攻讦?其创业过程值得我们深思。

根据上述资料,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 首先这就是个破公司,不是啥公司。这是因为:(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就不是啥好公司。(2)毁于内部,而不是外部的竞争、大环境等因素。自己的内部问题都搞不定,这能叫好公司?要是能,啥叫破公司呢?

  2. 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28日。那时候大疆早已经是声名鹊起,极飞也全面转向农业植保无人机。天问智能这时候做农业植保无人机,完全就是跟风,想做站在风口的“猪”,而不是因为他们对行业的发展有什么超前、深刻的认识。典型的“跟风创业”。就像前段时间很多人跟风做口罩是一个相似的现象。

  3. 刘运生是真太相信高校的教授了,还按照估值1亿元这么高的估值投资。实际上高校也不是纯洁得像象牙。君不见很多教授把研究生逼上绝路?君不见天津大学硼10同位素产业化时间?那位河北的老板1亿多的投资都白白打了水漂啊。真的是太恶劣了。

  4. 原始出资400多万的折生阳,套现2400万元离开。的确,折生阳是整个过程中获利最多的。

  5. 主要创始股东把股份都卖了,这事本来就很诡异。碰到这种情况最好不要投资。真要是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好,为什么把股份都卖了?

  6. 李晓光或者是人品太有问题了。表现在很多方面:(1)出尔反尔,“刘运生表示,深圳母公司的出资协议都已经签好,但李晓光说在深圳成立母公司与西安天问经营范围有冲突,现有知识产权都在西安天问名下,希望刘运生直接入股西安天问。”(2)不给力,不值得信任。还说人家投资人不信任你,问题是您做的事能让人放心吗?值得让人信任吗?2017年11月,投资人刘运生签订了投资协议,转账打款,然后但直到2018年2月8日,创始股东才配合刘运生完成股权的工商变更手续。那时候也没有疫情的影响啊。(3)刘运生觉得不顺的几件事,其间,有几件事让刘运生感觉“不顺”:一是,打了钱之后,专利所有权迟迟未评估作价注入公司;二是,他一直催着西安天问办理股权变更手续,却拖了很久。三是,他希望向公司委派经验丰富的财务和人事经理,但遭到创始团队拒绝。(4)管理能力太差了。公司才70人都不到,就管理不过来了。(5)人品差,用公司的钱去买房买车,做理财。李晓光擅自将投资款中的500万借给了杨金铭的公司,收取利息,根本没有经过股东会同意;而且,他还买了车和房,拿钱去做理财。(6)没担当,缺少基本的沟通能力。 李晓光认可将500万出借给杨金铭公司这一事实,但表示“他(杨金铭)是我们的董事,他跟我讲是刘运生让我借给他的,我当时才借的”。而刘运生表示,李晓光出借此笔款项之前,并没有问过他的意见,这部分钱至今还没要回来。这种事情打电话问清楚啊,留下书面的文件啊。(7)职业道德堪忧。2018年1月3日,即在刘运生受让股权之后,李晓光与其他4位西安天问的公司还成立了一家名为西安乐客航天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此公司与西安天问的主营业务存在同业竞争。

  7. 专利估值虚的不行不行的。同样一个专利,常用的估值方法有三种(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以哪个为准?实际上,公司的价值中,一半多都是专利,并且是未授权的专利(再次体现出人品问题,未授权专利一般是不能作为公司资产的,顶多是作为商业秘密,或者是专利的申请权作为估值对象)。也就是说,这公司除了几十个虚头巴脑的专利,没啥实际资产。

  8. 没有法律常识。李晓光指出,刘运生与西安天问签订了一份《技术开发合同》,刘运生提供500万元技术开发资金,要求300个工作日内要开发完飞控技术核心解决方案。如果300个工作日之内未开发完,就要把这500万全部退还给他。李晓光认为,刘运生签订这份协议的目的是,觊觎公司专利。东西没做出来,还钱给人家合情合理啊。你觉得人家想要专利,可以不签啊。再说了,那专利后来做出来产品了吗?实用了吗?

  9. 上一条还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团队研发能力弱、执行能力弱,骗人。刘运生入股前就说东西要组出来了,结果给了500万研发款,300个工作日(差不多是一年半的时间),还是没做出来。

  10. 太像骗子了。李晓光不认为公司现在的局面是创业团队的问题,认为自己最大的教训是选错了投资人。他说“自己的投资款打水漂了,我们这么多人五六年的青春呢?”您这些人五六年的青春骗了钱啊,买房买车理财了啊。2000多万的钱,真打工您这些人能挣这么多钱吗

  11. 还有,唉。。。懒得吐槽了。碰上这号人真是人生的不幸。


【奇文共赏】必然倒闭的公司:“出身好,估值破亿”,这家无人机企业因何夭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