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法硕刑法总则详细框架总结

根据2022众合法硕基础精讲-刑法学【一本通】-车润海的视频P38刑法总论体系梳理总结,整理出文字版本!
文字内容较多,大概一万七千多字,下文只是绪论部分,后面还有犯罪论、刑罚论等就不再罗列,需要完整的总结可以网盘自取。
地址在文末,嘿嘿嘿😁
车润海刑法总则详细版本框架
解决一个问题,在基本思想指导下进行定罪与量刑活动,“基本思想”涉及绪论,“定罪”涉及犯罪论,量刑关乎刑罚论。
一、绪论
分两个板块:基础论和目的论
(1)基础论
刑法是什么,特征以及渊源
刑法的概念,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包括三种类型的渊源: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注意:附属刑法一定是附带规定在法律中,而非行政管理法规中)
刑法有四大特征: 一、调整范围的广泛性;二、调整对象的专门性;三、刑罚制裁的严厉性;四、刑法发动的补充性和保障性。
以刑法制裁手段的严厉性为中心,扩展逻辑。首先,刑罚制裁手段严厉就意味着调整的对象具有专门性(既然制裁手段具有严厉性,就可以导出调整对象具有专门性)。第二,既然制裁手段具有严厉性,则要求刑法的发动具有补充性和保障性,保障性是保障其他部门法的实施;既然能够保障其他所有部门法的实施,那么调整的范围一定具有广泛性。
(2)目的论
刑法目的处于中心地位
刑法的目的决定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任务要求刑法发挥作用,发挥作用才能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才能实现目的。
1.发挥作用的内容➡刑法的机能
2.发挥作用过程中有争议➡刑法的解释
3.发挥作用的时间地点➡刑法的效力
4.分则保护法益,总则确立基本制度保障人权➡刑法的基本原则
首先,刑法的目的: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目的决定任务,这就意味着:二,刑法的任务一定有两个方面,惩罚任务,保护任务。
惩罚任务: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保护任务:保护政治、经济、权利、秩序
目的决定任务,任务要求刑罚发挥作用。此时,从目的转移到任务上来,以任务为中心,
一、发挥作用的内容:刑法的机能
规制机能:重在两个字,“规制”,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是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要求人们不得实施。
保护机能:保护国家、社会、个人法益
保障机能:保障两类人,在刑法上的人就两类:普通人和犯罪人;保障普通人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保障犯罪人不受刑罚以外的其他方法的惩罚。
二、发挥过程中有争议:刑法的解释
按照解释效力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立法解释:由刑法的立法机关对刑法条文进行解释,包括三种类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决议的形式对刑法条文进行解释;二、在刑法中对有关术语做出专条解释;三、在法律的起草和修订过程中所作的解释性说明。
司法解释:由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适用进行解释,在我国即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刑法适用法律问题作出的解释。
学理解释:反向排除列举,有权进行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以外的机关、团体和个人对刑法条文的解释。
司法解释不得与立法解释相冲突。
按照解释方法分为:文理解释、论理解释
文理解释:文字的道理,从字面含义对刑法条文解释
论理解释:根据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对刑法条文进行解释。包括:目的解释、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当然解释、反对解释、比较解释、历史解释、类推解释等。
在具体适用上有个方法:A➡B(比较A和B的关系)
A小B大,扩大解释
A大B小,缩小解释
AB含义一样,文理解释
A和B是并列关系,类推解释
A和B是吸收关系,扩大解释
A是国内法,B是国外法,比较解释
A在前,B在后,B是由A分解过来的,历史解释
A轻B重或者A重B轻,当然解释
三、发挥作用的时间地点:刑法的效力
空间效力:以属地管辖为基础,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为补充。
属地管辖:一、地,指的是中国领域内,领土、领水、领空、船舶、航空器;二、行为结果择一主义,犯罪的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在中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
属人管辖:要求犯罪人是中国人,犯罪地在中国领域外,所犯之罪原则上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法定最高刑三年以下的可以不适用,但是中国军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一律适用。
保护管辖:(1)犯罪地在国外;(2)犯罪人是外国人;(3)侵犯的是中国人的利益;(4)法定最低刑三年以上;(5)双重犯罪地原则,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要受惩罚。
普遍管辖:是对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罪行,中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管辖权的,适用本法。(注意:即使根据普遍管辖,定罪量刑的依据仍然是中国刑法)
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和失效时间以及溯及力问题
(一)生效时间
1、公布之日起生效;2、公布后经过一段时间才生效
(二)失效时间
1、明示失效,由国家机关明确宣布某法律自何日起生效;
2、默示失效或自然失效,新法代替旧法,旧法自然失效
(三)溯及力
指的是刑法生效后,能否适用它生效前的行为。
有一下四种学说:从旧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新原则,从新兼从轻原则。
我国采纳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1、适用的对象:未决犯。(审判监督程序是已决犯,不能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要适用旧法来审理)2、从旧兼从轻,到底哪个轻,我们比较的是法定刑,而不是宣告刑;3、刑法修正案原则上也要适用从旧兼从轻,因为修正案属于刑法典的内容;4、跨法犯一律适用新法;5、刑法的司法解释原则上是有溯及力的,不遵守从旧兼从轻。当存在一个司法解释的时候,不管司法解释是轻还是重,一律适用;当存在两个司法解释的时候,才能适用从旧兼从轻。
四.分则保护法益,总则确立基本制度保障人权: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行法定原则
1、概念: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内容:法定化,明确化,合理化
3、体现:立法体现,在总则上规定了犯罪的概念,一般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以及具体的应用制度,在分则上,规定了每一个犯罪的具体构成要件及其法定刑;司法体现,既然要求罪刑法定,则要求严格根据刑法定罪量刑,废除类推解释
(二)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对比中才有平等,平等保护法益,平等认定犯罪,平等裁量刑罚,平等执行刑罚。无对比就没有平等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强调的是“刑”)
1、概念: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所犯罪行=社会危害性,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主观恶性+再犯可能性。
2、内容:刑罚的轻重=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再犯可能性(凡是和这三个指标有关系的,都符合了罪责刑相适应;凡是和这三个指标无关的不得从重或从轻,否则都会违反罪责刑相适应)
3、体现:在总则中,规定了量刑的原则和量刑的规则;在分则中,针对每一类具体犯罪规定了具体的法定刑,以做到重罪判处重刑,轻罪判处轻刑。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DSr1Zqo8Or8Ne3VOlVnbA
提取码:2022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4的分享